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赶回沈公馆时,柳玉茹正在书房等候。桌上放着一个檀木匣子,匣盖上刻着模糊的明月纹样。
\"这是你外祖父留下的。\"柳玉茹轻抚匣子,\"当年我在东京求学时,他托人带给我的。\"
沈知意打开木匣,里面是一本泛黄的日记和几张旧照片。照片上是年轻的柳玉茹与一群日本同学的合影,其中有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格外显眼——正是年轻的松本老师。
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柳玉茹在东京帝大的求学经历,其中多次提到一个名为\"明月会\"的学术社团。这个社团表面研究古典文学,实则进行化学实验。
\"松本是社团负责人。\"柳玉茹语气沉重,\"那时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是在为军方研究。\"
日记最后一页写着一段令人不安的话:\"松本今日展示了一种新物质,月光下会发出幽蓝光芒。他说这将是改变战争的东西。我不能再参与下去了。\"
?
徐砚深带队追击到对岸,却发现那只是个穿着和服的假人。假人身上别着字条:\"月落乌啼霜满天——下次月落时见。\"
回到警备司令部,他发现杜清晏已经在等他了。两人比对线索,发现李参谋画的月亮符号与沈家出现的明月纹样惊人相似。
\"这个符号可能是个家族标记。\"杜清晏推测,\"李参谋临死前想告诉我们什么。\"
徐砚深调阅档案,发现李参谋原名李明月,祖上曾与日本有贸易往来。\"他可能不是纯粹的日本人,而是某个特殊家族的成员。\"
这时沈知意带来母亲的日记,三人终于将线索串联起来。
?
山口由纪继续在沪江公学教书,但明显加强了戒备。杜清晏决定从学术角度切入。
\"由纪老师对王维的诗很有研究?\"他在课后看似随意地问道。
由纪保持礼貌的微笑:\"王维的诗禅意很深,很适合静心。\"
杜清晏注意到她手腕上的翡翠念珠不见了:\"听说由纪老师有串很特别的念珠?\"
\"只是普通饰品。\"由纪收拾书本的动作稍显急促,\"杜先生对细节很关注。\"
\"作为主编,习惯注意细节。\"杜清晏淡然回应。
?
沈知意通过银行系统追查,发现\"明月会\"最近有资金从日本汇入。收款方是\"明月商社\",注册地在外滩,法人代表是林文彬——林悦的远房表弟。
沈知意立即去找林悦。大嫂听后神色不安:\"文彬确实在上海做生意,但他说是做文具进出口。\"
沈知远查了公司账目,发现所谓的\"文具\"都是特殊化学制品。\"他可能被蒙在鼓里,或者……\"
当晚,林文彬突然来到沈公馆,面色苍白:\"那些货品我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他们只说暂时存放……\"
?
徐砚深带人搜查明月商社,发现仓库里堆满贴着\"文具\"标签的金属桶。打开后是闪着幽蓝光芒的粉末——正是柳玉茹日记里描述的物质。
技术兵检测后震惊:\"这是一种新型燃烧剂,遇水反而燃烧更旺!\"
杜清晏想起艺术节的焰火表演:\"他们想把这些混进焰火里!一旦在上海上空散开,遇上下雨……\"
后果不堪设想。
三人立即分头行动:徐砚深负责查缴危险品,杜清晏继续监视由纪,沈知意则通过母亲的关系网调查明月会。
?
由纪似乎察觉到什么,行事更加谨慎。但她每周三仍会去日侨书店,只是待的时间更短。
杜清晏设法潜入书店,在密室发现一本名册。上面记录着明月会在上海的成员名单,几个名字让他震惊——都是上海各界知名人士。
名册最后一页有个新月符号,旁注\"七月七日月落时\"。
杜清晏猛然想起,七天后是农历七月七日,月落时间在凌晨三点。
他立即抄录名册,但离开时触动了警报。
?
徐砚深接到求救信号时,正在追查金属桶来源。他带人赶往书店,却发现书店已经起火。
杜清晏被困在二楼,火势蔓延。危急时刻,一个身影从后窗引他逃生。那人蒙着面,但杜清晏注意到他手腕内侧的新月纹身。
\"为什么救我?\"杜清晏问。
对方用生硬的中文回答:\"明月有时也会照亮正确的路。\"说完迅速离去。
杜清晏怔在原地。这句话似乎别有深意。
?
沈知意通过母亲的老同学,查到明月会已渗透到各界,正在为日军提供支援。
最可怕的发现是:明月会最近大量收购治疗烧伤的药材。\"像是在为大规模伤亡事件做准备。\"
三人汇合时,都意识到七夕那天的月落时分可能发生大事。
徐砚深部署兵力监控名单上的人员。沈知意通过商会发出警示,提醒市民七夕夜不要外出。
杜清晏发现由纪最近常在课堂上讲解王维的《鸟鸣涧》,特别强调\"月出惊山鸟\"这句,像是在暗示什么。
?
七夕夜,上海格外安静。徐砚深坐镇指挥部,杜清晏和沈知意在城隍庙制高点观察。
凌晨三点,月落时分。外滩方向突然升起蓝色信号弹。
\"行动!\"徐砚深立即下令。
各组人员同时出击,抓获多名正在放置可疑物品的明月会成员。码头区发生爆炸,但因提前疏散无人伤亡。
清点战果时,发现松本、山口次郎和由纪都不在名单上。
?
在码头仓库,杜清晏发现由纪留下的字条。上面写着一首王维的诗,其中\"明月来相照\"一句被划掉,改为\"乌云遮月时\"。
字条旁放着那串翡翠念珠。杜清晏仔细检查,发现最大那颗珠子内壁刻着微小的字:\"虹口神社\"。
沈知意想起母亲说过,明月会核心成员手腕内侧都有新月纹身。
徐砚深检查抓获人员,果然人人都有这个标记。
这时通讯兵送来急电:日军大规模部队正在向上海集结。战争一触即发。
三人站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杜清晏握紧那串念珠,轻声道:\"月落之后,总会再升起。\"
远处黄浦江上,日本军舰的轮廓在晨曦中渐渐清晰。而虹口神社的方向,隐约传来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