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洒上打谷场,谢怜就和花城推着木车来了。十六袋谷粒被一一倒在铺好的竹席上,金黄的谷粒摊开后像一片小沙滩,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慕情拿着木耙,小心翼翼地把谷粒耙成均匀的薄层,嘴里念叨:“今天日头足,得翻晒三次,傍晚就能扬糠了。”
海娃和狗蛋提着小竹篮跑来,篮子里装着海娃娘做的芝麻饼。“谢怜哥哥,我们来帮着翻谷粒!”狗蛋说着,就拿起小木板,学着慕情的样子轻轻拨弄谷粒,却不小心把几粒谷粒扫到了席子外。谢怜笑着走过去,手把手教他:“要顺着一个方向翻,力气轻些,不然谷粒会跑掉。”
日头升高时,谷粒表面已经晒干,摸起来干爽温热。花城拿着木叉,把底层的谷粒翻到上面,让每一粒都能晒到太阳。谢怜则蹲在席子边,把散落的谷粒捡起来,放进竹篮里——这些谷粒虽少,却也是辛苦种出来的,不能浪费。
临近正午,李婶和几位妇人提着水桶来帮忙,还带来了凉好的薄荷水。“天热,你们歇会儿,我们来翻谷!”李婶接过花城手里的木叉,熟练地翻动着谷粒,“扬糠得等傍晚风大的时候,到时候让男人们来,力气大,扬得干净。”
歇晌时,大家坐在打谷场边的树荫下,吃着芝麻饼,喝着薄荷水。张老伯拿出烟斗,慢悠悠地抽着,笑着说:“今年的谷粒饱满,扬完糠后的净米肯定多。我家那口子已经把米缸刷干净了,就等着装新米呢。”
傍晚时分,风渐渐大了起来。谢怜和花城抬着风车来到打谷场,慕情则把晒透的谷粒装进竹筐,准备扬糠。张老伯站在风车旁,教海娃和狗蛋怎么摇风车:“左手扶着筐,右手慢慢摇,风会把糠吹走,净米就从下面的口漏出来。”
海娃握着竹筐把手,狗蛋摇着风车手柄,两人配合着,虽动作有些生疏,却也像模像样。谷粒从竹筐里漏进风车,轻飘的糠皮被风吹向远处,雪白的净米则簌簌落在铺好的布上,很快就堆起了一小堆。“好多白米呀!”海娃瞪大了眼睛,兴奋地喊着。
众人轮流上阵,不多时就把所有谷粒都扬完了。谢怜抓起一把净米,米粒圆润饱满,透着淡淡的米香,他笑着说:“今晚就煮新米饭,再炒两个菜,大家一起尝尝鲜。”
回到院子,海娃娘已经在灶房忙活起来。谢怜淘好新米,放进锅里,加适量的水,盖上锅盖。灶火噼啪作响,锅里的米香渐渐飘出来,混着菜香,勾得人食欲大动。慕情则在院子里摆好桌子,海娃和狗蛋帮忙端碗筷,忙得不亦乐乎。
晚饭时,一碗碗雪白的新米饭端上桌,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众人拿起筷子,夹起一口米饭,软糯香甜的口感在嘴里散开,满是丰收的味道。李婶笑着说:“这新米饭就是香,比去年的好吃多了!”张老伯也点头:“明年咱们还按今年的法子种,肯定能有更好的收成。”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笑声还在回荡。谢怜看着身边的花城,又看了看满桌欢笑的邻里,心里满是温暖。这晒透的谷粒、扬净的新米,还有这一桌热闹的饭菜,都是日子里最踏实的幸福,像一粒饱满的种子,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