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一代人的成长
浩大的治水工程,不仅驯服了奔涌的河流,筑起了巍峨的水坝,更如同一座巨大的熔炉,淬炼着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勐与玥,他们未曾经历过部落最初筚路蓝缕、生死一线的黑暗岁月,却在这场与天地搏斗的宏伟战役中,以惊人的速度褪去青涩,崭露头角,开始在各目的领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悄然接过了父辈肩上的重担。
勐的变化最为外显。那个曾经跟在父亲身后、对军事充满好奇的少年,如今肤色黝黑,身形愈发挺拔健硕,眉宇间已凝练出沉稳果决的气度。治水工程于他而言,不啻于一场规模空前、形态特殊的战争。他提出的“阶梯式退台堤坝”设计,完美融合了军事防御思想与土木工程,经受住了洪峰的考验,已证明其卓越的价值。
然而,他的成长远不止于一项设计。在工程中后期,阳歌有意让他独立负责一段长达数里的支渠开挖与加固任务。这涉及上千劳力的调度、不同工种的协调、工程进度的把控以及与上下游工段的衔接。
起初,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资历老的黑石部落或工师营队率,对这个过于年轻的“公子”并不完全信服,认为他不过是凭父亲权威。一次,因石料运输延误,导致一段渠壁无法及时砌筑,面临雨水冲刷的风险。负责运输的队率是个老资格,名叫石肩,仗着年纪大,反而对前来询问的勐抱怨连连,语带敷衍。
年轻的勐没有动怒,也没有立刻搬出父亲压人。他亲自带人去查看了泥泞的运输道路,发现是因连日小雨导致路面湿滑,牛车极易陷入。他当即下令,调来原本用于夯实的碎石子,铺设了一段最难走的道路;同时,将运输队分成两班,人歇车不歇,轮番上阵。
然后,他找到石肩,不是责备,而是指着改善后的路面和井然有序的队伍,平静地问:“石肩队率,你看如此安排,明日石料能否如期抵达?”
石肩看着眼前条理清晰的改进措施和勐那不容置疑的冷静目光,那点资历带来的优越感瞬间消散,脸上火辣辣的,只得抱拳瓮声回答:“能!属下保证!”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发现,这位年轻的公子并非纸上谈兵,他善于观察,精于计算,解决问题直指要害,且赏罚分明。渐渐地,“勐公子”的指令变得畅通无阻,他负责的工段效率极高。工程结束时,他已能从容指挥数千人协同作业,其组织与指挥才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锤炼。如今在新城规划中,他已能 confidently 地参与讨论,尤其是对防御工事和排水系统,提出了许多连坚手都点头称赞的军事化见解。
相较于兄长在宏观组织上的锋芒毕露,玥的成长则更为内敛和细腻,却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说治水工程是对体力和勇气的考验,那么玥所领导的医疗巡诊营,则是在另一条看不见的战线上,进行着关于生命与秩序的守护。
她推行的热水消毒、隔离制度、预防药汤,起初也遭遇过不解和阻力。一次,一名叫藤爪的工师营队员,手掌被生锈的青铜镐划伤,深可见骨。他仗着身体强壮,不肯去巡诊点,只用泥土胡乱一敷了事。玥得知后,亲自带人找到他,严令必须接受处理。
藤爪颇不情愿,嘟囔着“一点小伤,娘们才大惊小怪”。玥没有斥责,只是冷静地让学徒端来沸水煮过的布和药膏,屏退旁人,亲自为他处理。她一边仔细地清理伤口里的污泥和锈迹,一边平静地讲述她曾见过的、因类似小伤感染而最终高烧不退、不得不截肢甚至死亡的病例。
她的动作轻柔而专业,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一种对生命的深切关怀。藤爪看着眼前这个年纪不大、却异常沉静的姑娘,看着她那双清澈眼眸中不容置疑的坚持,又感受到伤口处理后的清凉舒适,那点抵触情绪渐渐消散,最终化为讪讪的道歉和感谢。
此事之后,再无人敢轻视玥定下的“规矩”。她不仅拥有高超的医术,更展现出卓越的管理和应急能力。当工地首次出现集体腹泻时,她迅速判断是水源被污染,果断下令废弃可疑水源,并亲自带队寻找新的清洁水源,同时熬制大量止泻草药,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她的冷静、果断与仁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大医”之称,实至名归。如今,在新城规划中,她正忙着规划更完善的医馆位置和供水卫生系统,她的意见,已成为元老会决策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阳歌与岩灵时常默默关注着一双儿女的成长。一次深夜,夫妇二人站在龙城规划图前,岩灵轻声道:“勐越来越像你当年,却比你当年想得更深更细。玥……则像我阿母(外婆)曾说过的,那种能安定人心的大巫医。”
阳歌目光深邃,缓缓点头:“治水之功,在于通河筑坝,更在于育人。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我们未曾经历的宏大场面,解决了我们未曾遇到的复杂难题。他们的眼界,他们的手段,已远超你我当年。汉邦的未来,可以放心地交到他们手上了。”
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这或许是那场艰苦卓绝的治水之战,所带来的最宝贵、也最令人欣慰的成果。勐与玥的成熟,代表着汉部落的新生代已经站稳了舞台,他们带来的新思维与新方法,正悄然推动着这个年轻的方国,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
第三百一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