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钱币之始
洪水褪去,创伤渐愈,汉部落非但没有被灾难击垮,反而如同汲取了养分的巨树,展现出愈发蓬勃的生机。内部重建工作高效推进,新开垦的沃土等待着播种;对外,援助鹿丘的义举与吸纳流民的仁政,使得汉部落的声望如日中天,人口稳步增长,一座更具规模的“新城”规划已然提上日程。
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如同奔流的血液,滋养着部落的壮大,却也逐渐暴露出原始的“以物易物”方式的笨拙与局限。
边境集市虽因水患暂时中断,但部落内部的“市”却愈发繁荣。农人用多余的粮食换取工匠新制的陶器或铁器,渔民想用鲜鱼换取盐块,妇人织出的麻布需要交换肉食和草药……每一次交易,都需双方恰好需要对方的物品,并就数量、品质进行繁琐的讨价还价。一只陶罐到底值多少粟米?一把新锄头又能换多少张皮子?往往争执半天,也难以达成公允。更有那远方而来的流民,身无长物,唯有一身力气,欲换取口粮,却无物可易,只能依赖部落调配,难以主动参与交易。
混乱、低效、不便,如同无形的绳索,束缚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阳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瓶颈。他深知,一个成熟的文明,不仅需要强大的武力和先进的农工,更需要一套高效、统一的交换媒介,来润滑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
这一日,他召集了司工坚手、负责内务及市场管理的坚骨、司农稷以及史官绘,于议事厅中,拿出了几块早已准备好的、闪烁着温润赤金色光泽的铜锭。
“部落日渐繁盛,交易日益增多,然以物易物,犹如以舟车行于泥沼,步履维艰,争端频起。”阳歌开门见山,手指轻叩铜锭,“我等需一种公认的‘中介’,一种本身具有价值、便于携带、易于计数的‘凭信’,来衡量万物价值,便利交易。”
众人的目光聚焦于铜锭之上,若有所悟。
“首领之意是……铸币?”坚骨眼睛一亮,他管理市场,对此困扰最深。
“正是!”阳歌肯定道,并取出一张早已绘好的图样。只见那图样上,是一枚圆形薄片,中间透出一个规整的四方形孔洞,简洁而充满对称之美。“此物,我称之为‘钱’。取其外圆象天,内方象地,包罗万物,周转不息之意。将以青铜铸之,大小、重量、成色,皆需统一,由我部落权威发行,保障其价值。”
他详细阐述了构想:“首批铜钱,将规定其与部落最基本、最稳定的物资挂钩。例如,一枚铜钱,可换一升粟米,或一两盐,或一尺标准麻布。如此一来,万物价值皆可以钱币数量来衡量。农夫卖粮得钱,可用钱购买陶器铁器;工匠售器得钱,可用钱购买粮食盐布;即便身无产品,出卖劳力,亦可赚取钱币,换取所需之物!市集交易,将变得无比简便!”
这个构想超前而精妙,让在场众人听得心驰神往。他们仿佛看到了市集上不再有繁琐的物物比较,只有清晰的钱货两清。
“妙啊!”坚骨抚掌赞叹,“若有此物,市场管理将事半功倍,纠纷大减!”
坚手则摩挲着铜锭,工匠之魂熊熊燃烧:“铸造此物,工艺要求极高!需制作精密陶范,保证每一枚钱大小、厚薄、重量分毫不差!铜锡配比也需恒定,确保成色统一,无人可仿制!此乃对我工师署技艺的又一重大挑战!”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兴奋。
稷也连连点头:“以粮食为基,定钱币之值,稳妥!民以食为天,钱能换粮,则民信之!”
绘则立刻意识到其历史意义,郑重道:“钱币之规、之比价,乃国之大事,需明文刻录,公告天下,载入史册!”
决心已定,汉部落这台机器再次为一项划时代的制度创新运转起来。
坚手亲自挑选最顶尖的铸铜工匠,成立“铸币坊”。他们首先严格按照阳歌的要求,反复试验铜锡比例,得到一种硬度适中、色泽统一、耐磨损的青铜合金。随后,制作最为精密的陶范,确保每一枚钱币的轮廓、穿孔都完美一致。称量更是精确到铢,保证每一枚钱币的重量几乎毫无差别。
经过无数次失败与调整,第一批标准化的外圆内方铜钱终于成功出炉!
这些铜钱直径约一寸,厚实规整,外廓圆润,方孔端正,表面闪烁着均匀的青金色光泽,触手冰凉而坚实,上面虽无文字图案(因文字尚未普及到可微雕于钱币),但其规整的形制、统一的重量和官方权威的背书,本身便是一种强大的信用象征。
阳歌随即颁布法令,明定其与基本生活物资的兑换比率,并命名为“汉宝钱”。法令由绘书写,刻于木牍,悬挂于市集入口及各处显要位置,并由识字的“市吏”反复向民众宣讲。
最初,习惯了以物易物的民众对此感到新奇又疑虑。但很快,其便利性便显现出来。
一名农妇卖出一筐粟米,换得沉甸甸一小串铜钱,她可以用这些钱轻松地为自己扯上几尺心仪的细麻布,为丈夫换一把新小刀,还能剩下几枚给女儿买些零碎玩意儿,无需再背着粮食到处寻找恰好需要粮食又有布匹的交换对象。 一名工匠卖出几件铁器,获得钱币,可以自由选择购买粮食、肉类还是盐巴,甚至可以将钱积攒起来,以备将来之需。 甚至雇佣劳力修筑水利工程,也开始尝试支付部分钱币作为酬劳,劳动者得以用钱自主购买所需,积极性大增。
铜,这种原本主要用于礼器的金属,从此拥有了全新的、至关重要的职能——货币。
“汉宝钱”的推行,如同给汉部落日益复杂的经济血脉注入了强大的润滑剂和活力,交易效率倍增,市场愈发繁荣。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汉部落经济体系迈向成熟、迈向文明高级阶段的标志性一步,为未来更庞大的城邦经济、远程贸易乃至赋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百七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