雅英和世英,一人一个拉着淼英绍英走进酒店大堂外面的洗手间。雅英似嗔非嗔地说着龙凤胎绍英淼英,“不是说,吃饭之前,不要喝过多的饮料嘛,总是耍小心思,从妈妈那里要杯饮料喝,再从爸爸那里要一杯,再给哥哥姐姐要一杯,哼!现在不得不来洗手间了吧……”
“姐,我们知道错了,下次不敢了……”已经十岁的世英,学着殷耀华教育孩子的样子,本着他的小脸说:“哼!还有下一次……”“小哥,我们知道错了,没有下一次,我们保证。”
殷振燮上完卫生间,出来洗手,就好巧不巧地看见了两次之缘的女孩子,正在和一个面相酷似的男孩子,正在教育两个年龄更小的龙凤胎。不禁忍俊不禁,不由得感叹,那个像“韩景慧”的女士,好有福气,拥有三儿三女。
雅英看着从卫生间里面走出来的殷振燮,嘴角现出一抹讥笑,渣男果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等着你盖棺论定的那一天,知道自己还有一个传宗接代的儿子,认了别人做父亲,给别人养老送终,会不会从骨灰盒里爬出来。
或许真是父女天性,殷振燮似有所感地看了看雅英,看见了她嘴角的讥讽的笑,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到,“素不相识”的女孩,为什么会有如此笑容。
再看了看雅英,心里莫名地升起一个亲昵,却在雅英的讥讽的笑容中,土崩瓦解,怅然若失世英这时领着绍英出来,抱着他的让他自己洗手。殷振燮神差鬼使的替绍英打开水龙头,还帮着世英,托着绍英的臀部,好让世英省些力气。
在得到世英的感谢后,情不自禁地摸了摸世英的头,看看雅英,忽然间有雅丽英也应该这么大了,应该也是这么漂亮,一股怅然若失之感,从心底悄然而升。不知不觉地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雅英什么也没说,虽然生父对她们姐弟,和妈妈的所作所为,终究会告诉世英,那也得在世英成年以后。现在,还是自己知道就好。
吃完饭,离开的时候,雅英看见殷振燮李成秀他们那一桌,还在继续。一家人回到酒店,洗漱一番,躺下休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殷振燮聚会结束之后,回了家。沈秀珍让阿姨端上了醒酒汤,就去休息了。
殷振燮不知怎么就想起了韩景慧,每次喝酒聚会之后,韩景慧无论多晚,都会等着自己,先帮着脱去衣服,换上舒服的家居服,然后,捧上亲手做的醒酒汤,看着他喝下去,服侍他躺下,这才会在他身边躺下。
睡到不要渴醒的时候,会有一杯温热可口的水,适时地递到嘴边。看着酣然入睡的沈秀珍,不知不觉地暗叹一声,躺下休息。想东想西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睡着了,却在做梦,梦见韩景慧跪求自己不要抛弃她们母女,为了孩子们……
殷振燮猛然间就醒了,沈秀珍背对着自己,发出极轻微的鼾声,虽然她非常注意保养,看眼角眉梢的细纹,清晰可见。看今天看见的“韩景慧”,岁月好像特意善待于她,明明年龄比沈秀珍大,可看上去好像她更年轻似的。
殷振燮下床找水喝,屋子里的凉水杯,空空如也。他只好出了房间,来到楼下客厅,给自己倒了一杯凉呼呼的水喝。凉呼呼的水,从喉咙里滑下,让他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
坐在那里,他情不自禁地想起韩景慧,想起雅丽英,一股莫名的情绪油然而生,他自己也不清楚,是悔还是不悔。忽然间想起,有位懂易学的朋友,曾经告诉他命中有子,可他的儿子在哪里……
沈秀珍生了芮莹之后,无论自己怎么乞求,她都不肯再生,根本不顾及她央求自己和她结婚时,曾经给自己生个儿子的许诺。忽然间,在洗手间有两面之缘的女孩儿,还有那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如果韩景慧……怎么可能,那位朋友后面还有一句可惜的是……
可惜的是……可惜的是!自己背叛发妻,欺负善良贤惠,没有娘家的孤女,老天惩罚,才不让自己有儿子吧……殷振燮深深地叹了口气,无精打采地上楼,回到卧室,背对着沈秀珍躺下。
也不知什么时候,殷振燮在不知不觉睡着了,一睡着就做起了梦,梦到韩景慧哭着求自己,“孩子她爸,不要抛弃我们,我已经有了,五个月了……”殷振燮猛然间惊醒了,睁开双眼,周围黑漆漆的,只有沈秀珍轻微的呼吸声。
殷振燮甩甩头,试图将梦中的情景甩出记忆,可是无论再怎么甩,都无济于事,那场景仿佛刻在脑海里,且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他轻轻地起床,下楼,从酒柜里拿出威士忌,倒了一杯,轻轻啜饮着,心里暗想: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可那个女孩,尤其是那个男孩儿,太像自己小时候了。
清晨的阳光洒入客厅,照在殷振燮的脸上,他喝光杯子里的威士忌,正要起身,沈秀珍穿着睡衣下来,看见了手握酒杯的殷振燮,随口说道:“怎么这么早就喝酒,是昨天没谈成吗……”“哦!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喝点儿……”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雅英和她的家人们一同前往外公外婆的墓地扫墓。他们静静地站在墓前,献上鲜花,默默地祈祷着。完成扫墓仪式后,雅英的心情有些沉重,但同时也感到一种释然。
回到剑桥市后,雅英决定将内心深处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她坐在书桌前,思绪如泉涌般源源不断。经过数天的努力,她终于完成了一部名为《爱的喜悦》的作品。
这部作品与她之前的《神的日记》一样,都蕴含着她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思考。然而,与《神的日记》不同的是,《爱的喜悦》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当雅英完成这部作品时,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她知道,这是她用心血浇灌而成的结晶。接下来,她开始考虑如何处理这部作品。
按照惯例,雅英将手写本交给了李元济。李元济是她的挚友,也是她最信任的人之一。他总是能够给予雅英最中肯的建议和反馈,帮助她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而对于出版社,雅英则准备了一份打印本。她希望通过出版社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她的作品,分享她的故事和情感。
无论如何,李元济永远都是雅英的第一个读者。他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雅英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