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运输机上 & 【昆仑-0号】区域上空
轰鸣声中,一架没有任何标识的、涂装着低可见度灰色涂装的、体型庞大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如同利剑般刺破云霄,朝着龙国西部那片神秘而又广袤的土地,高速飞去。
这架飞机的内部,与它那朴实无华的外表,截然不同。
机舱被分为了两个部分。后半部分,是标准的货物运输区,此刻却空空如也。而前半部分,则被完全改装成了一个豪华、舒适、且功能齐全的“空中指挥中心”。
柔软的地毯,舒适的真皮沙发,巨大的会议桌,以及墙壁上,那数块可以实时显示各种数据和影像的高清屏幕。
这里,就是高斯宇此行的“座驾”。
当高斯宇在李援朝的陪同下,踏入这个宽大的机舱时,两道熟悉的身影,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一位,是身着笔挺军装,面容坚毅,眼神锐利如刀的龙卫国将军。
另一位,则是穿着朴素的夹克,头发花白,脸上却洋溢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孩童般兴奋神采的钱振华院士。
“哈哈,小子,你可算来了!等你半天了!”
没等高斯宇开口,钱振华院士就第一个迎了上来,他一把抓住高斯宇的手,用力地摇晃着,那双浑浊的老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激动与欣赏。
“高老师!不不不,高校长!你交给我那个‘声子共振稳定体’的理论模型,我回去带着我们院里几个老家伙,推演了一晚上!我的天哪!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完全颠覆了我们对材料微观稳定性的认知!我……”
“咳咳!”
龙卫国在一旁,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打断了钱老那滔滔不绝的“学术追星”。
他看着高斯宇,那张万年冰山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柔和的、近乎于长辈看自家优秀晚辈的笑容。
“小子,欢迎归队。”他言简意赅地说道。
“龙将军,钱老。”高斯宇微笑着,向两位颔首致意。
他知道,眼前这两位,一位代表着国家最强的“剑”,一位代表着国家最聪明的“脑”,他们,将是自己未来“奇点计划”中,最坚实的左膀右臂。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龙卫国侧过身,向他引荐机舱内的其他人。
高斯宇这才注意到,除了他们三人,这个宽大的“空中指挥中心”里,还坐着十几位年纪各不相同,但气质都显得格外精干沉稳的“陌生人”。
“这位,是国家地质调查局的总工程师,王立山院士,我们国家最顶级的地质学家。”
“这位,是水利部的首席专家,周海平教授,他曾经主持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勘探工作。”
“这位,是国家气象中心的首席预报员,陈风博士,龙国所有航天发射的气象窗口,都由他的团队决定。”
“还有这位……”龙卫国指向一位皮肤黝黑、手掌上布满了老茧、眼神却无比明亮的中年军官,“……是我们国家最顶级的‘工兵’,基建工程兵部队的总工程师,‘铁拳’李振国大校。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这些超级工程,他都是核心技术负责人。”
……
地质、水文、气象、工程……
龙卫国每介绍一位,高斯宇的心,就更沉稳一分。
他知道,眼前这十几位,随便哪一个,都是在各自领域内,跺一跺脚,就能引发行业地震的、国宝级的顶级专家和巨匠!
他们,就是国家在一夜之间,为他,为“奇点计划”,配备的第一批,堪称豪华到奢侈的……“超级参谋团”!
“各位老师好。”高斯宇谦虚地,向众人一一行礼。
而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院士、专家、总工程师们,在看到这个年仅十八岁的“高校长”时,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的轻视或怀疑。
他们来之前,都已经被各自的最高上级,以最严肃的口吻,“提醒”过了。
他们知道,自己即将参与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最高级别的国家计划。
而眼前这个看起来还略显稚嫩的少年,就是这个计划的……绝对核心!
“高校长好!”
众人纷纷起身,回应着他的问候,态度恭敬,却又充满了好奇。
简单的寒暄之后,飞机进入了平稳的巡航状态。
数个小时的飞行,枯燥而又漫长。
终于,当飞机舷窗外的景色,从连绵的绿色,逐渐变为单调的土黄色时,机舱内的气氛,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高校长,我们即将抵达目标空域。”机长通过广播报告道。
龙卫国走到高斯宇身边,沉声说道:“我已经让飞机降低高度,进行低空盘旋。让你,可以好好地,看一看,你为自己,选择的‘领地’。”
高斯宇站起身,走到了巨大的舷窗前,向下望去。
那一瞬间,饶是他早已通过地图,对这片土地的荒凉,有了心理准备,在亲眼看到时,依旧感到了-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巨大的震撼!
无边无际!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真正意义上的、无边无际的、充满了死亡与孤寂气息的,土黄色的大地!
