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的午后飘着淡淡的陈皮香,苏砚正蹲在樟木箱前,小心翼翼地翻找母亲的旧物。箱子是母亲嫁过来时带的,樟木的香气还很浓郁,里面叠着件深蓝色的斜襟大褂,衣角绣着朵小小的艾草——是母亲当年坐诊时穿的,袖口还沾着点没洗干净的药渍,是熬中药时溅上的。指尖拂过衣料,苏砚突然摸到个硬邦邦的东西,从衣襟内侧的暗袋里掏出来,竟是那枚青铜罗盘。
罗盘的铜制盘面已经泛出温润的包浆,边缘因为常年摩挲,磨损得有些光滑,上面刻着的十二经络纹路却依旧清晰,指针被小心地卡在“子午”线上,是母亲生前特意校准的样子。苏砚的指尖轻轻按在盘面中心的“太极图”上,突然想起去年在废弃工厂,就是这枚罗盘帮他们测出了问题路由器的辐射异常,指针疯狂偏转的样子,至今还清晰地印在脑海里。
“在看什么?”顾晏辰端着杯刚泡好的陈皮茶走过来,看到苏砚手里的罗盘,脚步顿了顿。他放下茶杯,从抽屉里拿出块细绒布,轻轻擦过罗盘边缘的灰尘,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的珍宝,“这枚罗盘,阿姨当年用它帮了不少人吧?”
苏砚点点头,把罗盘放在桌上,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盘面上,纹路里的光斑晃得人眼睛发暖:“妈说这是她师傅传下来的,当年在山区义诊,没有测风水的说法,她就用它来辅助判断穴位的方位,后来还用来测过井水的水质,说‘罗盘为镜,能辨善恶,亦能辨安危’。”她顿了顿,指尖划过“肝经”对应的刻度,“上次在工厂测辐射,也是它先给出了异常信号,不然我们可能还得走很多弯路。”
顾晏辰拿起罗盘,对着光转了转,指针依旧灵敏地指向正北:“这么有意义的东西,我们该好好保存,或许……可以捐给中医博物馆?让更多人知道阿姨的故事,也知道中医不仅有针灸草药,还有这些蕴含智慧的老物件。”
他的话像道灵光,突然点醒了苏砚。她之前总想着把罗盘留在身边,却忘了母亲生前常说“好东西要让更多人看见,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苏砚拿起手机,翻出之前中医博物馆馆长的联系方式——上个月馆长来工作室考察,看到她用母亲的旧穴位图教学,还说过“有机会想收藏些有故事的中医老物件,传承给后人”。
拨通电话时,苏砚的指尖有点抖,电话那头很快传来馆长温和的声音:“苏医生?是不是有新的公益项目想合作?”苏砚深吸一口气,把捐赠罗盘的想法说出来,还没说完,就听见馆长激动的声音:“太好了!这枚罗盘有这么深厚的故事,太适合放在博物馆的‘基层中医展区’了!我们还可以办个小型的捐赠仪式,邀请媒体和基层医生来,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传承的意义!”
挂了电话,苏砚和顾晏辰相视一笑,顾晏辰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格外安心:“阿姨要是知道,肯定会很高兴的。”他低头看着罗盘,突然想起什么,“仪式定在什么时候?我觉得除夕不错——除夕是团圆日,阿姨生前最喜欢在除夕煮饺子,我们把仪式定在那天,也算是带着她的心愿,跟更多‘中医人’团圆。”
苏砚的心猛地一暖,想起母亲除夕时的样子:系着围裙在厨房煮饺子,饺子馅里总要放些切碎的陈皮,说“过年吃点陈皮,祛湿不积食”;煮好后第一碗总给她,还会把罗盘放在餐桌一角,说“让老物件也跟我们一起过年”。她用力点头:“好,就定在除夕!我们还要把母亲的旧笔记也带去,跟罗盘放在一起展出,让大家看看她当年的义诊记录。”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开始认真准备捐赠的事宜。苏砚从樟木箱里翻出母亲的旧锦盒,锦盒是暗红色的,上面绣着“医者仁心”四个字,边角有些磨损,却是母亲最珍爱的东西,当年用来装罗盘和重要的病历。她把罗盘小心地放进锦盒,垫上母亲生前用的细绒布,还在旁边放了张泛黄的纸条——是母亲写在病历本扉页的话:“医病先医心,用药先用情,罗盘辨方向,亦辨初心。”
顾晏辰则忙着联系博物馆,确认仪式的流程,还特意跟馆长提议,在仪式上增设“基层中医分享环节”,想邀请松溪村的王医生和西边山区的李医生来,讲讲智能针灸包给他们带来的帮助,“让大家知道,传承不仅是老物件,还有能帮到人的实用技术。”馆长很赞同,还说要在展区旁边设个“公益角”,展示智能针灸包的样品,鼓励更多人关注基层医疗。
这天下午,苏砚正在整理母亲的旧笔记,手机突然响了,是妞妞打来的。电话里传来妞妞清脆的声音:“苏姐姐!顾叔叔说你们要把那个会转的盘子捐给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呀?我能不能去看呀?我还想给苏姐姐的妈妈献花!”
