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几天前的未来大学还是一座正在施工的、充满了噪音与混乱的工地; 那么此刻,它已经蜕变成了一座精密的、高效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科学圣殿。
改变,是从【'奇点'项目资源管理系统】正式运行的那一刻,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在基地的每一个角落。
曾经,后勤主管钱解放的办公室是整个基地最热闹的地方,来自各个项目组的研究员、助理、甚至专家本人,都挤在这里,为了几克稀有金属、几个小时的超算时间而争得面红耳赤。 而现在,这里安静得只能听见中央空调的微风声。 钱解放悠闲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面前不再是堆积如山的文件,而是一块简洁的数据光屏。
屏幕上,一道道资源申请被系统自动接收、分析、归类。 哪些库存需要补充,哪些物资即将送达,哪条运输路线最为高效...... 所有的一切,都被系统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偶尔处理一下系统标记出的“异常预警”,然后每天签署一份由系统自动生成的、完美无缺的总结报告。 这位在国企后勤岗位上劳了一辈子的老同志,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现代化管理”的惬意。
而那位曾经在会议上公开挑战苏沐晴的周卫国主管,如今也成了系统最忠实的用户。 他不再凭借“经验”去强行调度,而是将他宝贵的经验,用在了如何帮助自己所负责的部门,撰写出优先级评分最高的资源申请报告上。 他甚至组织了好几次学习会,专门研究系统的算法逻辑,试图找到最高效的“钻规则的空子”的方法——当然,这一切都被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侦测到,并迅速弥补了逻辑漏洞,顺便还给他发了一封“感谢您为系统升级做出贡献”的邮件,让他哭笑不得。
争吵消失了,扯皮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以数据为准绳的绝对秩
在这种秩序之下,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的科研效率,开始彻底爆发。
如果说,苏沐晴用她无可挑剔的管理手腕,为这台名为“未来大学”的超级跑车,铺设了一条平坦、笔直、没有任何阻碍的赛道。 那么,高斯宇的存在,就是这台跑车那颗马力无穷、不断突破极限的引擎核心。
技术权威(高斯宇)与管理核心(苏沐晴),这两个未来大学的“双核”,经过了初期的磨合与立威,已经被所有人从内心深处彻底地接受和认可。
一个指明方向,一个保障航行。
一个负责仰望星空,一个负责脚踏实地。
他们就像一个大脑的两个半球,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共同主宰着这个庞大身躯的每一个动作。 再也没有人质疑他们的任何决定,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跟随着这两个人的脚步,他
一个属于未来大学的、真正的黄金时代,以一种令人炫目的方式,拉开了序幕。
……
(蒙太奇画面:d-01精密制造工厂)
刺眼的白色电弧光,在巨大的真空等离子熔炼炉中一闪而逝,温度瞬间攀升至数万度。 几块比钻石还要稀有的金属,在强磁场的约束下,被剥离成最基础的原子形态,然后按照一种全新的、由“望舒”AI辅助计算出的晶格序列,重新组合。
林向东教授双眼布满血丝,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原子窥镜图像。 他的身后,整个材料小组的成员,都屏住了呼吸。
在【'奇点'】系统的全力支持下,他们再也不需要为任何材料的短缺而发愁。 那些曾经按“克”来申请的稀有金属,如今像不要钱一样,源源不断地被送进实验室。 他们可以尽情地挥霍,可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各种配比的尝试。
这种“无限资源”的奢侈感,极大地激发了所有科学家的创造力。 在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报废了价值足以买下一艘航空母舰的材料后,他们终于捕捉到了那一丝成功的曙光。
“冷却!” 林向东的声音沙哑,但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
巨大的机械臂,将那块刚刚出炉的、还泛着暗红色光芒的金属块,精准地投入到超低温液氦池中。 “滋啦”一声轻响,白雾蒸腾。
几分钟后,当那块金属被取出时,它已经呈现出完美的、宛如黑曜石般的色泽。
一名研究员小心翼翼地用微电流探针,轻轻触碰了一下样品的边缘。
下一秒,奇迹发生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这块指甲盖大小的合金样品,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轻微地、但却肉眼可见地,扭曲了一下。 它似乎在“记忆”电流通过时的形态,并试图回到那个形态。
“成功了!”
整个实验室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虽然,这只是一块微不足道的、只具有微弱记忆效应的合金样品,距离制造太空电梯缆绳的目标还遥远得看不见边际。
但是,从“0”到“1”,这最艰难的一步,他们终于迈了出去!
