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的发展,已然进入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加速通道。技术的迭代速度不再是按年计算,而是以月、甚至以周为单位疯狂刷新。
“大海捞针”计划迎来了真正的春天,那些曾经被标记为“异想天开”、“资源不足”或“技术壁垒过高”的项目,如今在充沛的资源、顶尖的人才和狂热的氛围驱动下,一个个被提上日程,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验证、被实现。
几乎每隔一个月,科学理事会那边就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某种新型能量屏障取得突破、某种生物降解辐射材料进入实测阶段、某种基于神经接口的辅助学习装置完成原型机……速度快到让普通公民感觉“一天一个样”。
四千多万地球公民的思想火花,如同汹涌的江河,源源不断地汇入龙城的中央数据库。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海洋”,每天产生的奇思妙想、技术构想、艺术创作多到让专门的分析团队都眼花缭乱,难以完全消化。
李默很快意识到,旧有的“提交想法-等待审核-分配资源”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井喷式的创造力。他果断改变策略,下达了新的指令:
“让每个提出想法的人,自己动手造!让他来主持自己的项目!”
这道命令,如同打开了泄洪的闸门!
龙城的各个“创客谷”、“研发工坊”瞬间爆满。从十几岁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只要你有想法,并通过了最基本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就能申请到相应的基础资源、工具和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实验田”。项目的主导权,完全交给了提出者本人。
一时间,整个大同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沸腾的创新工场。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创造的喜悦和专注。他们疯狂地输出自己的想法,绘制构造图,调试设备,组装原型。
有的项目见效极快,一两个月就能看到成果:比如一种利用声波共振原理高效清理辐射尘埃的手持设备;比如一种能模拟自然阳光、极大提升无土栽培效率的特定光谱灯。
有的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耕耘,三四个月才能初见雏形:比如那位试图跟强大变异物种徒手单挑的猛人,为了制造最贴合的防护服,带领一个小团队,愣是搞出了一种极其柔软、却拥有惊人抗切割和缓冲性能的新型生物布料。
更有那些天赋异禀、羁傲不驯的孩子们,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课程激励下,利用顶尖的教育资源和开放的实验室,竟然真的造出了能辅助搬运重物、结构精巧的小型外骨骼机甲——虽然看起来还有些粗糙,但那迸发的想象力与执行力,让成年人都为之惊叹。
大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天,都在爆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并将它们迅速变为现实。
李默巡视着这些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场所,看着那些沉浸在创造中、眼神发光的人们,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
这,才是他心目中“大同世界”该有的样子——不是简单的温饱,而是让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让思想的火花可以自由燃烧,并最终照亮前路。
“还不够!”他心中豪情涌动,“既然火已经烧起来了,那就不妨再浇上一桶油!”
他再次面向全球公民宣布:
“即日起,龙城正式推行‘终生学习制度’!”
“无论你年龄几何,身处何地,只要你有兴趣,有想法,龙城将为你提供一切可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让你的兴趣爱好,不再只是消遣!做到最顶,做到极致,做到……后无来者!”
“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去学!去造!去超越!”
这道命令,如同最炽烈的助燃剂,让本就沸腾的大同世界,彻底进入了创造力爆发的癫狂状态。一个由无数个体梦想驱动、技术爆炸式增长的真正的“黄金时代”,在李默的引导下,辉煌降临。人类的智慧与潜力,在这片曾经绝望的废土上,绽放出了超越旧日繁华的、无比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