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大地,虽不及旧日炽烈,却足够温暖,驱散了“长夜”最后的寒意。曾经被绝望笼罩的龙城,今日笼罩在一种截然不同的肃穆之中。没有喜庆的喧嚣,没有凯旋的欢呼,只有一种沉淀了所有悲伤、感激与敬仰的沉重寂静。
广场之上,万民齐聚。
他们来自联盟的每一个角落:身着玄色或素色麻衣的汉人,穿着改制后简朴长袍的亳邦遗民,披着兽皮、脸上刺青未褪的鬼方战士,与山林气息融为一体的林中人,憨厚忠诚的鹿丘族民……他们静静地站立着,如同广袤的森林。人数远不及浩劫之前,每一张幸存的面孔背后,都可能代表着数个逝去的生命。但他们的眼神,不再茫然,不再恐惧,只有一种历经淬炼后的沉静与坚定。
今天,是联盟为所有在抗击“喀喇”天劫中牺牲的英雄,举行盛大追悼的日子。而这场追悼的核心,是属于那个将名字刻入每一个灵魂深处的身影——阳歌,他们的“太祖”。
高台之上,没有设立华丽的座位,只有一面巨大的玄青色龙旗在微风中缓缓飘动。勐与玥并肩立于台前,身后是岩灵、绘、稷、坚手、如石等联盟核心,以及大卜晟、守林婆婆玛芙、赤那等各方代表。所有人都穿着最朴素的衣物,神色庄重。
勐上前一步,他身形依旧挺拔如松,但眉宇间那份属于年轻猛将的锐气,已尽数化为沉稳如山岳的责任。他没有携带武器,只是双手捧着一卷由绘亲自鞣制书写的《抗劫纪·英灵名录》。
他的声音如同沉雄的钟鸣,在寂静的广场上空回荡,没有激昂的呐喊,只有一字千钧的沉重:
“自天劫显现,至曙光重现,我‘华夏联盟’,为守护文明火种,有父兄、子弟、姐妹,共计十一万三千七百二十四人,长眠于这片土地,融于山川,魂归天地!”
每一个数字报出,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所有人的心头。那不是冰冷的统计,那是无数鲜活的面孔,是父亲、儿子、丈夫、战友……是整个文明为了存续,所支付的、血淋淋的代价。
“他们,有的是战死于平定内乱的沙场,”勐的目光扫过台下的一些鬼方和亳邦面孔,那里有人低下了头,有人握紧了拳,“有的是倒在了‘疏导’工程的最前线,有的是在‘长夜’的严寒与饥馑中,将最后的生机留给了他人……”
他的声音微微一顿,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但立刻又恢复了坚定:
“他们的名字,已尽录于此卷《抗劫纪》!他们的功绩,将与联盟同在,与日月同辉!”
“今日,我们于此,送别英灵,告慰亡魂!”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广场四周,低沉的号角声呜咽响起,苍凉而悠远,如同为逝者铺就一条通往安宁的道路。无数人低下头,默默垂泪,压抑的哭泣声如同潮水般在人群中涌动,那是积攒了太久太久的悲伤,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共同宣泄的出口。
追悼仪式的主体部分结束,但所有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时刻,才刚刚来临。
人群如同分开的潮水,让出一条通往龙城后方那座最高山峦的道路。勐、玥、岩灵、绘等核心成员,以及各族代表,神情肃穆地缓步前行,身后是自发跟随的、沉默的民众。
山巅之上,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龙城和远方那条如同巨龙匍匐的引流渠。这里,已经建起了一座简单的衣冠冢。冢身由来自联盟各处的泥土和石块混合垒成,象征着阳歌属于所有部族,守护的是整个文明。
冢前,矗立着一块巨大的、未经任何雕琢的天然石碑。石碑表面粗糙,带着岁月和风雨的痕迹,上面——空无一字。
无字巨碑!
这是绘和联盟高层经过反复商议后决定的。任何华丽的辞藻,任何冗长的颂文,在那位带领他们穿越至暗、最终以身补天的身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他的功绩,早已超越了文字所能描述的极限,刻在了每一寸被守护下来的土地上,刻在了每一个幸存者的心里。
岩灵一步步走到冢前,这位铁骨铮铮、与阳歌并肩作战数十年的老将,此刻脚步竟有些蹒跚。他手中捧着一件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略显陈旧的皮毛大氅——那是阳歌生前最常穿的衣物,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主人的气息。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大氅放入衣冠冢内预留的石穴中,动作轻柔得如同怕惊扰了老友的安眠。他伸出手,在那粗糙的冢土上轻轻拍了拍,仿佛多年前拍打战友的肩膀。他低下头,花白的头颅微微颤动,用只有身边几人能听到的、嘶哑到极点的声音,喃喃低语:
“老伙计……东西给你带来了……这下,你终于可以……安心休息了。”
一句话,道尽了数十年的情谊,道尽了生离死别的痛楚,也道尽了最终的释然与告别。周围几人无不侧目,强忍酸楚。
玥走上前,将一束最新鲜、最茂盛的华夏兰,轻轻放在了无字碑前。那青白的花朵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和幽香,与粗糙的石碑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象征着精神之于物质的不朽。
然后,勐面向所有跟随而至的民众,面向这片劫后重生的大地,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宣告联盟新时代开始的声音:
“自今日起!以太祖阳歌,完成补天壮举,为文明开辟新生之年,定为——太祖元年!”
“太祖元年!”
“太祖元年!”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从山巅传遍龙城,回荡在群山之间。这不是简单的纪年更改,这是将一个人的名字,一个时代的转折,彻底熔铸进文明的血脉与时间的长河!旧的时代,连同其所有的苦难、纷争与绝望,随着这声宣告,被彻底埋葬。一个以“太祖”精神为基石的新纪元,正式开启!
与此同时,在龙城学堂最深处的“方舟秘库”中,绘正伏案于最后一块泥板之上。这是《抗劫纪》的末卷,记载着“疏导计划”的最终实施与太祖的牺牲。
他提起刻刀,手腕稳定,目光专注而虔诚。刀锋在特制的泥板上划过,发出细微而清晰的沙沙声,留下一个个力透泥背、庄重无比的方块字:
“太祖以身补天,万世景仰。后世子孙,当永志不忘。”
最后一笔落下,绘缓缓放下刻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部倾注了他与无数人心血的史诗,终于完成。它将被复制,存入各地新建的“方舟”之中,在学堂里由师长代代传唱,让阳歌的故事,让这场抗争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焰,永远照耀着“华夏”前行的道路。
阳歌,这位来自异世的灵魂,这位不愿称神的凡人,最终以最彻底的方式,回归了这片他守护的天地。他的肉身或许已与山川熔岩融为一体,但他的精神,已然化为文明不朽的图腾,化为了时间开始的坐标,深深地、永久地,植根于每一个“华夏”子民的心中。
魂归天地,神入人心。
第491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