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府办表面上依旧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但暗地里,关于县长联络员人选更替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各种猜测、议论和似是而非的“内部消息”开始私下流传。
赵明宇见到我时,脸上那种志在必得的笑容更加明显,甚至带着几分挑衅的意味。
科室里的气氛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能明显感觉到周围目光的变化。
王天谷看我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和欲言又止,像是有话想问又不敢开口。
而陈小东,他身上的变化最为赤裸和刺眼,以前在茶水间碰到,他还会笑着聊两句 “今天的材料好写不”。可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嫉妒与强烈竞争意识的锐利光芒。那架势,俨然已经把我当成了角逐县长联络人位置的头号竞争对手。
而李晓燕,则一改往日那种带着淡淡优越感的疏离,突然变得热情起来,今天夸我“气色好”,明天问我“要不要尝尝她新带来的好茶叶”,那包裹在紧身连衣裙里的窈窕身姿,说话时领口若有若无地敞开一丝缝隙,不经意间拂过的香水味,都透着一股刻意的亲近。
我心中了然,她丈夫在某个实权局任副局长,消息自然灵通,她态度的转变,无非是认为我有了“投资价值”,提前下注罢了。
我强迫自己按捺住内心的波澜,将全部精力锚定在眼前的工作上。
我开始有意识地留意张县长的工作习惯、关注领域和处事风格,翻阅他近期的讲话稿和批示,试图提前做些功课。
我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任何投机取巧和小动作都可能适得其反,唯有扎实的内功、沉稳的表现和关键时刻能拿得出手的真本事,才是最有分量的筹码。
毕竟,最终拍板定夺的,是那位以务实和精明着称的张县长。所有台面下的运作,若得不到他本人的认可,终究只是徒劳的镜花水月。
就在这微妙关头,一天晚上,我独自在办公室加班,核对一份明天要上常务会的议题材料。
灯光下,只有我敲击键盘和翻阅文件的声音。不知何时,张振国主任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他那个标志性的紫砂茶杯。
“还没回去?”他语气平和,在我旁边的工位坐下。
“张主任!”我连忙站起身,“这份关于开发区用地规划的议题,有几个数据需要再核对一下,怕明天会上领导问起。”
“嗯,仔细点是好事。”张振国点点头,示意我坐下。
他慢悠悠地喝了口茶,像是随口闲聊般问道:“最近府办这边,关于县长联络员人选,有些议论,你应该也听说了吧?”
我心里一紧,知道正题来了。
面对这位将我一手带入府办的引路人,我决定坦诚相告:“听到了些风声。刘科长跟我谈过,说他推荐了我。”
“我知道。”张振国语气不变,目光却锐利了些,“你自己怎么想?真想接这个担子?”
我深吸一口气,把之前对刘科长说的决心又表达了一遍:“想!虽然压力大,但我觉得是个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我愿意试试。”
“光有决心不够。”张振国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你知道,作为县长联络员,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文笔?机敏?可靠?”我思索片刻,谨慎地回答道。
“这些都是基础。”张振国摇摇头,声音压低了些,“最重要的,是分寸感。”
他看着我,眼神如同经验丰富的舵手:“离领导太远,你摸不清方向,办不好事;离领导太近,容易看不清自己,也容易被人架在火上烤。这个位置,是桥梁,是纽带,但绝不能自以为自己是决策者。领导问什么,答什么,知道的说,不知道的或者不确定的,绝不能臆测。传达指示,要原汁原味,不能添油加醋。协调事情,要依规依据,绝不能狐假虎威,拿着鸡毛当令箭。”
他顿了顿,给我消化的时间,补充道:“还有,嘴巴要严。听到的、看到的,烂在肚子里。情绪要稳,挨批评了不能垮脸,受表扬了不能翘尾巴。这些,你能做到吗?”
张振国的话,如同醍醐灌顶,把我之前一些模糊的认知瞬间点透。这个岗位,考验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心性、定力和对权力边界感的精准把握。
“我明白了,张主任。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找准位置,把握好分寸。”我郑重地回答。
“嗯,心里有数就好。”张振国脸上露出一丝赞许,“另外,府办的情况复杂,你也清楚。推荐了你,自然会有人不满,甚至会有些小动作。”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赵明宇,“明宇那孩子,有冲劲,家里也希望他进步。竞争是难免的,但要摆在明处,凭真本事。背后搞小动作,终究上不了台面。你做好你自己的事,其他的,组织上会有考量。”
他这番话,既是提醒我防备赵明宇,也是在暗示我,他会秉持公心,不会因为赵明宇的背景而有所偏袒。这无疑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底气。
“最近手头的工作,尤其是常务会纪要,不能有丝毫松懈。”张振国最后叮嘱道,“这是基本功,也是领导观察干部的重要窗口。有时候,把平凡琐碎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最好的表现。”
“是,主任,我一定认真对待!”
张振国站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再说什么,拿着茶杯离开了办公室。
他这一番看似随意的“点拨”,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提携,更带着一种长辈对看好的晚辈的护佑之情。
我深深感受到,在机关里,能遇到这样一位愿意指点、敢于用人的领导,是何其幸运。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每一次会议记录,我都力求精准无误;每一份经手的文件,我都反复核对;领导交办的临时任务,无论大小,我都第一时间响应,确保落实。
我刻意收敛起任何可能被视为“张扬”的言行,保持低调和谦逊。
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赵明宇的动作更加频繁。他不仅积极在几位副主任面前表现,还试图通过他父亲的关系,接触一些与张县长相熟的局委办负责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美言”。
府办里的气氛,因为这场无声的竞争,而显得更加微妙和紧张。
就连偶尔在楼道里碰见秘书科的田静,她看我的眼神也似乎复杂了许多。
决定性的时刻,终于在一天下午到来了。张振国主任通知我和赵明宇,以及其他两位被推荐的年轻干部,一起去他办公室谈话。
我知道,这很可能就是最终面试了。成败,或许就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