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血战的硝烟散尽,留下的是浸透泥土的暗红和无处不在的悲怆。连续几日,张家庄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沉默里。家家户户的门前挂起了代表丧事的白布,庄内行走的人们,脸上少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多了几分麻木与空洞。
总务堂发布的政令一条接一条,像一剂剂强心针,试图唤醒这座遍体鳞伤的庄子。
“取消战时管制,恢复各坊作业!”
“学堂即日复课,所有蒙童需准时进学!”
“集中人力,打造、修缮农具,引泾水利工程需加速清淤!”
命令下去了,执行却带着一股沉重的迟缓。人们像被抽空了力气,动作比往日慢了几分。悲伤是能传染的,尤其是在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之后。
张远声走在去往铁匠坊的路上,脚下是新铺的、尚未完全踩实的土路,路两旁,是被贼兵踩踏后顽强挺立起来的、稀稀拉拉的番薯苗。它们和这座庄子一样,伤痕累累,却未曾断绝生机。
铁匠坊里,炉火已经重新燃起,但叮叮当当的声音稀疏了不少。孙老铁匠脸上带着浓得化不开的疲惫,正指挥着几个徒弟和帮工,将破损的刀枪铁器回炉,锤炼成锄头、犁铧的雏形。
“庄主。”见到张远声,孙老铁匠停下手中的活计,声音沙哑。
“孙师傅,辛苦了。农具是眼下的第一等大事,进度如何?”张远声直接问道。
“人手不够啊。”孙老铁匠叹了口气,用粗布擦了把汗,“好几个好手娃子……没了。剩下的,也多是带伤上工。打造农具比修补兵器更费料费工,这进度,快不起来。”
张远声沉默地点点头,目光扫过角落里堆积的、等待修复的燧发铳残骸。曾经被视为杀手锏的利器,如今也只能暂时搁置。生存,压倒了一切。
“优先保障曲辕犁的铧头和锄刃。”张远声指示道,“告诉大伙,庄子里能不能熬过今年,就看我们能不能抢在时节过去前,把地种好。每多打出一把锄头,秋天就可能多收一筐薯。”
他没有空泛的鼓励,而是将最朴素的道理摆在面前。孙老铁匠浑浊的眼睛里亮起一丝光,重重“嗯”了一声,转身对着徒弟们吼道:“都听见庄主的话了?别跟没吃饭似的!抡起锤子来!”
离开铁匠坊,张远声转向医护区。离着还有一段距离,浓郁的药草混杂着淡淡的腐臭气味就扑面而来。
苏婉正蹲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灶台前,小心翼翼地照看着药罐。她整个人瘦了一圈,眼窝深陷,原本灵动的眸子此刻只剩下疲惫,但手上的动作依旧稳定。几个妇人跟着她忙碌,用煮沸的麻布条为伤员更换包扎。
看到张远声,她只是抬了抬眼,轻轻摇了摇头,示意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张远声没有进去打扰,他知道,这里的战斗,其残酷程度不亚于城墙。他看到了一个失去一条腿的年轻护卫,正呆呆地望着天空,眼神里没有了光;也听到了压抑的、从牙缝里漏出来的呻吟。他默默站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任何言语在此刻都显得苍白,唯有尽快恢复生产,让庄子重新运转起来,才是对伤者和亡者最好的告慰。
他走到庄墙下,这里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民壮们正在清理最后一些战斗痕迹,用灰泥混合泥土,仔细地填补墙体上巨大的破损。石柱,这个新晋的灰泥坊头,正大声指挥着,嗓子已经喊得嘶哑。
“对!对!就照这个比例和!水多了不成型,少了粘不住!都仔细着点!”他看到了张远声,赶忙跑过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安,“庄主,您看这修补的……”
“你做得很好。”张远声拍了拍他结实的肩膀,这个肯定让石柱瞬间挺直了腰板,“墙是我们的命,交给你了。”
“庄主放心!只要我石柱在,这墙就倒不了!”石柱激动地保证。
这时,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从学堂方向隐约传来。那是李信的声音,他在教授蒙童《千字文》。声音不大,却像一缕清风,顽强地穿透了庄内沉郁的空气,带来一丝异样的生机。
张远声驻足倾听,紧绷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查的松动。
就在这时,赵武拄着一根拐杖,在一个亲兵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他左臂裹着厚厚的麻布,脸色因失血而苍白,但眼神里的凶悍和坚定却丝毫未减。
“庄主!”赵武声音依旧洪亮,“您让我歇着,比杀了我还难受!轻伤的弟兄们都已经归队操练了,我这点伤……”
“你的任务是养好伤。”张远声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操练的事,让各队队正负责。你现在要做的,是尽快让这条胳膊能重新抡得起刀。”
赵武张了张嘴,还想争辩,但看到张远声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只是不甘地攥紧了拳头。
“不过,你来得正好。”张远声话锋一转,“贼人虽退,但洛水对岸并非就太平了。从明天起,派出小股哨探,轮番渡河,侦察北岸二十里内的动静。我要知道,张存孟是不是真的缩回了老巢,还有没有别的苍蝇在附近盘旋。”
一听有任务,赵武的眼睛立刻亮了:“遵命!庄主,我这就去安排!保证连只野兔子过河都瞒不过咱们的眼睛!”
看着他重新焕发精神的背影,张远声心下稍安。军队的魂不能散,必须尽快让他们动起来,找回状态。
傍晚,总务堂内烛火再亮。
李信汇报着今日的进展:“农具打造了十七把,修复了四十三把。水利那边,清淤了三百步。学堂复课,蒙童到了七成。只是……庄内存铁不多了,孙老铁匠那边,最多再支撑十天。”
张远声看着桌案上粗糙的地图,手指在代表洛水北岸的区域划过。
“知道了。十天……够了。”
“远声兄,还有一事。”李信压低声音,“胡瞎子那边有消息回报,他们在北岸发现了大队人马行进的痕迹,方向确是甘泉山。但……也发现了一些零散的蹄印,不像是大队骑兵,倒像是三五骑的游骑,在战场外围徘徊过,痕迹很新。”
神秘骑兵的阴影再次浮现。
张远声眼神一凝:“让他们继续查,不要打草惊蛇。重点是搞清楚这些游骑的来路和目的。”
“明白。”
李信退下后,张远声独自走到院中。夜空清澈,繁星点点。庄内各处,点点灯火在黑暗中顽强地亮着,伴随着隐约的劳作声、读书声,以及伤兵营里偶尔传出的压抑咳嗽。
疮痍满目,前路艰难。
但种子已经播下,无论是地里的番薯,还是人心里的希望。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守护这片土壤,让它们有机会破土、生长。
他深吸一口带着凉意和淡淡药草味的空气,转身走回堂内。桌上,是孙老铁匠下午送来的一把新打制的锄头样品,木柄光滑,锄刃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
他伸出手,握住了那坚实的木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