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五年五月,边境的风已褪去凛冽,带着草原的辽阔与中原的温润,吹拂着望胡城的每一寸土地。这座曾因战乱而萧条的边境小城,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一场盛会——经过三个月的筹备,边境互市正式扩大规模,新建的交易市场拔地而起,往来的商队络绎不绝,让这座边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生机。
新建的交易市场位于望胡城西侧,占地百亩,由青砖铺就的大道分割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外都立着木质牌坊,上面用汉、匈奴两种文字标注着“粮食区”“丝绸区”“皮毛区”“器具区”等字样,清晰明了。粮食区里,大靖商人运来的小麦、小米、高粱堆成小山,粮袋上贴着产地与重量的标签;丝绸区中,各色绸缎、棉布悬挂在货架上,阳光透过帆布顶棚洒下,将红色的云锦、蓝色的粗布映照得格外鲜亮;皮毛区则弥漫着淡淡的皮革香气,匈奴商人带来的狐皮、羊皮、狼皮被整齐地叠放在木板上,边缘还挂着细小的铜铃,微风一吹便发出清脆的声响。
市场外围,新建成的客栈与酒楼连成一片。客栈的门楣上挂着“迎客来”“通远驿”等招牌,院内的马厩能容纳上百匹骡马,伙计们正忙着给刚到的商队卸行李、喂牲口;酒楼的窗户敞开着,飘出羊肉汤、面饼的香气,掌柜的站在门口热情招揽客人,不时用生硬的匈奴语与外族商人交流。最热闹的当属市场入口处的“翻译站”,几位精通汉、匈奴、西域语言的书生坐在桌后,随时为商人提供翻译服务,桌上还放着笔墨纸砚,方便双方记录交易明细。
萧玦与苏清鸢在五月初来到望胡城,查看互市的最后筹备情况。两人沿着青砖大道走进交易市场,粮食区的商人见他们到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行礼。萧玦走上前,伸手摸了摸粮袋里的小麦,颗粒饱满,便笑着问:“今年的新粮?从哪里运来的?”商人连忙答道:“回王爷,这是蓟州刚收的新麦,特意运来互市,匈奴的客人就爱买咱们中原的粮食,往年都不够卖!”
走到皮毛区时,几位匈奴商人正与工匠商议皮毛的鞣制技术。苏清鸢停下脚步,仔细听着他们的交流,随后对负责互市的官员说:“咱们不仅要给商人提供交易场地,还要帮他们解决难题。匈奴的皮毛质量好,但鞣制技术不如中原精细,要是能在市场里设个‘技艺交流点’,让中原工匠教他们鞣制、染色的方法,既能提高皮毛的价值,也能让双方的合作更长久。”官员连忙点头记下,承诺会在三日内落实。
萧玦则更关注交易秩序的管理。他走到市场中央的“公平秤”旁,看着衙役仔细校准秤杆,对官员严肃地说:“规模扩大了,管理绝不能松懈。要安排衙役在各区域巡逻,防止有人缺斤短两、以次充好;还要在市场角落设立‘投诉点’,一旦商人遇到纠纷,能及时有人调解。咱们要让大靖和匈奴的商人都觉得公平、放心,这样互市才能长久繁荣。”官员躬身应道:“王爷放心,下官已安排五十名衙役轮班值守,还制定了《互市交易细则》,每条都写清了奖惩,保证不会出问题。”
五月初十,是互市重新开市的日子。天还未亮,望胡城的城门就已打开,来自大靖各州的商队赶着骡马大车,载着粮食、丝绸、器具缓缓驶入;匈奴的商队则骑着骏马,马背上驮着皮毛、药材、马匹,浩浩荡荡地从草原方向赶来。城门处的衙役有条不紊地检查商队的货物清单,没有收取任何关税——为了吸引更多商人,萧玦特意下令,今年互市的关税减免三成,让商人能赚得更多。
开市仪式简单而隆重。萧玦与几位匈奴部落首领一同剪断红绸,随后敲响了市场中央的铜钟。“当——当——当——”清脆的钟声回荡在望胡城上空,宣告着互市正式开市。商人们立刻行动起来,粮食区的大靖商人忙着给匈奴客人介绍新麦的口感,丝绸区的掌柜则拿着绸缎在匈奴妇人面前展示,皮毛区的匈奴商人用手势比划着皮毛的价格,整个市场瞬间热闹起来,吆喝声、谈笑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繁荣的交响曲。
