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璞阁开业后的第一缕晨光,是被宝华路街坊的脚步声唤醒的。
石叔比往日更早到店,推开枣红色木门时,见着门槛边还散落着几瓣昨日花篮的玫瑰,弯腰拾起时,耳后已传来熟悉的招呼声——
“石师傅,早啊!今日有新货睇冇?” 来者是住在隔壁巷的陈阿婆,手里拎着个竹篮,篮里装着刚买的豆浆油条。
昨日她在清璞阁喝了杯灵泉茶,回家后竟觉得常年发紧的肩膀松快了不少,今早特意绕路过来,一是想再饮杯好茶,二是想看看龙伯鉴定过的那些玉器。
“陈阿婆早!新货还在理,您先坐,阿珍给阿婆斟杯茶!”石叔笑着引她到靠窗的八仙桌旁,目光扫过店内——
秦婉宜正带着阿珍、阿萍清点柜台里的玉器,每件玉饰都用软布擦得发亮,标签上的“材质”“水头”“价格”写得一清二楚;
姜国栋则在账台后整理开业首日的单据,眉头微蹙,似乎在琢磨着什么。
钟清清端着紫砂壶从后堂出来,壶嘴刚一倾斜,清冽的茶香便漫了开来。她给陈阿婆斟了杯茶,笑着问:“阿婆,昨日饮了茶,睡得还安稳不?有无失眠?”
“安稳!安稳!”陈阿婆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就系呢个味!饮落肚暖融融嘅,昨晚我居然冇起夜!清清姑娘,你呢个茶到底系咩品种啊?我去茶铺问,都话冇见过。”
钟清清笑着解释:“系老家山里的野茶,量少,自己人饮还够,卖就冇得卖啦。阿婆要是喜欢,下次来我再给您装一小包带回家。”
这话刚落,门口又进来几位熟客——
都是昨日来鉴定玉器或买过小件玉饰的街坊,有的是奔着灵泉茶来的,有的是想再看看有没有合眼的玉佩。
秦婉宜见状,悄悄拉了拉钟清清的衣角:“昨日的茶泡了三壶就见底了,今日要不要多泡些?”
钟清清点头,转身往后堂走,路过账台时,姜国栋抬了抬头,朝她递了个眼色。
待她泡好茶出来,姜国栋已在二楼隔间等着,手里拿着张写满字的纸,是他拟的店铺章程。
“你看,”姜国栋指着纸上的“进货”一栏,“开业首日卖得最好的是平价玉饰,像豆种的耳坠、平安扣,街坊们买得放心。但镇店的几件冰种玉佩,问的人多,买的人少,往后进货得平衡着来。还有鉴定,龙伯只答应坐镇首日,往后街坊再来鉴定,总不能拒之门外,我想着请石叔多带带阿珍阿萍,教她们些基础的鉴定技巧。”
钟清清接过纸,指尖划过“客户回访”一栏,忽然想起什么:“国栋,昨日饮过灵泉茶的客人,今日来了大半,连陈阿婆都特意绕路过来。这茶不仅能拉近距离,还能让客人记住清璞阁。
我想往后每天上午都泡一壶,给进店的客人免费斟饮,一来留住客,二来也能打听些玉器渠道的消息——街坊们说不定知道哪里有靠谱的货源。”
姜国栋眼前一亮,随即又顾虑道:“灵泉水够用吗?若是客人多了,会不会暴露?” “放心,”钟清清笑道,“我每次只加几滴,混在乌龙茶里,没人尝得出来。玉佩空间里的灵泉一直有,够用的。”
正说着,楼下传来秦婉宜的声音:“清清姐,有位姓吴的先生找您,说是昨日来过,想再看看那块和田玉牌子。”
钟清清和姜国栋下楼,见着一位穿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个公文包,正是昨日在鉴定台前被龙伯夸“眼光准”的吴先生。
他昨日看中了一块和田玉籽料牌子,因价格犹豫了片刻,今日特意带了现金来。 “吴先生,您来啦!”
钟清清迎上去,引他到柜台前,“这块牌子是石叔亲手打磨的,您再仔细看看。”
吴先生接过牌子,对着灯光端详片刻,忽然叹了口气:“不瞒你们说,我是做外贸的,常去港澳,那边的朋友都喜欢和田玉。昨日饮了你们的茶,觉得身心舒畅,今日一来,见着这牌子,更觉得合眼缘。
我买回去,一是自己戴,二是想问问,你们能不能多找些这类籽料,我可以长期要货。”
这话让姜国栋和钟清清都愣了一下——
这可是笔长期生意!
钟清清连忙应道:“吴先生放心,我们会留意货源,一有好货就给您打电话。”
吴先生付了钱,临走前又饮了杯灵泉茶,笑着说:“你们这店,茶好,玉好,人也好,往后我肯定常来。”
送走吴先生,姜国栋忍不住对钟清清道:“你这灵泉茶,还真是个宝贝。往后咱们得好好利用,说不定还能引出更多客源。”
钟清清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熙攘的宝华路,忽然想起1978年即将到来的改革浪潮——
政策松动后,文物市场会逐渐活跃,鬼市、文物商店里藏着不少好货。
她拉着姜国栋回到二楼,压低声音道:“国栋,我有个想法。国家沉积的时间够长了,长远来看,政策可能会变,到时候鬼市、文物商店里会有不少玉器、古董也会水涨船高。我们可以乔装打扮去扫货,捡漏一批,赚取差价。”
姜国栋眼睛猛地一睁:“这法子可行?会不会太冒险?”
“放心,”钟清清坚定道,“我们只去正规的文物商店,鬼市也选在人多的地方,乔装成普通买家,不引人注目。
而且有周伟跟着,安全也有保障。
等我们攒够了好货,不仅能充实清璞阁的货源,还能通过吴先生这样的外贸客户,把生意做到港澳去,换取外汇券,这可是跟着改革潮流走的好机会!”
姜国栋凝视着她的眼眸,那里面闪烁着光芒,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决心。他不禁想起这些年来,她一直都是如此谨慎而聪慧,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步行动都显得那么果断而明智。
终于,姜国栋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好,我们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等过几日店铺完全步入正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再去探探路也不迟。”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淡淡的茶香。原来是灵泉茶又添了新香,阿珍正微笑着为一位新来的客人斟茶。客人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顿时赞不绝口:“哇,这个茶真是太正点了!清璞阁果然名不虚传啊!”
钟清清站在二楼的栏杆旁,静静地俯瞰着楼下热闹的景象。
她心中明白,清璞阁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站住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