苏砚笑着坐在沙发上,手里还捏着那本写满义诊记录的笔记:“当然可以呀,仪式定在除夕,到时候妞妞可以跟村长爷爷一起过来,我们还能一起吃饺子呢。”妞妞在电话那头欢呼起来,还不忘叮嘱:“苏姐姐,我要采最漂亮的野菊花,放在那个盘子旁边,让苏姐姐的妈妈也能看到!”
挂了电话,苏砚的眼眶有点发热,顾晏辰走过来,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窝:“想阿姨了?”苏砚点点头,把脸靠在他的手臂上:“嗯,想起她以前总说,等我长大了,要带她去看中医博物馆,现在终于能实现了,可惜她却不在身边。”
顾晏辰拿起桌上的锦盒,打开给她看:“阿姨肯定能看到的,她的心愿,我们帮她实现了,她的精神,也会通过罗盘和笔记,传给更多人。”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张设计图,“对了,我跟工厂定了个罗盘的复刻品,等仪式结束后,我们把复刻品放在工作室的显眼位置,就像阿姨还在我们身边一样,陪着我们做公益,陪着我们开更多的连锁工作室。”
苏砚看着设计图上的复刻品,跟原品一模一样,连边缘的磨损都做了出来,心里满是感动。她接过设计图,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纹路:“谢谢你,顾晏辰,总是能想到我心里想的。”顾晏辰笑着吻了吻她的发顶:“我们是一家人,不是吗?”
就在两人沉浸在温情中时,博物馆馆长突然打来电话,语气里带着几分神秘:“苏医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们馆里有位退休的老中医,今年八十多岁了,当年跟你母亲的师傅是旧识,听说你要捐赠罗盘,特意说想在仪式上见见你,还说有件关于你母亲的东西要交给你。”
苏砚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手里的设计图差点掉在地上:“真的吗?老中医知道我母亲的事?”馆长笑着说:“具体的他没说,只说要当面跟你讲,还说那件东西,对你母亲当年的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很重要。”
挂了电话,苏砚和顾晏辰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惊讶和期待。母亲的师傅?未完成的心愿?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像个钩子,勾得人心里发痒。苏砚拿起桌上的锦盒,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绣线:“你说,老中医要给我的东西,会是什么呢?会不会跟母亲当年没完成的山区义诊有关?”
顾晏辰接过锦盒,小心地盖好盖子,眼神坚定:“不管是什么,我们除夕那天就知道了。或许,这也是阿姨的意思,想让我们帮她完成当年没做完的事。”他握住苏砚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她的指尖,“不管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我们都一起面对,一起帮阿姨完成心愿。”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桌上的青铜罗盘和旧笔记上,锦盒上的“医者仁心”在余晖里闪着淡淡的光。苏砚知道,除夕的捐赠仪式,不仅是母亲心愿的落地,或许还是个新的开始——关于母亲的过往,关于未完成的公益,关于中医传承的更多故事,都将在那天,慢慢揭开序幕。而她和顾晏辰,也将带着母亲的初心,带着这枚罗盘承载的精神,继续走在公益的路上,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