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日计划”。
这四个字如同带着血腥气的阴风,吹拂着晏华清的后颈,激起一阵细密的寒意。清除?他们想清除谁?是她这个刚刚站稳脚跟的“目标”,还是已经暴露的癸十一?
她面上不动声色,将那张破译的密文缓缓折好,收入袖中,仿佛那只是一份无关紧要的文书。
“世子果然博闻强识,于密文一道竟有如此造诣,朕心甚慰。”晏华清语气平和,听不出丝毫异样,“此事关乎宫闱,还望世子守口如瓶。”
沈墨躬身应道:“臣明白,定当谨守秘密。”他抬起眼,那双桃花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只是……陛下,影阁既已有所行动,宫中恐不太平,陛下还需早作防范。”
“朕自有分寸。”晏华清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仿佛刚才的密文插曲从未发生,“说起宫中用度,朕正欲推行‘宫廷精简’,其中一项,便是将这御膳房的采买事宜,试行‘招标’之法。世子于经济之道颇有见解,不妨也参详参详?”
她这是在试探,也是转移话题。将敏感之事轻描淡写地带过,同时观察沈墨的反应。
沈墨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思索,他并未追问影阁之事,从善如流地接话道:“陛下圣心独运,此法若能推行,确可革除采买积弊,节省开支。只是……触动颇大,需有周全之策。”
“哦?世子有何高见?”晏华清顺势问道,仿佛真的只是在讨论御膳房采买。
两人就“招标”的流程、标准、监督等细节又讨论了一番,沈墨依旧思路清晰,建议中肯。直到他告退离开,也再未提及半句关于密文或影阁的话题。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晏华清眸色深沉。沈墨的应对,堪称完美。太过完美了。他敏锐地察觉了她转移话题的意图,并且配合得天衣无缝。这种默契和敏锐,绝非常人。
但现在,她没时间深究沈墨。影阁的“换日计划”和那个即将启动的“乙七”,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必须优先处理。
“癸十一。”她对着空无一人的殿内轻唤。
阴影扭动,癸十一无声出现,单膝跪地:“陛下。”
“密文已破译。”晏华清将内容简略告知他,省略了沈墨的部分,“‘乙七’即将启动,目标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朕。你有何看法?”
癸十一身体明显紧绷了一下,沉默片刻,沙哑道:“‘乙七’……在阁中,地位应高于属下,精于易容、潜伏与毒杀。若其目标是陛下……”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易容?毒杀?”晏华清冷笑一声,“看来,朕这紫宸宫,要更加热闹了。”她看向癸十一,“你既熟知影阁手段,可能找出‘乙七’?”
癸十一摇头:“‘乙七’身份神秘,行踪诡谲,属下亦不知其真面目。只能……加强戒备,留意宫中所有新面孔及行为异常之人,特别是……能接近陛下饮食、起居者。”
“朕知道了。”晏华清沉吟道,“从今日起,你重点监视两人。一是御花园扫地太监小禄子,他是影阁眼线,或许能与‘乙七’联系。二是……”她顿了顿,“密切关注沈墨世子的动向,但切记,不可被他察觉。”
“是。”癸十一没有任何疑问,领命消失。
布下暗棋后,晏华清将注意力拉回朝堂。宫廷精简计划已然公布,阻力必然巨大,她需要用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来震慑宵小,并向所有人证明,她的新政,并非空谈。
御膳房的招标,就是最好的突破口。这里油水丰厚,关系盘根错节,动这里,最能体现她改革的决心和能力。
翌日,一道圣旨晓谕内务府及光禄寺(负责宫廷膳食):御膳房部分食材采买,将试行“招标”,邀请京城信誉良好之商号参与竞标,价低质优者得。
圣旨一出,负责御膳房采买的太监和相关官员顿时炸了锅。这等于直接断了他们中饱私囊的最大财路!
几个相关的管事太监和光禄寺官员,连夜奔走,串联抵制,试图向各宫主子、乃至朝中大佬施压,阻挠招标。
然而,没等他们的抵制形成气候,晏华清的第二步棋已经落下。
她直接在紫宸宫外设下“招标会场”,并命人将招标的品类、数量、质量标准,以大白话写成告示,不仅贴在宫门,更在京城几处热闹的市口张贴,公然邀请所有符合条件的商号前来投标!
这一手,直接将事情摆到了明面上,打破了宫廷采买黑箱操作的传统。无数双眼睛盯着,那些想暗中使绊子的人,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招标当日,紫宸宫外人头攒动。不仅有接到内务府通知的几家老牌皇商,更有许多闻讯而来的京城其他大商号,甚至一些背后有勋贵背景的商户也派人前来观望。场面之热闹,堪称百年未见。
晏华清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委派了新任的、以铁面无私着称的户部侍郎(由林清辞举荐)为主审官,内务府、光禄寺派员协同,并特意让青黛带着几名识字的宫女在旁记录监督,美其名曰“确保流程透明”。
招标过程简单粗暴。所有投标商号将写有品名、报价、供货周期的密封信封投入标箱。当场开标,当场唱价,符合质量要求者,价低者得!
当主审官念出中标商号的名字和那比以往内务府采购价低了近三成的报价时,现场一片哗然!
那些原本等着看笑话、甚至准备闹事的皇商和关系户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个价格,几乎毫无油水可捞!
“不可能!这价格,定然是以次充好!” “是啊!陛下!此等奸商,岂能供应宫廷?” 几个管事太监忍不住跳出来质疑。
晏华清此时才在福顺的唱喏声中,缓步从宫内走出。她目光平静地扫过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太监。
“以次充好?”她淡淡开口,“朕已令中书省草拟《皇商管理与追责条例》。中标商号,需缴纳质量保证金。日后供应之食材,由光禄寺、尚膳监及朕指派的专人三方共同查验。若质量不合格,不仅保证金罚没,永不录用,情节严重者,以欺君之罪论处!”
她顿了顿,看向那几个太监,语气转冷:“至于以往采买之价格为何如此虚高……朕,也很想知道。正好,朕新设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尚无实务可做,不如,就从查核以往御膳房采买账目开始?”
这话一出,那几个太监顿时面如土色,双腿一软,瘫倒在地。查账?那他们还有活路吗?
一场看似艰难的变革,就在晏华清雷厉风行和阳光透明的操作下,以皇商和贪官污吏的惨败告终。御膳房采买成本立降三成,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那些原本对新政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的官员,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位女帝的手段和决心。她并非一味蛮干,而是有理有据,有策有略,甚至……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节省的银子可充实国库)。
然而,就在晏华清初步稳住朝堂局势,准备将“招标制”推广至其他宫廷用度时,癸十一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陛下,属下监视小禄子时发现,他昨日深夜,曾偷偷将一小包东西,埋在了御花园西北角那株老梅树下。” “何物?” “属下趁其离开后掘出查看,”癸十一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是……是陛下您平日惯用的,安神香的香灰。”
晏华清的瞳孔,骤然收缩。
她的安神香香灰?小禄子偷偷收集这个做什么?
除非……有人需要分析香料的成分。
或者说,有人……想在香里,做文章。
“乙七”……已经开始行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