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鸢药膳坊”开张后的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陀螺,飞速旋转。
最初的新鲜劲过后,苏清鸢迎来的是日复一日的忙碌。清晨,当镇上的公鸡还没打鸣,她就得摸黑起床。简单洗漱后,第一时间冲进后厨,开始准备一天所需的食材。
灶火被重新点燃,铁锅和砂锅里装满了清水。她从空间里取出精心挑选的药材和肉类,动作娴熟地处理着。乌鸡要焯水去血沫,人参需切片,枸杞要清洗,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王大娘每天都会过来搭把手,帮着摘菜、洗菜、打扫卫生。但王大娘毕竟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到了上午客人多的时候,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清鸢丫头,给我来一份‘茯苓薏仁祛湿粥’!”
“姑娘,我要两盒‘清颜膏’!”
“老板,上次买的‘止血散’很好用,再给我来一瓶!”
从上午辰时开始,店里就挤满了客人。有镇上的街坊邻居,有码头上的脚夫,还有特意从周边村落赶来的村民。他们有的是来喝一碗热乎的药膳粥,有的是来买些药膏回去备用,还有的是专门来咨询药膳方子的。
苏清鸢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穿梭在店铺的各个角落。她既要在柜台后给客人拿药、算钱,又要时不时冲进后厨查看药膳的火候,还要耐心地回答客人们各种各样的问题。
“苏姑娘,我最近总觉得睡不好,该吃点什么药膳啊?”一位面色憔悴的中年妇人问道。
“大嫂,您这情况可以试试我们的‘百合莲子安神粥’,或者晚上睡前喝一小碗‘酸枣仁汤’,都有助于睡眠。”苏清鸢一边给其他客人打包,一边详细地解答。
“那行,那两种都给我来一份!”
这样的对话,一天要重复无数次。苏清鸢的声音渐渐变得沙哑,喉咙干得像要冒火。她只能趁空闲的时候,赶紧喝几口凉茶润润嗓子。
中午是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店里的几张方桌都坐满了人,有的客人甚至需要排队等座。苏清鸢既要照顾堂食的客人,又要处理外卖的订单,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王大娘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脸庞和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不已:“清鸢丫头,你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身体会垮的!”
苏清鸢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事的王大娘,我年轻,撑得住。”
话虽如此,但身体的疲惫是骗不了人的。每天晚上送走最后一位客人,都已是月上中天。苏清鸢还要收拾店铺、清洗碗筷、盘点货物,等忙完这一切,往往已是深夜。
她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住处,倒在床上就能立刻睡着。有时候甚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已经进入了梦乡。长期的睡眠不足和过度劳累,让她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原本清亮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倦意。
这天晚上,苏清鸢忙到快子时才回到家。她洗漱完毕后,刚要上床睡觉,突然觉得一阵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她赶紧扶住床头,才没有摔倒。
缓了好一会儿,那种眩晕感才渐渐消失。苏清鸢坐在床边,摸着自己冰凉的额头,心中第一次涌起了一丝无力感。她意识到,这样单打独斗下去是绝对不行的。她的身体已经发出了警告,如果再这样下去,别说把药膳坊经营好,恐怕连自己的身体都要拖垮。
“必须要找个帮手了。”苏清鸢在心里对自己说。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再也无法抑制。她开始认真思考找帮手的事情。她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帮手呢?首先,要手脚勤快,能吃苦耐劳;其次,要老实本分,人品可靠;最好还能识几个字,这样记账、写单子也方便些。
第二天一早,苏清鸢比平时起得晚了一些。她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开始琢磨招工告示的内容。她拿出纸笔,仔细斟酌着每一句话。
招工告示
“清鸢药膳坊”因生意繁忙,现诚招帮工一名。
要求:
1. 年龄在十五至二十五岁之间,男女不限。
2. 手脚勤快,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
3. 老实本分,无不良嗜好,人品端正。
4. 会识字、能记账者优先。
待遇:
5. 月钱三百文,管一日两餐。
6. 每月休息两日。
7. 做得好,年底有红包奖励。
有意者请至“清鸢药膳坊”面议。
写完后,苏清鸢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觉得没有问题了,才找了块木板,将告示端正地贴了上去。
告示刚贴出去没多久,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青溪镇虽然不算小,但像样的店铺不多,能提供稳定月钱和管饭的工作更是少见。
第一个来询问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名叫春桃。春桃是镇上一户贫苦人家的女儿,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困难。她长得瘦小,但眼神很亮,看起来很机灵。
“姑娘,你这里招工吗?”春桃怯生生地问,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是的,”苏清鸢笑着点了点头,“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以前做过什么活吗?”
