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县政府这边为评标事宜忙碌时,金河建筑也在全力准备投标文件。金河亲自审核每一个细节,经常加班到深夜。
“金总,我们的报价比晶弘低10%,技术标也不逊色,中标的希望很大。”项目经理信心满满地汇报。
金河却眉头紧锁:“不要低估晶弘的能量。我听说他们从市里请来了专家做技术指导,标书质量肯定很高。”
他沉思片刻,吩咐道:“把我们去年获得的‘省优工程’奖加分项再突出一下,还有我们计划雇用大岗村本地劳动力的方案也要细化,这是我们的优势。”
另一边,晶弘集团北江分公司里,廖忠华也在听取汇报。
“廖总,金河建筑的报价比我们低10%左右,但他们技术标中有几个创新点很吸引人,特别是那个‘绿色重建’的概念。”项目经理有些担心地说。
廖忠华不以为然:“10%的差价不是问题,我们的品牌优势可以弥补。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评标专家都是务实的人,不会太在意。”
他接着问:“我让你联系评标专家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项目经理面露难色:“廖总,现在纪委的人天天盯着,专家们都不敢接触我们的人。昨天我想请王副局长吃个饭,他直接拒绝了。”
廖忠华冷哼一声:“这些老滑头,用得着的时候一个个凑上来,现在躲得比谁都快。”
他想了想,拨通一个电话:“姐夫,李贵强让纪委介入招标监督,我们的工作很难做啊......”
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什么,廖忠华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好的,明白,谢谢姐夫指点。”
挂掉电话,廖忠华自信地对项目经理说:“不用担心了,已经安排好了。评标委员会里还有我们的人,而且关键时刻会有人说话的。”
投标截止日当天,县政府招标办公室气氛紧张。三家企业递交了标书,但真正有竞争力的只有晶弘集团和金河建筑。
开标仪式上,周志鹏、廖汉生亲自到场监督,袁远海也代表县委出席。程墨派了一位县纪委副书记到场监督。
当唱标人报出各家企业报价时,现场一片寂静。金河建筑的报价比晶弘低了10.086%,但在技术标评分中,晶弘反而高出金河10.140分。双方总分十分接近,金河建筑凭借价格优势略占上风。
周志鹏面色不太好看,廖汉生在他耳边低语:“周县长,看来要进入第二轮评审了。”
按照程序,当投标人得分相近时,评标委员会可以进行第二轮评审,要求企业进行最终陈述。
袁远海立即提出:“既然得分接近,我建议进行现场考察,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能力。”
周志鹏反驳:“考察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太耽误进度了。不如让两家企业进行最终陈述,评标委员会当场评分决定。”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最终决定请示李贵强。
李贵强在电话中听取汇报后,沉思片刻:“既然时间紧迫,就不要现场考察了。但最终陈述必须公平进行,我建议扩大听取陈述的范围,让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都参加。”
周志鹏心中暗喜,重建领导小组由他任组长,成员多是政府部门负责人,不少与他关系密切。这样反而对晶弘有利。
然而李贵强接着说道:“我也到场听听吧,毕竟是大项目,应该慎重。”
周志鹏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
最终陈述安排在第二天上午九点,县委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李贵强坐在主位,周志鹏、袁远海分坐两侧,评标委员会成员、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
晶弘集团首先进行陈述。廖忠华亲自带队,请来了省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助阵。他们用精美的ppt展示了项目规划、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重点突出了晶弘作为市级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经验。
“我们计划从总部调派优秀项目管理团队,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
廖忠华自信满满地说,“虽然我们的报价略高于竞争对手,但我们提供的附加值远超这个差价。晶弘承诺使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工艺,确保大岗村重建项目成为灾后重建的标杆工程。”
评委会成员提问环节,住建局王副局长问道:“晶弘计划如何解决本地用工问题?之前有反映说你们在邻县的项目大量使用外地工人。”
廖忠华从容应答:“我们将采取‘技术骨干+本地工人’的模式,关键岗位由公司派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普通工人优先在当地招聘。同时我们将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本地工人的技能水平。”
接下来是金河建筑的陈述。金河带着略显朴实的ppt上场,没有请外援专家,而是由公司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讲解。
“我们可能没有晶弘那样华丽的方案,但我们有真心和诚意。”
金河开场白很朴实,“我承诺,金河建筑不仅是在建房,更是在为大岗村的乡亲们重建家园。”
金河建筑的技术标中有一个亮点:他们提出了“参与式重建”方案,让村民代表参与监督工程质量;还计划培训并雇佣大岗村受灾群众参与建设,支付高于市场价的工资,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袁远海提问:“赵总,你们的报价比晶弘低10.086%,如何保证不偷工减料?”
赵金山诚恳地回答:“袁书记,这个报价我们有合理利润空间,之所以能比晶弘低,是因为我们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我们不用从市里调派高价技术人员,不用支付外地工人的食宿费用,材料采购也有本地优势。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做这个项目,而是为了回报家乡。”
金也也是乐平镇的人,跟大岗村有亲戚关系,见面就老表长老表短!
陈述结束后,评标委员会进行闭门评议。会议室外的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周志鹏把廖汉生拉到一边,低声问:“情况怎么样?有把握吗?”
廖汉生皱眉:“难说。金河的表现出乎意料的好,特别是那个参与式重建的方案,很打动人心。”
周志鹏脸色阴沉:“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必须让晶弘中标。邱书记刚才又来电话了,这个项目关系到明年市里对我们班子的评价。”
廖汉生为难地说:“现在纪委的人盯着,评委会不敢明目张胆偏袒啊。”
“那就想别的办法!”周志鹏几乎是在咬牙切齿,“去跟评委会的人说,晶弘是市里推荐的企业,得罪不起。”
与此同时,李贵强也在与袁远海交谈。
“金河的陈述很实在,那个参与式重建的方案很好,能让村民参与监督,确保质量。”李贵强评价道。
袁远海点头:“是啊,而且雇用本地受灾群众,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解决群众临时就业问题,一举两得。价格还低10.086%,节省的财政资金可以用在其他民生项目上。”
李贵强沉思片刻:“不过晶弘的实力确实强,如果项目复杂度高,他们可能更有优势。”
“大岗村重建主要是民居重建,技术难度不大,关键是组织管理和用心程度,这方面本土企业反而有优势。”
两小时后,评标委员会仍然没有得出结论。消息传来,评委会内部分歧严重,三方支持晶弘,两方支持金河,僵持不下。
李贵强得知情况后,眉头紧锁,他转向周志鹏问道:“这样僵持不是办法,志鹏同志,你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