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爷易中海好不容易才拦住愤怒的邻居。
“许大茂,你还不进屋!”他扭头看着呆立原地的许大茂吼道,“你想被打死吗?”
许大茂在四合院从来不受欢迎,却从未经历过今天这样人人喊打的场面,一时难以接受。
“快走吧,小姨夫!”棒梗扯着许大茂的衣角,拉着他往家跑。
在棒梗心里,许大茂此时的处境和自己很像,都遭人嫌弃、受人白眼。
他非但没有像何雨柱期望的那样从中汲取教训,反而更加叛逆。
许大茂的遭遇,让棒梗觉得四合院里的人都是坏人,都该死。
他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一定要报复这些人。
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错的不是我,是世界。
许大茂被棒梗拉着,迷迷糊糊回到家。
推开家门,屋里积满灰尘。
秦京茹已不见踪影,她的衣物和物品也都带走了。
许大茂一脸茫然。
人生中第一次,他觉得自己或许做错了什么。
望着墙上和秦京茹补拍的结婚照,他心生悔意。
不是后悔投机倒把,也不是后悔坑了邻居,而是后悔不该对秦京茹那么差,一次次欺骗她。
从前秦京茹在时,家里总是一尘不染,收拾得干干净净。
回到家,总有可口的饭菜等着他。
这一切他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
直到秦京茹彻底失望离去,许大茂才明白什么最珍贵。
他发现自己早已在无形中依赖她,离不开她。
如果没有秦京茹,这四合院的屋子甚至不如街道办的牢房——反正都是一个人。
如今许大茂众叛亲离,连父母也对他不闻不问,生怕受牵连。
更严重的是,他丢掉了放映员这个有油水、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之前预支的工资和向父母借的钱也都被追回。
然而这些钱最终都被没收了。
这笔钱是拿不回来了。
失去了工资来源的许大茂,如今连吃饭都成了难题。
此刻心中充满凄凉的许大茂,真想在地上接连写下三个“惨”字。
“不行,我必须把京茹找回来!”
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而是打算去乡下接回秦京茹。
一个月后。
这天是京城广播电台《说书人品三国》节目的最后一期。
目前该节目的负责人已由何雨水接任。
何雨水进入京城广播台后,短短两周就转为正式员工。
没办法。
有何雨柱这位兄长在背后支持,何雨水想不进步都难。
即便她自己不想往前走,哥哥也不会允许。
邵一明对此毫无异议,还拍着胸脯保证今后《百家讲坛》节目都会交给何雨水负责。
反正谁来负责《百家讲坛》都一样,只要何雨柱高兴就好。
何雨柱对此并未表态。
何雨水的理想是成为像陈潇潇那样优秀的配音演员。
何雨柱让她负责《说书人品三国》节目,主要是为了让她积累经验、
更快适应京城广播台的工作,
并不是非要让她往导演方向发展。
两周前,何雨柱一口气录完了《说书人品三国》的最后四期节目。
原本这档节目固定在每周黄金时段播出一期,
但听众反响过于热烈,
京城广播台不得不调整为每日黄金时段播出一期,周日则一天播出两期。
即便如此,节目的收听率仍在持续攀升。
直到今天播出的最后一期。
“台长,出来了,收听率出来了!”
数据一出,小黄第一时间冲进台长办公室报告喜讯。
“多少?快说!”邵一明也难掩激动。
毕竟《说书人品三国》近几期的收听率屡破纪录。
“31.28!”
“台长!又破纪录了!”
“这次是全国纪录!”
小黄激动不已,虽然早有预料,但真正看到结果时仍难以平静。
《品三国》节目打破全国纪录,
整个京城广播台都将受到表彰,台里每个人都能受益。
“好!好!好!”
邵一明满面红光,立即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
拨通了国营京城无线电厂厂长办公室。
“喂——”电话那头传来何雨柱的声音。
“何厂长!好消息啊!”
电话一接通,邵一明就迫不及待地报喜。
“哦,是邵台长啊。
我妹妹雨水最近在台里表现怎么样?”
何雨柱语气平静,最近邵一明经常向他报喜,
他已经习以为常,猜测多半又是《说书人品三国》破了收听率纪录。
“何雨水同志表现非常出色!”
