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八年的春天,汴京城里流传着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王安石要回来了!
\"听说了吗?王相公要复相了!\"
\"不可能吧?去年不是罢相了吗?\"
\"千真万确!宫里传出的消息!\"
茶楼酒肆里,人们交头接耳。这个消息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朝野间激起千层浪。
一、朝堂乱局
此时的汴京朝堂,确实乱成了一锅粥。
吕惠卿接掌变法大权后,非但没有调整新政,反而变本加厉。他推行的\"手实法\",要求百姓自报财产,作为征收免役钱的依据。结果各地虚报、瞒报成风,闹得民怨沸腾。
更糟糕的是,变法派内部也分裂了。吕惠卿排挤曾布,章惇又攻击吕惠卿,昔日志同道合的战友,如今为了权力斗得你死我活。
这天早朝,两派又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吕惠卿!你推行的手实法,搞得天怒人怨!\"曾布怒气冲冲,\"再这样下去,非激起民变不可!\"
吕惠卿冷笑:\"曾布,你这是对新法不满?莫非你要背叛王相公的变法大业?\"
\"你!\"曾布气得浑身发抖,\"你这是曲解新法!\"
赵顼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吵作一团的臣子,心中五味杂陈。他开始怀念王安石在的日子。虽然那时争论也不少,但至少变法派内部是团结的。
二、皇帝的悔意
这天晚上,赵顼独自在福宁殿徘徊。桌上摊着几份奏章,都是弹劾吕惠卿的。
\"陛下,\"贴身太监小心地问,\"还在为朝政烦心?\"
赵顼叹了口气:\"朕现在才明白,王先生虽然固执,但至少一心为公。再看看现在这些人...\"
他想起王安石离京时的背影。那时他觉得王安石太过倔强,需要冷静冷静。可现在他才发现,朝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王安石这样既懂变法又忠心耿耿的大臣。
更让赵顼担心的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最近频频召见旧党大臣。若是变法派再这么内斗下去,新法恐怕真要前功尽弃了。
\"传旨,\"他终于下定决心,\"召王安石回京复相!\"
三、江宁接旨
当钦差到达江宁时,王安石正在书房校勘《字说》。
\"王公,陛下有旨,召您回京复相!\"
王雱喜形于色:\"父亲,我们终于可以回京了!\"
但王安石却显得异常平静。他接过圣旨,淡淡地说:\"容老夫考虑三日。\"
当晚,王家书房灯火通明。王安石对着大宋舆图,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父亲还在犹豫什么?\"王雱不解地问。
老仆王福叹道:\"老爷是担心啊。上次离京时,新法已经问题重重。这次回去,万一...\"
\"没有万一。\"王安石突然开口,\"新法必须继续,但做法要改。\"
\"父亲打算怎么改?\"
\"首先,要整顿变法派内部。\"王安石目光锐利,\"吕惠卿这些人,不能再用了。\"
四、重返汴京
王安石复相的消息传来,汴京城炸开了锅。
变法派欢欣鼓舞:\"王相公回来,看那些旧党还敢嚣张!\"
旧党忧心忡忡:\"这个拗相公回来,不知道又要折腾出什么新花样。\"
百姓则将信将疑:\"希望这次王相公能体谅体谅咱们老百姓。\"
王安石回京那天,场面十分冷清。与第一次入京时的盛况相比,这次只有寥寥几个官员前来迎接。
\"老师!\"吕惠卿满脸堆笑地迎上来,\"您可算回来了!\"
王安石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吕大人,听说你推行的手实法很有一套?\"
吕惠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五、重整旗鼓
复相后的第一次朝会,火药味十足。
\"王先生,\"赵顼关切地问,\"江宁半年,可有所得?\"
王安石躬身答道:\"回陛下,臣在江宁深刻反思,新法方向是对的,但做法需要调整。\"
\"哦?如何调整?\"
\"首先,请立即废止手实法!\"王安石语出惊人。
吕惠卿跳了起来:\"老师!手实法是为了更公平地征收免役钱啊!\"
\"公平?\"王安石冷笑,\"让百姓自报财产,结果如何?富户隐瞒财产,贫户被迫多报!这叫公平?\"
他转向赵顼:\"陛下,臣请求立即废止手实法,严惩相关责任人!\"
赵顼点头:\"准奏!\"
吕惠卿面如死灰。他明白,自己在朝堂上的日子到头了。
六、新的开始
废止手实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王安石开始全面调整新法。
他重新启用曾布、章惇等实干派,清除了吕惠卿的党羽。同时颁布新规,严禁地方官强行摊派青苗钱,违者严惩。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居然请来了旧党中的实干派官员,共同商讨新法的改进措施。
\"王相公这是转性了?\"连司马光在永兴军听说后,都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王安石没有转性,他只是变得更务实了。在江宁的半年,让他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变法不能光靠理想;第二,用人不能光看才能。
这天,他把儿子王雱叫到书房:\"雱儿,为父要交给你一个重任。\"
\"父亲请讲。\"
\"你去河北路,实地考察青苗法的执行情况。记住,不要看官员的报告,要去田间地头,听老百姓怎么说。\"
王雱郑重地点头:\"儿子明白。\"
七、任重道远
尽管王安石做出了调整,但变法的道路依然艰难。
旧党大臣们虽然佩服他的胸襟,但仍然反对新法本身。而变法派内部,也有人对他的调整不满。
\"王相公变得太软弱了!\"一些激进派私下议论。
更让王安石头疼的是,皇帝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有一次,赵顼私下对他说:\"王先生,新法推行至今,成效是有,但问题也不少。是不是...该缓一缓了?\"
王安石正色道:\"陛下,治病如救火,耽搁不得啊!\"
但他心里明白,经过这些年的折腾,皇帝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坚定不移了。
夜色深沉,王安石独自在书房处理公文。烛光下,他的白发又多了许多。
\"老爷,该休息了。\"王福心疼地劝道。
王安石摇摇头:\"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他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感慨万千。第一次为相时,他满怀理想,认为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成功。现在他才明白,变法不仅要有正确的方向,还要有合适的方法,更要有坚持的勇气。
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但他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走下去。
(第四卷 第十八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