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行省,平江府(苏州)。
这一日,平江府的街市,繁华如织,人声鼎沸。
十七岁的梅凝,身着一袭浅色襦裙,梳着俏丽的双髻,脸上带着少女特有的纯真与好奇。
她挽着父亲的手臂,穿梭在熙攘的人群中。
父亲梅秀才,一位年近不惑的清瘦男子,尽管鬓角已见斑白,眉宇间却仍带着几分读书人的清傲与温和。
街头巷尾,叫卖声、说书声、铜钱碰撞声不绝于耳。
店铺的幌子迎风招展,各色货品琳琅满目,从绸缎布匹到精致瓷器,从南北杂货到文房墨宝,无不显示着平江府的富庶与大宋的经济繁荣。
“小姐,您看这支羊脂玉簪,雕工精细,光润剔透,最衬您了!”一个小贩热情地招呼道。
梅凝却只是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耳朵捕捉着街坊邻里的谈论。
“听说了吗?最近官家可是下了好几道圣旨,轻徭薄赋,又整肃了吏治,听说金陵府好些个贪官都下了大狱!”
“可不是!俺们这田税都减了好些,这日子可算有点盼头了!”
“都说当今官家英明神武,北伐大捷,收复燕云,这才真是圣君啊!”
耳畔尽是百姓们对崇祯帝的赞誉之声,梅凝听得心头一热,小脸微红。
她从小听父亲讲圣贤道理,知道君王是治理天下之人。
如今听到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称赞,心中不免生出一股对官家的好奇与向往。
“爹,您说官家究竟是何等模样?是像书中所绘的伏羲尧舜那般威严,还是像您平日里教导的那般仁厚?”
梅凝仰起头,眼中闪烁着憧憬。
梅秀才轻抚着女儿的头,眼中带着一丝欣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
“官家自有官家的风采,能得万民称颂,自是非凡之人,若是真有机会,为父也想一睹天颜,看看这中兴之君。”
父女二人正聊着,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官府的吏员正在街角张贴告示,并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广嗣绵延,皇家基业,兹定于近日选妃!凡身家清白,年岁十五至十八之良家女子,皆可报名!月底乃最后期限,望合乎条件者,速往府衙登记!”
选妃?!
梅凝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她好奇地凑上前去,将告示上的内容一字不漏地看完,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异样的悸动。
“爹,这告示说要选妃呢!”梅凝转头看向父亲,眼中带着几分激动,“可是……女儿为何从未听过身边有女子参加呢?我在私塾里有许多同窗姐妹,她们家中亦是书香门第,却从未听她们提起过选妃之事?”
当年范仲淹在苏州创立“义庄”后,族学成为家族教育核心,虽未明确允许女性入学,但部分家族允许女性旁听或参与基础课程,故而也收了不少女子。
梅秀才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苦涩,轻叹一声,拉过女儿的手,走到一旁相对僻静之处。
“凝儿,你有所不知,大宋立国以来,皇家选妃之事,向来门第壁垒森严,并非寻常女子可以参与。”
他看着女儿疑惑的眼神,耐心地解释起来:
“你当知,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便是为了巩固赵氏江山,此后,皇室与开国功臣、士大夫、将门联姻便成了惯例。”
“选妃之事,并非单纯的帝王私事,而是巩固皇权、平衡朝堂的政治手段,大宋的皇后多出身名将世家或高官家庭,如仁宗皇帝的曹皇后、英宗皇帝的高皇后,皆是如此。”
门第优先,是自宋太祖传下来的规矩,历代选妃,大多重门第而轻色相。
《宋史?后妃传》记载,北宋十四位皇后中,十一位出身将门或高官家庭,仅有三位例外,其中宋真宗的皇后刘娥甚至伪造了将门身份。
即使是普通嫔妃,也需“三代内无犯罪记录”且家族背景清白。
这种标准,使得士大夫家族将女儿入宫视为家族荣耀,他们通过与皇室联姻,往往能从普通官僚晋升为外戚权贵,光宗耀祖。
至于民间选拔,那更是凤毛麟角,极少大规模从民间选秀。
偶有特例,也需通过严格审查。
比如宋真宗的刘娥,她虽出身低微,却是凭着才艺和智慧才得以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皇后,但那也是在她夫君龚美伪称其兄,为她伪造了将门身份之后的事了。
再比如仁宗皇帝曾属意一位富商之女王氏,却因刘太后以‘妖艳不利于少主’为由反对,最终被赐婚于外戚,未能入宫。
梅秀才说到这里,摇了摇头,眼中充满了无奈:“门第背景对选妃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这样的人家,即便有些才学,也只是如同沧海一粟,难以进入那些显赫的名单。”
梅凝听着父亲的讲述,心中豁然开朗,但也生出了几分不甘。
她抬头看着父亲,眼中闪烁着一种坚定的光:“爹,那……那女儿可不可以参加选妃?”
梅秀才苦笑着摇头:“选妃之事,多由地方官员推荐,他们会优先推荐官宦、举人、地主家庭的女儿,我们这般家世背景薄弱的,是难以进入推荐名单的。”
宋朝的秀才,与明朝的秀才大不相同。
明朝的秀才是生员,有功名在身。
而宋朝的秀才,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秀才,读过几本书,识点字,仅区别于文盲百姓,仅比普通百姓多了一层‘文化人’的身份。
还有一种是狭义秀才,通过了童子试或州府预试的初级考生,获得了参加解试的资格,但未能通过解试,仍无正式功名。
在社会声望上,秀才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士’阶层,比农民、工匠、商人受些尊重,见县官可免下跪、邻里称‘秀才公’,算是地方文化精英的基础群体。
但在经济特权上,却只享有免自身徭役的轻微特权,并无免税权,经济来源多靠教书、务农,或依附乡绅,部分贫困秀才甚至需耕读结合,维持生计。
至于政治前景,那就更是渺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