“我叫春桃,今年十五了。我以前在家帮着做饭、洗衣,还会喂猪、种菜。”春桃小声地回答。
“那你会识字吗?”苏清鸢问。
春桃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没上过学,不识字。”
苏清鸢有些犹豫。春桃看起来是个老实勤快的孩子,但不识字的话,很多事情做起来会不方便。她想了想,说:“你先留下试试吧,我先教你认一些简单的字和药材的名字,如果你学得快,做得好,就正式录用你。”
春桃喜出望外,连忙点头:“谢谢姑娘!我一定好好学,好好干!”
春桃虽然不识字,但手脚确实很勤快。她跟着苏清鸢学摘菜、洗菜、打扫卫生,学得很快,而且做事情很认真,从不偷懒。苏清鸢也很有耐心,手把手地教她认识各种药材,教她如何打包、如何招呼客人。
然而,没过几天,春桃的母亲就来找苏清鸢了。她拉着春桃,一脸歉意地说:“苏姑娘,实在对不住,我们家春桃不能在你这里干活了。”
“为什么呀?春桃做得不是挺好的吗?”苏清鸢有些不解。
“是这样的,”春桃母亲叹了口气,“我们家男人最近在码头找了个活,需要人帮忙照看家里的弟妹,春桃必须回去。给你添麻烦了。”
苏清鸢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理解她们的难处。她给春桃结了这几天的工钱,还多给了她一些糕点,让她带回去给弟妹们吃。
春桃走后,苏清鸢又开始了一个人忙碌的日子。不过,有了春桃帮忙的这几天,她已经明显感觉到有帮手的好处了。她更加坚定了要找一个合适帮手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几个人来应聘,但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合适。有的嫌活儿累,有的要求太高,还有的看起来油滑滑的,不太可靠。
苏清鸢并没有气馁。她相信,只要耐心等待,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
这天下午,店里不是很忙。苏清鸢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账本,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请问,这里招工吗?”
苏清鸢抬起头,只见门口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年身材高大,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肩膀很宽,看起来很结实。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衣服,衣服上打了几个补丁,但很干净。他的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眼神清澈而坚定。
“是的,我们这里招工。”苏清鸢笑着说,“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我叫石头,今年十八岁。”少年回答,声音虽然沙哑,但很有力。
“你以前做过什么活吗?”苏清鸢问。
“我以前跟着父亲在山里打猎,后来父亲去世了,我就出来找活干,想养活母亲和妹妹。”石头的语气有些低沉,但眼神依旧坚定,“我什么苦都能吃,力气也大,什么活都能干。”
“那你会识字吗?”苏清鸢问。
石头摇了摇头:“我没上过学,不识字。但我学东西很快,只要姑娘肯教我,我一定能学会。”
苏清鸢看着石头,心中有了一丝好感。她觉得这个少年虽然不识字,但看起来老实可靠,而且很有担当。她想了想,说:“那你先留下试试吧。我这里的活虽然不重,但很繁琐,需要细心和耐心。”
“谢谢姑娘!我一定好好干,不会让你失望的!”石头激动地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的光芒。
石头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很能吃苦。他力气大,店里的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比如搬运食材、劈柴挑水等。他虽然不识字,但学东西很快。苏清鸢教他认识药材,他就用刀子在木头上刻下记号来记忆;教他如何打包、如何算钱,他就一遍遍地练习。
石头话不多,但很细心。他看到苏清鸢忙得没时间喝水,就会主动给她倒杯凉茶;看到客人多的时候,就会主动帮忙招呼,引导客人入座。
王大娘也很喜欢石头,经常夸他老实、勤快。
有了石头的帮忙,苏清鸢轻松了不少。她终于有时间喘口气了,也能抽出时间来研究新的药膳配方了。她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帮手。
这天晚上,忙完店里的活,苏清鸢看着正在打扫卫生的石头,心中充满了感激。她走到石头身边,说:“石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从明天起,你就正式留下来吧,月钱就按告示上说的,每月三百文,管一日两餐。”
“谢谢姑娘!”石头停下手中的活,激动地看着苏清鸢,“我一定更加努力地干活!”
苏清鸢笑了笑,点了点头。她知道,有了石头的帮助,“清鸢药膳坊”一定会越来越好。她的心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