来自匈奴漠北部落的巴图是第一次参加扩大后的互市,他这次带来了二十张狐皮和十匹骏马。刚走进皮毛区,就有几位大靖商人围了上来。巴图通过翻译告诉他们,这些狐皮都是冬季捕猎的,毛厚质软,适合做皮袄。一位来自幽州的商人看中了狐皮,与巴图商议后,用二十袋小米换了十张狐皮。巴图拿着小米的样品,放在鼻尖闻了闻,满意地说:“中原的小米熬粥香,部落里的老人孩子都爱喝。往年互市小,每次只能换五袋,今年规模大了,能换这么多,回去后部落首领肯定高兴!”
随后,巴图又牵着骏马来到器具区,用五匹骏马换了十把铁犁和二十把镰刀。“草原上的铁具少,以前种地全靠人力,有了铁犁,就能用牛耕地,省力多了!”他拍着铁犁的犁头,对翻译兴奋地说,“明年我要带更多的皮毛和马匹来,换更多的粮食和铁具,还要给部落里的孩子换些中原的书本,让他们也学学汉字。”
大靖商人也在互市中收获颇丰。蓟州的绸缎商刘掌柜这次带来了五十匹云锦,不到一上午就卖出了三十匹,买主大多是匈奴的贵族妇人。“往年匈奴客人只买普通绸缎,今年居然有人买云锦,说明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刘掌柜一边记账,一边笑着对伙计说,“下午再去皮毛区看看,给家里人换张羊皮袄,顺便再买点匈奴的药材,听说他们的防风草治风寒很有效。”
互市的繁荣不仅惠及商人,也让望胡城的百姓受益。市场外围的小吃摊前挤满了人,卖面饼的老汉一上午就卖光了两百个面饼,客栈的房间全部住满,酒楼的座位也一位难求。望胡城的铁匠铺更是接到了大量订单,匈奴商人纷纷来定做马掌、刀具,铁匠们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却笑得合不拢嘴:“以前铺子快开不下去了,现在天天有活干,月底能多挣好几两银子!”
傍晚时分,互市的交易渐渐进入尾声。商人们带着换来的货物,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陆续离开市场。巴图赶着驮满粮食和铁具的马匹,在城门口与萧玦道别:“王爷,明年我还要来!希望互市能一直这么热闹!”萧玦笑着点头:“我们会把互市办得更好,让草原和中原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望胡城的城墙上,也洒在热闹依旧的交易市场。远处的草原上,商队的身影渐渐远去;城内的客栈里,商人正在清点货物,准备明日的交易。这座边境小城,曾因战乱而伤痕累累,如今却在互市的带动下,成为连接草原与中原的纽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萧玦与苏清鸢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繁荣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苏清鸢轻声说:“互市不仅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更拉近了草原与中原的距离。以后,这里不会再有无谓的战争,只会有互通有无的友好往来。”萧玦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开通更多的商路,让燕云的丝绸、粮食卖到西域,让西域的珠宝、香料走进中原,让燕云成为真正的商贸重镇。”
晚风拂过,带着市场的烟火气与草原的青草香。望胡城的灯火渐渐亮起,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边境繁荣的美好画卷。这场扩大后的互市,不仅让燕云的商业迎来了新的高峰,更让和平与友好的种子,在草原与中原的土地上深深扎根,预示着一段更加繁荣、安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