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主隆恩。”音袖说着拭了拭眼泪,上前接过圣旨,
苏培盛转身看向宜修,躬身道:“皇后娘娘,皇上吩咐,后续事宜便交由您定夺。”
宜修微颔首示意知晓,随即看向音袖:“温宜公主年幼,不能无人照拂。华妃并无子嗣,且与襄嫔素来私交不错,温宜公主便过继到华妃名下,交由华妃抚养。公主的几位奶娘一同过去。你稍后就送公主去翊坤宫。”
“是,娘娘。”音袖应下。
宜修暗自思忖:上一世端妃给甄嬛出谋划策,和本宫作对,不仅仅是想借甄嬛之手除掉华妃,更是为了得到温宜,这一世本宫便要断了她的念想。华妃,虽然骄纵,但是上一世与本宫并没有太大的过节,这一世还愿意一同对付甄嬛,本宫便给她一个依靠,也希望她能摆脱上一世悲惨的命运——毕竟她和本宫是如此的相似。
“娘娘若无事,那奴才便先退下了。”苏培盛请示道。
“嗯。”宜修应道,“余下事宜交礼部和内务府操持即可。剪秋,扶本宫回宫。”
“是,娘娘。”剪秋上前,扶着宜修走向轿辇。
宜修望着东方初升的朝阳,身上确感觉到阵阵寒意:襄嫔好歹生养了温宜公主,可到了最后,皇上竟连一眼都未曾来看过。这般境遇,实在是可怜,可悲。
另一侧翊坤宫内,颂芝急匆匆掀帘而入:“娘娘!”
华妃正倚在软榻上小憩,被颂芝吵醒后不耐烦的睁开眼睛:“慌什么?”
颂芝喘匀气,急声道:“娘娘,曹贵人……不,是襄嫔娘娘她殁了!”
“哦?皇上倒还封了她嫔位。”华妃语气平淡,似早有预料。
“是,娘娘,皇上刚刚下旨,追封曹贵人为襄嫔,按嫔位礼制下葬。”颂芝一一禀明。
“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的罢了。”华妃漫不经心,又瞥了眼颂芝,“死了便死了,瞧你这慌慌张张的样子。”
“不是的娘娘,还有一事——皇后娘娘说温宜公主年幼需人抚养,要将公主过继到您名下!”
“什么?”华妃猛地直起身,满脸震惊,“皇后怎会……”宫中无子嗣的高位嫔妃不止她一人,为何偏偏选了自己?她忽然想起上次景仁宫的邀约,待缓过神连忙追问:“公主现在何处?”
“回娘娘,想来正在收拾东西,过会儿就送到翊坤宫了。”
颂芝见她神色复杂,斟酌着开口:“娘娘若是不愿,不如回了皇后,想来皇后也不会强塞给娘娘的……”
“闭嘴!”华妃打断她,语气却缓和了些,“快去收拾一间屋子,给公主住。”
颂芝应声退下。华妃望着窗外,心中百转千回:温宜如今不满两岁,对生母尚无很深的印象,此刻养在身边,与亲生的也无太大差别。自己至今没有子嗣,虽只是个公主,却也算有了个依靠,往后平淡的日子,或许也能添些色彩。
不多时,院外传来奶娘的脚步声,还伴着孩童软糯的咿呀声。颂芝掀帘进来,回禀道:“娘娘,温宜公主到了。”
“快让公主进来!外头天寒,仔细冻着。”华妃催促道。
“是。”,很快便见奶娘抱着温宜走了进来。奶娘先屈膝行礼,轻声代公主说道:“温宜公主给额娘请安。”
“快免礼。”华妃听见“额娘”二字,连忙站了起来,脚步不自觉地迎上去,目光落在奶娘怀中——温宜裹着浅粉棉襁褓,小小的一团,眉眼精致得很,先前倒没仔细瞧过,竟是这般可爱。
许是华妃身上的胭脂香,温宜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她,小手一伸,竟直直去够华妃鬓边垂着的珍珠流苏。奶娘见华妃并无不悦,便笑着将温宜往前递了递,轻声问:“娘娘要不要试试抱抱公主?”
华妃伸手接过公主,小家伙身上带着淡淡的乳香,软乎乎的一团靠在她心口,华妃瞬间僵住,连呼吸都放轻了些——这是她第一次这样近地抱着一个孩子,那温热的小身子、轻轻的呼吸,竟让她那颗素来骄纵坚硬的心,莫名软了一块。
温宜似乎觉得她怀里暖和,小脑袋蹭了蹭,含着手指笑了起来,露出两颗刚冒头的乳牙。华妃看着那笑容,嘴角竟也不自觉地扬了扬,伸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脸颊,软软的。
“以后你便是本宫的孩子了。”说着,指尖轻轻点了点温宜的鼻尖,眼底的骄纵淡去,多了几分难得的温柔。
“颂芝,去把皇上前几日赏的那匹白狐绒取来,给公主做件小斗篷,再让御膳房多做些软烂的米糕、藕粉,仔细着公主的饮食。”
颂芝见她这般模样,心中惊讶,却也连忙应下:“是,奴婢这就去办。”
正说着,温宜忽然伸手抓住了华妃鬓边的珍珠流苏,小手指攥得紧紧的,咯咯地笑。华妃非但不恼,反而抬手护住流苏的坠子,怕坠子硌着孩子的手,只轻声哄道:“这个不好抓,乖,咱不抓这个,回头让内务府给你打些小银锁、小镯子,比这个好玩。”
温宜似懂非懂,小爪子却没松,反而拽着流苏轻轻晃了晃,珍珠碰撞着发出细碎的声音,倒让她笑得更欢了。华妃无奈又好笑,只好任由她抓着,另一只手小心托着孩子的腰,生怕她动得太急摔着。
颂芝站在一旁看着,心里忽然明了——从前眼里只有荣华与恩宠的娘娘,从今往后,心里要多了一份的牵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