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火索是一次关于天赐升学的争吵。天赐成绩优异,有机会进入市里一所重点初中,但需要一笔不菲的赞助费。林心大认为为了孩子的前程,这钱该花。尹有才却因为马春华在一旁煽风点火,说什么“孩子学习靠自己,花那冤枉钱不如拿来扩大生意”,死活不同意,甚至当着天赐的面,斥责林心大“虚荣”、“不懂事”。
已经十二岁的天赐,早已不是懵懂孩童。他清楚地看到父亲对母亲的冷漠和轻视,看到那个叫马春华的女人如何影响父亲的决定,看到母亲隐忍的委屈。这一次,他忍不住顶撞了尹有才:“爸!你怎么能这么说妈妈!我想去那个学校!”
尹有才正在气头上,见儿子也“忤逆”自己,勃然大怒,抬手就要打天赐。林心大猛地将儿子护在身后,一直以来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她没有哭闹,没有争吵,只是用一种冰冷而决绝的眼神看着尹有才,一字一句地说:“尹有才,这日子,我过不下去了。”
尹有才愣了一下,随即暴怒:“你什么意思?不想过了就给我滚!”
“好。”林心大异常平静地回答,“我滚。我带天赐走。”
她不再看尹有才一眼,转身就开始收拾她和天赐的衣物,动作迅速而果断。天赐似乎被母亲的决绝吓到了,但也紧紧跟在母亲身边,小脸上满是坚定。
尹有才没想到林心大真敢走,气得砸了手边的茶杯,破口大骂:“滚!有本事永远别回来!看你们离了我怎么活!”
林心大充耳不闻,拉着天赐,拎着简单的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个装修豪华却冰冷无比的新家。她没有去别处,直接带着儿子去了公婆住的地方。
尹父尹母看到儿媳带着孙子突然过来,又见两人脸色不对,忙问怎么回事。林心大没有添油加醋,只是平静地陈述了事实:因为天赐上学的事争吵,尹有才要打孩子,日子没法过了,她带着孩子来暂住。
尹母一听就急了,连连叹气:“这个有才!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她本就因小女儿婚礼的事对儿子心存不满,如今见儿子连孙子的前程都不顾,还要动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尹父也是阴沉着脸,闷头抽烟。
公婆的态度,给了林心大莫大的支持。她知道,这一步走对了。分居,不仅是为了摆脱尹有才和马春华带来的窒息感,更是为了争取公婆的同情和站队,也是为了保护天赐,让他远离父亲扭曲的影响。
尹有才起初以为林心大只是闹脾气,过几天就会灰溜溜地回来求他。他正好和马春华厮混得更放肆些。但几天过去了,林心大非但没有回来的意思,反而在公婆家住下后,神态越发安宁,甚至开始琢磨着在附近找点零活干。天赐也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和爷爷奶奶很亲。
更让尹有才恼火的是,父母明显偏向了林心大一边。尹母打电话给他,不再是劝和,而是直接训斥他糊涂,为了个外人不管老婆孩子。尹父甚至放出话,要是他敢亏待了天赐,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尹有才这才意识到,林心大这一招“以退为进”有多么厉害。她直接动摇了他看似牢固的家庭根基。他虽然霸道,但极好面子,也看重“孝道”(至少表面如此),父母的态度他不能完全无视。而且,天赐是他的儿子,是他的脸面和未来,他不能真的放任不管。
马春华见状,更是变本加厉地挑唆,说林心大这是以孩子为筹码要挟他,说公婆老糊涂被蒙蔽等等。但这一次,尹有才听着这些挑拨,心里却第一次产生了一丝烦躁和怀疑。他开始觉得,马春华的聒噪,似乎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让局面越来越糟。
林心大在公婆家,获得了难得的清静。她细心照料二老,辅导天赐功课,生活简单却充实。她并没有完全切断与尹有才的联系,偶尔会让天赐给尹有才打个电话,汇报一下学习情况,语气不卑不亢。她这是在提醒尹有才,孩子需要父亲,但也明确划清了界限——她林心大,不再是那个可以任他拿捏、随意羞辱的女人了。
分居,成了林心大打破僵局、争取主动权的重要一步。她将战场从那个令人窒息的小家,转移到了更有利于自己的公婆家。她利用尹有才的软肋(父母、儿子),巧妙地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然而,分居也意味着新的挑战。 尹有才不会善罢甘休,马春华会更疯狂地反扑。但林心大已经无所畏惧。为了天赐,也为了自己最后的尊严,她决定不再后退一步。这场漫长的战争,进入了新的相持阶段,而这一次,林心大终于从完全的被动防守,开始了有策略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