……
(蒙太奇画面:b-03高能物理实验室)
这里的气氛则要压抑和肃杀得多。
巨大的环形粒子对撞机,如同沉睡的巨龙,盘踞在实验室的中心。 王院士和他的团队,已经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
他们研究的,是宇宙中最神秘、也最禁忌的领域之一:反重力。
之前,凭借他们的努力,已经可以制造出反重力场,但其存在的时间,只能以“纳秒”来计算。 那种感觉,就像试图用双手去捧起一捧水,无论多么努力,它都会在瞬间从指缝中流逝,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观测和研究。
而高斯宇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一把全新的“钥匙”。 他没有参与具体的实验,只是给王院士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建立在十一维空间理论基础上的“能量场约束模型”。
这套理论,对于王院士这些浸淫在经典物理学中一辈子的科学家来说,不啻于一本“天书”。 但他们相信高斯宇。
在【'奇点'】系统的调度下,超算中心百分之三十的算力,被专门划拨出来,帮助他们进行这套新模型的模拟和推演。
而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将这套理论模型,应用于实践。
“注入能量! 功率提升至70%! “王院士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颤抖。
嗡——
一股无形的、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瞬间笼罩了整个实验室。 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似乎轻了那么一瞬间。
实验室中央的真空容器里,一颗小小的、被磁场悬浮起来的铅球,下方的空间,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如同水波般的扭曲。
“场...... 场生成了!
“稳定时间计数!”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计时器上那飞速跳动的数字。
在过去,这个数字,几乎是在跳动开始的瞬间,就会归零。
但今天,它没有。
它跳过了纳秒(10^-9秒)。
跳过了微秒(10^-6秒)。
最终,在所有人的惊呼声中,稳稳地停在了“毫秒”(10^-3秒)的量级上!
从纳秒,到毫秒,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整整一百万倍的巨大飞跃!
这意味着,他们终于能“捧住”那捧水,哪怕只有一瞬间,也足以让他们看清水的形态!
王院士看着屏幕上那条持续了数毫秒才衰减的稳定波形,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知道,人类窥探上帝禁区的大门,已经被他们,撬开了一道缝隙。
……
(蒙太奇画面:A-7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实验室)
与其他实验室的喧闹和激情不同,这里安静得仿佛时间都已静止。
叶晴像一只慵懒的猫,蜷缩在人体工学椅里,面前是数十块瀑布般流淌着数据的光屏。 “她的AI,”望舒“,正在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速度,进行着深度的自我进化。
“望舒”的进化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在【'奇点'】系统的管理下,所有项目组的非核心研究数据,都会实时上传,汇入一个共享数据库。 而这个数据库,就成了“望舒”最丰盛的“食粮”。
它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来自材料学、物理学、生物学、能源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起初,它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类和整理。
渐渐地,它学会了数据分析和关联。
而就在今天早上,当叶晴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望舒”主动向她提交了它的第一份“科研成果”。
它发现,林向东教授的材料组,在一次失败的合金烧制实验中,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具有极高能量吸收率的废弃陶瓷体。 同时,它关联到王院士的物理组,在反重力场的能量泄漏控制上,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困
“望舒”通过数十亿次的仿真计算,得出结论:如果将这种废弃陶瓷,以特定结构涂覆在反重力场发生器的内壁,可以将能量泄漏率,降低百分之十二。
当叶晴看到这份由AI自主生成的、逻辑严谨、数据详实的报告时,饶是她这样的超级天才,也感到了一丝发自内心的震撼。
“望舒”,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程序或者工具了。
它正在朝着一个真正的、初级的“科研伙伴”的方向,高速进化。
……
材料学的点滴突破,物理学的飞跃进展,人工智能的悄然崛起......
一个个独立的点,正在被【'奇点'】系统这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丽的科技画卷。
“整个”玄鸟“项目组,犹如一台加满了最顶级的润滑油、并且刚刚更换了世界上最强劲引擎的精密机器,在两位超级驾驶员的控下,开始以一种令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科研机构都望尘莫及的恐怖效率,全速运转起来。
阻碍已经扫除,团队已经磨合完毕,一个高效、团结、充满了无限战斗力的科研“梦之队”,正式成型。
属于未来大学的第一个黄金科研时期,降临了。
……
夜色再次降临。
中枢指挥中心的巨大环形舷窗前,高斯宇和苏沐晴并肩而立。
他们的脚下,整个庞大的地下基地,如同一座倒悬的、繁华的钢铁都市,灯火通明。 你可以看到d-01工厂里,新的熔炼炉再次亮起; 可以看到b-03实验室,正在为下一次的毫秒级突破做着准备; 可以看到无数的数据流,像璀璨的星河,在光缆中汇集、奔腾,最终流入A-7的数据中心。
这是一幅由智慧和汗水绘制的、充满了力量与希望的动人画卷。
高斯宇的眼中,倒映着这片璀璨的“星河”,他轻声说
“引擎,已经预热完毕了。”
苏沐晴点了点头,她的目光同样望向那片奋斗的灯火,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那么,接下来,就让整个世界,都来见证我们的......”
她微微侧过头,与高斯宇相视一笑,共同说出了那最后的结语。
“…… 起飞时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