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号,海城饭店灯火通明,落地窗外是璀璨的海湾夜景,窗内却是热闹非凡。
今天,在这里有一个晚宴,是为了招待住在海城大厦里的外宾,特意准备的。
外宾正襟危坐,似是对在场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海城的政府领导带领着各大厂子的负责人面带笑容,热情的为他们介绍周边的一切,四周还有记者仔细观察,准备多角度多维度描写报道这次晚宴。
那些外国友人为了要面子,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顿饭了,看见今晚的饭菜规格,蜡黄的脸色的都红润了不少,不过表情还是绷着的,一副见过大世面,对眼前场景不屑一顾的样子,手上的刀叉却是动作不停。
海城熏鱼,甜咸可口;镇江肴肉,晶莹剔透;
白斩鸡,鸡骨略带桃红,鸡肉却嫩到能掐出水。一口下去,先是鸡皮“啵”地裂开,再是鸡汁“呲”地溢出,几位金发外宾露出“被治愈”的神情,嘴角可疑地上扬;
龙井虾仁,口感q弹,口味清淡鲜美,还有淡淡的茶香。
糖醋小排,色泽鲜艳,勾人眼球;五香牛肉,香味扑鼻;
蟹粉狮子头,服务员上菜后揭开砂锅盖,热气裹着蟹香扑面而来,狮子头松软,筷子一碰便颤巍巍地裂开,金黄的蟹粉缓缓流出,像夕阳下的潮汐,这种动态的美感让这份菜多了些浪漫色彩。
北京烤鸭,大厨现场片鸭,薄如纸的鸭皮被高高挑起,蘸白糖入口,“咔嚓”一声,油脂混着麦芽糖的甜香瞬间炸开。。
桂花糖藕,花香、藕香、米香层层叠叠,味觉和嗅觉层层递进。
鸡火干丝,汤清味醇,干丝细如银线,火腿丝与鸡丝交织其中,轻啜一口,他们居然在一道汤品中感受到肉的鲜美。
吃饱喝足之后,这群人脸色又不好了,在场的领导也很茫然,刚刚吃饭的时候大家不是挺开心的吗?怎么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那啥呢?
后来,据民众揣测,估计是他们想从各方面压我们一头,结果一个晚宴,就让他们“丢盔弃甲”,纷纷破防,因此,越发执着于目前没能为他们提供的薯片,只觉得,一个小小的薯片,就能够让他们在我们身上找到自信。
此刻,外宾中,一位金发碧眼的女生站了出来:亲爱的汪先生,我们都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贵国对于美食也是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我们也品尝到了地地道道的中国美食,非常开心。
汪朔面带微笑:“克丽丝小姐,感谢您的抬爱。”
“只是,我是一个小女生,第一次远离故国来到这里,所以有些四年祖国的味道,”克丽丝却突然有些忧伤,四周也渐渐安静下来:“之前还能吃到祖国的薯片,最近都好久没有尝到了,每天食不下咽,睡不着觉,听说贵国的‘中医’很不错,不知道能不能让您帮我治一治这思乡病?”
宴会厅突然一片寂静,安静得落针可闻。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海城大厦发生的事情,一些外宾不过是想吃一个小小的薯片而已,中国居然没有?这么大一片土地上,居然不能生产出一个工艺一点都不复杂的食物?
在场的记者本来在本子上书写宾主尽欢的晚宴,此刻也有些不知如何下笔。
“哈哈哈~”汪朔突然展颜一笑:“克丽丝小姐对我们中国的文化了解的很多呀。“
“那当然。”克丽丝有些骄傲地点头。
外宾中,有人以为,汪朔不过是想借此转移话题,因此跳出来说:“就是不知道,这些中国文化中,有没有薯片这样的美食文化?”
\"我正要说,\"汪朔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目光扫过面露焦色的中方人员,语气沉稳如常,\"就像这桌上的每一道菜,都需要恰到好处的火候与时机。\"
正在这时,服务员又端着一个盘子过来,盘子里,是造型特别一致的薯片,大小、卷曲程度、色泽,每一片都几乎一模一样。
看见这盘薯片,各位外宾也没有在意,这几天,海城大厦每天都会送来各种不同口味的薯片,他们都吃腻了。
其实,要说差距有多大,倒也没有,但是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就足以让他们站在高处来俯视这个文明古国。
见迟迟没人动筷,汪朔率先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嗯?这是什么味道?”
汪朔都有些惊讶,口感他非常熟悉,这几天他每天晚上回去,几乎都会品尝到,还非要让他给出建议,但是这个薯片的味道,他居然在之前没有吃到过?
“领导,您的这盘是海盐鲜虾味。”旁边站着的服务员快步上前,在他耳旁小声介绍。
“听你这么说,每一盘的味道不一样?”
服务员点头:“是的,据说有番茄味、黄瓜味、蜂蜜味、柠檬味、海盐胡椒味、海盐鲜虾味、海苔味、奶酪味。”
“口味这么多?”汪朔有些惊讶了,他之前就知道詹春兰解决了薯片的问题,但是之前每天吃的都是原味的,或者就是麻辣葱香味的,原来还有这么多口味?为什么他之前没有尝到过?
想到每次他回到家,桌上就那两个口味的薯片还有零星几片在盘子里,说是特意给他留的,估计其他味道都被他们吃光了吧。
“呵,把我当什么人了?”汪朔有些无奈地摇头。
在场其他人见大领导吃了几片薯片居然吃笑了,有些拿不准:“这到底是好吃,还是难吃呀?”
海城食品厂的领导倒是知道实情,自信的伸出筷子,还邀请周围的人也跟着一起品尝。
“咦?这是什么口味?酸酸甜甜的,有点像……番茄?”
“你是酸酸甜甜的?我的是一股很清爽的味道,说不出来是什么口味,又感觉很熟悉。”
“我的是甜甜的,有点像蜂蜜,不是吧,用蜂蜜来做薯片?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蜂蜜那么有营养!”
外宾见中国的这些领导讨论得热火朝天,听翻译说他们都不知道有些是什么口味,不由有些撇嘴:“果然没有见识,这些都没有吃过。”
说着,顺手就拿起一片眼前的薯片放进嘴里:“咦?是有买到进口薯片了?”
周围人听他这么一说,有些不可置信:“不能吧?我都打听过了,暂时那边还没有库存能供应中国呢,下一批最早都得等到明年三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