这里,没有任何生命的痕迹。
没有一丝的绿色。
没有一条蜿蜒的河流。
甚至,连飞鸟的影子,都看不到一只。
有的,只是被烈日炙烤得龟裂的、黄沙漫漫的戈壁。
有的,只是被亿万年风沙打磨得光滑如卵的、黑色的砾石滩。
有的,只是那一座座被狂风雕刻成各种诡异形状的、如同魔鬼城般的雅丹地貌。
炽热的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悬挂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之上,无情地,炙烤着这片古老而又死寂的大地。
灼热的空气,在地面上升腾,让远方的景象,都发生了扭曲和摇曳,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高温之下,痛苦地呻吟。
这就是,【昆仑-0号】。
一片,被神灵遗忘的,死亡之海。
机舱内,陷入了一片沉默。
随行的十几位专家,透过各自的舷窗,俯瞰着下方这片荒芜的土地,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无比凝重的神色。
“报告,第一阶段勘测数据,已汇总完毕。”
片刻之后,一名工作人员,将一份份刚刚通过卫星和机载设备,实时生成的报告,分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
龙卫国大手一挥,说道:“不用看报告了,王院士,你先说。”
那位地质学的泰斗,王立山院士,推了推眼镜,面色凝重地开口了。
“高校长,各位领导。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说,这里,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这片区域,位于一个极其稳定的古老板块之上,地壳运动非常微弱,几乎没有发生大型地震的风险。而且,地表覆盖层之下,是坚硬的岩石层。这对于建设一些需要绝对稳定的大型精密工程,比如粒子对撞机、或者核聚-变装置,是绝佳的、理想的地点。”
听到这里,钱振华院士的眼睛一亮。
但王院士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坏消息是……这里,是整个亚欧大陆板块的绝对干旱中心。数亿年的地质变迁,让这里彻底失去了形成大规模地表径流的可能。”
他的话音刚落,那位水文专家,周海平教授,便立刻接了上去,他的脸色,更为难看。
“王院士说的没错。根据我们最新的地磁和声波探测数据显示,这里的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即便有,也埋藏在至少三千米以下的深度,而且含盐量极高,开采难度极大,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查了一下,距离这里最近的、常年不断流的地表水源,是位于我们东南方向的,塔里木河下游的一条季节性支流。直线距离,超过了三百公里。”
三百公里!
这意味着,光是为了解决最基础的用水问题,就要修建一条长达三百公里的、横跨无人区的引水渠!其工程量和维护成本,简直不敢想象。
紧接着,气象学家陈风博士,也给出了他的报告,那数据,更是让人感到一阵绝望。
“气象数据显示,本区域,属于极端大陆性沙漠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超过了3000毫米。”
“年温差极大。夏季极端最高地表温度,可达到惊人的70摄氏度以上,鸡蛋放在沙子上,五分钟就能烤熟。而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则会骤降至零下30摄氏度。超过一百度的温差,对任何建筑材料和精密设备,都是一场噩梦。”
“更致命的是,这里,位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交锋带上,常年伴有8级以上的强风,瞬时风力甚至可以达到12级。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笼罩在能见度不足十米的强沙尘暴之中。”
地质、水文、气象……
一个个专家,一项项数据,如同三盆接连不断的冰水,将之前众人心中那股火热的激情,浇得冰冷。
最后,那位皮肤黝黑的、来自基建工程兵部队的总工程师,李振国大校,站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窗外那片绝望的土地,又看了一眼手中的数据,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高斯宇,用一种军人特有的、直来直去的语气,做出了最终的总结。
“高校长,恕我直言。”
“我这辈子,修过高原铁路,建过跨海大桥,甚至在南极的冰盖上,都钻过井。但是……”
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这个地方……是所有工程师的,终极噩梦。”
“在这里,想要建设一所,能够容纳数万人生活、学习、科研的现代化大学城,其难度,恕我直言……”
他顿了顿,说出了那个最令人沮?丧的对比。
“……不亚于,在月球上,建一座基地。”
话音落下。
机舱内,一片死寂。
所有专家的报告,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论——高斯-宇选择的这个地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死亡之地。
龙卫国和钱振华的眉-头,都紧紧地,锁成了一个“川”字。
他们转过头,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少年。
他们想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退缩、后悔、或者,是犹豫。
然而,没有。
高斯宇的脸上,依旧是那样的,异样的平静。
他静静地听完了所有专家的报告,然后,将目光,重新投向了窗外那片,在所有人眼中,都代表着“绝望”与“死亡”的戈壁。
但是,在他的眼中。
那无边的黄沙,是未来制造芯片的、最纯净的硅。
那黑色的砾石,是未来冶炼合金的、最丰富的矿藏。
那炙热的太阳,是未来核聚变电站启动的、取之不尽的能量。
那肆虐的狂风,是未来改变气候的、最宝贵的动力。
这里,在别人眼中,是工程的噩梦。
但在他眼中。
这里,是他那座未来之城的,最完美的……画卷。
他的嘴角,缓缓地,勾起了一抹弧度。
那弧度中,没有丝毫的沮丧。
反而……带着一丝,近乎于变态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