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午后,阳光正好,药膳坊前却来了个不速之客——邻镇“福记药膳”的掌柜刘三,带着两个伙计,堵在门口,指着招牌嚷嚷:“苏清鸢!你这药膳是不是加了什么不该加的东西?我家客人吃了你的‘当归黄芪膏’,回去就说浑身不舒服,你必须给个说法!”
伙计们都慌了,阿巧急忙挡在前面:“刘掌柜,话可不能乱说!我们的药膳都是按古方做的,食材新鲜,怎么会有问题?”
刘三却不依不饶,声音越喊越大,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用了劣质药材?今天你要是不给赔偿,我就砸了你的店!”
换作以前,苏清鸢定会又急又慌,只会反复解释“我们的药膳没问题”。可此刻,她却异常平静,从柜台后走出,手里拿着一本账本,走到刘三面前,声音清晰:“刘掌柜,你说客人吃了我们的‘当归黄芪膏’不舒服,请问是哪位客人?何时买的?可有凭证?”
刘三一愣,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问,支支吾吾道:“就是……就是前两天来的客人,我哪记得那么清楚!”
“记不清?”苏清鸢翻开账本,指着其中一页,“我们的每笔订单都有记录,包括客人姓名、购买时间、数量,甚至付款方式。前两天从你邻镇来的客人,只有三位,我已经让人去核实,他们都好好的,没有任何不适。”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围观的路人,继续说道:“刘掌柜,你屡次来我店里找茬,上次说我们抢你生意,这次又诬陷我们的药膳有问题,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刘三脸色涨红,还想争辩,却见苏清鸢转身对一个伙计说:“去县衙请捕头来,就说有人恶意诬陷,扰乱生意,顺便把我们的账本和药材样本也带上,请县令大人查验。”
“别……别去!”刘三顿时慌了,他本就是想故意刁难,根本没什么“不舒服的客人”,要是真闹到县衙,吃亏的只会是他。他连忙改口:“算……算我误会了,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带着伙计灰溜溜地跑了。
围观的路人见状,纷纷称赞苏清鸢聪明,阿巧也松了口气,笑着说:“掌柜的,你刚才太厉害了!要是以前,你肯定早就慌了。”
苏清鸢笑了笑,合上账本:“以前是不懂,总觉得忍让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才知道,面对恶意刁难,只有拿出证据,才能保护自己。”
她心里清楚,这份沉稳和果决,是那段与萧九相处的时光教会她的。萧九曾告诉她:“遇到问题,别慌,先找根源,再想办法,冲动和忍让都解决不了问题。”以前她不懂,直到经历了黑衣人来袭、药材短缺等危机,才慢慢明白其中的道理。
除了应对刁难,苏清鸢在经营上也变得更加有远见。之前与周伯昌合作解决药材短缺后,她意识到单一的药材来源太被动,便主动联系了其他几个府城的药材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还签订了“应急供货协议”——一旦某个渠道出问题,其他渠道能立刻补上,彻底解决了药材供应的后顾之忧。
伙计们都说,掌柜的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不仅医术好、会经营,还多了一股让人安心的气场。有一次,镇上发生小规模的瘟疫,不少人都慌了神,纷纷关门停业。苏清鸢却没有慌,她根据医书,熬制了预防瘟疫的药膳汤,免费分发给镇上的居民,还教大家如何消毒、如何做好防护。
期间有人担心:“掌柜的,咱们免费送汤,还要买那么多药材,会亏本的!”
苏清鸢却摇了摇头:“瘟疫要是蔓延开来,大家都生病了,生意也做不成。现在花点钱,保护大家的安全,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后来,瘟疫很快得到控制,青溪镇没有一人感染。镇上的居民都很感激苏清鸢,药膳坊的名声也越来越响,甚至有人从外地专门来买她的药膳。
这些变化,苏清鸢自己也能感受到。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做药膳、遇到问题就慌乱的小掌柜,而是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智慧、能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经营者。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萧九。
是萧九教会她冷静思考,是萧九让她知道人脉的重要性,是萧九让她明白,面对危险,逃避和害怕都没用,只有主动防备、积极应对,才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深夜里,苏清鸢再次打开锦盒,看着里面的玉佩。她轻轻抚摸着“靖”字,在心里默默说:“萧九,谢谢你。你不仅保护了我,还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要是你能看到现在的我,看到现在的药膳坊,一定会为我高兴吧?”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锦盒上,给玉佩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泽。苏清鸢知道,萧九留给她的,不仅是一枚玉佩、一份承诺,更是一份成长的力量。这份力量,会支撑着她,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从容应对,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