“在她的协助下,《品三国》节目再次打破收听纪录!”
“这次可是全国纪录!”
“何厂长,这次可了不得!咱们这节目要被载入史册了!”
邵一明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何雨柱能够理解。
毕竟之前的京城广播台常年受到批评。
何雨柱刚进台时就发现员工积极性不高,
大家脸上总是愁云密布。
而现在,他一去台里,
员工们个个热情招呼,笑容满面。
《说书人品三国》一档节目的影响力就是如此巨大。
在外界,这档节目的影响更为深远,
收听率逐日攀升只是最基础的体现。
继之前的全国科幻热潮之后,眼下又掀起了一阵历史热。
这股风潮是由《说书人品三国》这档节目引领的。
各地电台见状纷纷效仿,推出类似节目,可惜大多制作粗糙,未能掀起太大水花,反而进一步助推《说书人品三国》在全国的传播。
虽然只有京城广播电台能正式播出《说书人品三国》,但不少地方小台私自录下节目内容,未经授权便在自己的覆盖范围内悄悄播放——说白了,就是盗播。
天高皇帝远,此类行为无人追究,京城广播台也无意深究,他们更在意的是节目收听率。
就这样,《说书人品三国》在全国持续发酵。
不少地方的非官方电台收听率一度超越了当地的正规广播台。
面对这一局面,各地官方广播站坐不住了,纷纷托关系联系京城广播台,希望获得授权,在黄金时段播出《说书人品三国》。
对此,邵一明痛快应允,一路开绿灯。
京城广播台与各地广播台之间并无竞争关系,反而能通过节目授权换取对方的优质内容,整体节目质量因此跃升一个台阶。
此时在京城范围内,
京城广播台已几乎实现“一统天下”。
除了国营无线电厂出品的《流浪地球》广播剧,再无其他电台的节目能与之抗衡。
走在京城,只要听到收音机响,
内容无外乎两种:要么是《流浪地球》,要么就是京城广播台的节目——而其中多半是《说书人品三国》。
京城广播台发现,只要播出《说书人品三国》,全台的收听率就能稳定在极高水准。
因此循环重播这档节目,渐渐成了常态。
0.7
“邵台长,先别太激动。”
“今天《说书人品三国》就要迎来大结局了。”
“之后的《百家讲坛》还得靠您和台里同事共同努力。”
“我可不想以后每天打开广播,听到的全是我自己的声音。”
何雨柱善意地提醒道。
邵一明闻言渐渐冷静下来。
是啊,
《说书人品三国》在巅峰之后总会迎来回落,
但台里员工已经习惯了眼前的辉煌,退回去谁都难受。
所以接下来不能停步,
必须努力将《百家讲坛》打造成京城广播台真正的长期王牌。
218院里哪有什么三位大爷,只有柱爷!(第五更)
随后,何雨柱又与邵一明聊了聊京城广播台的后续发展,
随口提了几点建议,
邵一明茅塞顿开,连连道谢。
挂断电话,邵一明不禁长叹: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他内心甚至冒出把何雨柱挖来当副手的念头,
不只是挂名,而是真心想请他担任副台长。
但邵一明也清楚这不现实——
何雨柱是国营无线电厂的厂长,级别比他高,手下管理数万职工,
京城广播台根本比不了。
再说了,若何雨柱真来了,
恐怕邵一明自己就得退位让贤。
他还是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的。
邵一明对国营无线电厂前副厂长马剑的遭遇有所耳闻。
因能力不足,马剑被何雨柱调去担任门卫工作。
虽说薪资待遇未变,但在全厂职工注视下实在有失体面。
\"罢了,我还是专心做好分内事。
\"
\"只要确保何雨水同志在广播台顺心如意就好。
\"
邵一明虽能力平平,却深谙人情世故。
他深知只要让何雨水在单位过得舒心,京城广播台日后定能获益匪浅。
毕竟何雨柱绝不会坐视妹妹的单位陷入困境。
暮色四合,四合院内张灯结彩。
适逢一大爷易中海寿辰,一大妈在院中置办数桌宴席邀众邻同庆。
全院住户欢聚一堂,何雨柱特派马华与胖子前来掌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