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风裹着寒气掠过莲塘,塘里的残荷早已枯成深褐色,断茎在水面支棱着,像幅被冻住的墨画。蓝念安踩着薄霜往塘边跑,手里攥着块温热的红薯,是江念卿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红薯皮上还留着灶灰的印子,像给这冷天盖了个暖章。
“快看塘边!”他举着红薯喊,蓝承宇正蹲在石臼旁捶去年的陈莲子,听见喊声抬头,见昨夜结的薄冰在残荷茎下碎成星子,冰碴里嵌着颗圆鼓鼓的莲子——是秋分埋下的那颗带芽籽,不知何时顶破了冻土,壳上还沾着点冰屑,像裹了层水晶衣。
江念卿提着竹篮来送暖炉,篮里的棉布包着个陶瓮,瓮里是煮得糯烂的莲子羹,飘出的热气在冷空里凝成白汽,与塘面的薄雾缠在一起。“别碰冰碴子,”她把暖炉塞进念莲丫头怀里,丫头怀里的布偶莲娃娃新添了件棉斗篷,是用蓝思追的旧棉袄改的,“这籽是在等雪呢,等雪盖层被,开春才肯使劲长。”
金凌带着新凿的冰镩来凿塘边的冰,镩尖落下的地方,冰面裂开的纹路像朵绽放的莲,冰下的淤泥里,几颗去年的陈莲子正静静躺着,壳上的芽眼鼓鼓的,像在数着日子等春风。“你阿爹说,”他给蓝承宇看冰镩上的刻痕,是朵小小的莲蓬,“冬塘的冰越厚,藏的暖越足,莲子在泥里才睡得安稳。”
蓝景仪把“莲塘记”搬到了暖房,正往册子里夹片冻干的荷叶。荷叶的纹路在暖炉的热气里微微舒展,像在伸懒腰。“你看这冰下的莲子,”他指着窗外塘里的残茎,“壳硬得像石头,心里却藏着软芽,这叫外冷里热,跟你魏前辈似的,嘴上不饶人,心里比谁都暖。”
蓝思追在塘边的老槐树下搭了个草棚,棚里堆着晒干的莲叶,要留着给开春的新苗当肥料。他往草堆里埋了个陶盆,盆里装着今年收的圆籽,上面盖着层干稻草,说是能挡住寒风。“去年埋的籽发了五棵苗,”他用树枝在泥地上画莲塘的样子,“今年多埋些,让它们在底下做伴,开春就不孤单了。”
念莲丫头抱着莲娃娃在草棚边转圈,娃娃斗篷上的棉絮沾了点莲房的绒毛,像落了层雪。她把江念卿给的莲子羹舀了点倒进陶盆旁的小洞里,说是给地下的莲子“送甜汤”。“要乖乖睡觉哦,”她对着洞口小声说,小手指在冻土上画了个笑脸,“等我穿新棉袄时,就来叫醒你们。”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塘面上,冰碴反射出细碎的光,像撒了把星星。蓝念安和蓝承宇比赛往冰面扔莲房壳,看谁的壳在冰上滑得远。壳子划过冰面的声音“沙沙”的,惊起几只躲在残荷里的麻雀,雀儿扑棱棱飞起时,翅膀带起的雪沫落在莲房壳上,像给它们盖了层白被子。
江念卿在暖房里翻晒陈莲子,竹筛里的籽儿被阳光烤得暖暖的,偶尔有颗裂开的,露出的仁儿黄中带白,像藏了个小小的月亮。“这些能做莲子粉,”她往粉里掺了点桂花,“等冬至包汤圆时放进去,吃着就有秋天的甜了。”蓝思追帮她把筛好的粉装进陶罐,罐口的红纸上写着“冬藏”,是他新换的,字迹比秋分那纸更沉稳些。
蓝景仪找出前年的“莲塘记”,指着其中一页给孩子们看:“你看这画,去年冬天雪下得大,我画了个雪人守着莲塘,雪人手里还举着棵莲子,结果开春雪人化了,那地方真长出棵苗来。”念莲丫头凑过去看,画上雪人的眼睛是两颗圆籽,正对着画外的她笑。
傍晚的风更冷了,吹得残荷茎“呜呜”响,像在哼眠歌。蓝承宇把石臼里捶好的莲仁收进瓷罐,仁儿的白在暮色里泛着光,像攒了罐星星。“阿爹说留着做年货,”他盖紧罐口,“等除夕守岁时,就着炉火剥着吃,听着鞭炮声,肯定香。”
蓝思追往草棚的莲房堆上盖了层塑料布,防止夜里下雪淋湿。布面被风吹得鼓鼓的,像个小山包。他抬头时,见西天的晚霞把残荷的影子拉得很长,影子在冰面上晃,像无数条看不见的根,在底下悄悄缠成了网。“你看这冬塘,”他对江念卿笑,“看着冷冷清清,底下全是热闹,莲子在泥里伸懒腰,根须在冰下串门子,都等着开春呢。”
夜幕降临时,草棚的陶盆旁结了层薄冰,冰下的圆籽被冻得实实的,壳上的芽眼却更鼓了。念莲丫头把莲娃娃放在冰边当“哨兵”,娃娃的笑脸对着陶盆,像在说:我陪着你们呀。
风穿过草棚时,干莲房发出“簌簌”的响,像是在回应:
冬塘寒,泥里暖。雪盖三层被,籽儿梦里欢。去年的甜藏在壳里,明年的绿孕在根间。这塘里的冬天从不是结束,是暖在底下攒力气,是籽在心里数日子,等春风一吹,就顶破冻土,把藏了一冬的软,都长成满塘的嫩,满塘的盼。
蓝思追牵着念莲丫头往回走,身后的莲塘在暮色里渐渐安静,只有残荷茎偶尔碰响冰面,发出“叮咚”的声,像地下的莲子在跟世界打招呼。他忽然想起魏前辈说过的话:“最冷的时候,最适合藏心事,等开春,心事就会长成花。”如今看着这冰下的籽,忽然懂了:所谓岁月,不过是让暖在冷里扎根,让盼在等里结果,等到来年,满塘的新绿都会记得,这个冬天,曾有多少籽在底下,悄悄藏着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