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边境汇报
内部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钢铁巨犁的轰鸣声与清淤修屋的号子声交织,共同谱写着汉部落灾后重生的奋进乐章。然而,阳歌的目光从未仅仅局限于部落的围墙之内。洪水的规模如此浩大,波及范围绝非汉部落一隅。周边的邻居们情况如何?整个区域的势力格局是否因此番天灾而悄然改变?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汉部落未来的对外策略与安全环境。
他早已派出以如石为首的几支精锐侦察小队,如同部落延伸出去的敏锐触角,趁着洪水渐退、道路初通之际,分赴各个方向,仔细探查灾后形势。
这一日,当夕阳的余晖将议事厅的石壁染上一层暖金色时,风尘仆仆的如石带着一身疲惫与外部世界的气息,快步走了进来。他的皮甲上沾满泥点,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手中拿着几卷沿途绘制的简略地形图。
厅内,阳歌、岩灵、坚手、稷等核心成员早已等候在此。所有人都知道,如石带回的消息,将至关重要。
“首领,各位大人。”如石抚胸行礼,声音因连日奔波而略带沙哑,却条理清晰,“各队均已返回,我已汇总情况。洪水之后,周边形势大变,容我细细禀报。”
他首先指向西北方向的黑森林地图。 “林中人,”如石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服,“他们或许是此次天灾中,损失最小的。”
他详细解释道:“他们的树屋皆建于高大古木之上,远离地面。洪水虽淹没林地,却难以触及他们的居所。他们熟悉森林的一切,食物来源多样(狩猎、采集、渔获),并未完全依赖固定农田。据观察,他们活动如常,甚至利用洪水带来的河道变化,扩大了渔猎范围。只是,边境集市所在的那片洼地已被彻底淹没,短期内恐难恢复。”
众人闻言,神色各异。林中人的生存能力之强,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这意味着西北方向的这个邻居,实力未损,依旧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存在。
接着,如石的手指移向西南方向,代表坚定盟友鹿丘部落的区域。他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鹿丘部落,情况……十分艰难。”如石的声音低沉下去,“他们居于河谷平地,以农耕为主,此次洪水几乎淹没了他们所有的农田和大部分低矮的居所。房屋倒塌甚多,粮仓尽毁。我们的人抵达时,看到的是遍地泥泞和绝望的族人。他们的长老认出我们后,痛哭流涕,恳请我们务必施以援手,否则……否则部落恐难熬过这个冬天。”
议事厅内的气氛瞬间沉重起来。鹿丘是汉部落最坚定、最早的盟友,一直提供着稳定的粮食补充和西南方向的屏障。他们的灾难,汉部落无法坐视不理。
“他们需要粮食、药品、御寒之物,还需要人手帮助他们重建。”如石补充道,“情况紧急。”
阳歌面色沉静,但眼神已变得深邃,显然在快速权衡。
然后,如石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南方向,那里代表着神秘未知的“城邦”文明。他的表情带着几分无奈与困惑。 “通往东南方向的商路,已彻底中断。”他指向地图上几处关键节点,“数条必经的山谷通道被巨大的山体滑坡堵塞,难以通行;原有的河流渡口因河道改道、水流湍急而无法使用。我们尝试寻找其他路径,但皆险峻异常,且耗时日久,未能深入。”
“因此,东南‘城邦’的情况,目前完全未知。”如石总结道,“不知他们是否同样遭灾,损失如何。上一次前来贸易的商队,恐怕也因路断而无法返回。与我们的一切联系,暂时割裂了。”
这个消息同样重要。那个拥有高度文明、让汉部落心生向往又暗自警惕的庞然大物,其动向暂时成了谜团。这既是风险,也或许隐藏着机遇。
最后,如石提到了一个几乎已被遗忘的名字。 “我们顺便探查了巨鹰城邦的故地。”他的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那里已彻底化为一片水泽荒芜之地,残垣断壁被厚厚的淤泥和芦苇覆盖,杳无人烟,连野兽都少有踪迹。这个曾经的敌人,已彻底被时间和洪水抹去了痕迹。”
巨鹰的彻底消亡,并未引起多少波澜,仿佛只是确认了一个早已预料的事实。
如石的汇报结束了。他带来的,是一幅清晰的、灾后周边势力的动态图景: 西北林中人,实力保存,超然物外; 西南鹿丘盟友,损失惨重,亟待救援; 东南神秘城邦,联系中断,情况不明; 昔日仇敌巨鹰,彻底湮灭,成为历史。
所有目光都聚焦于阳歌。这些情报,如同一块块拼图,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等待着最终的组合与决断。
阳歌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从地图上的一个个点扫过。援助鹿丘,势在必行,这关乎信义与西南战略安全。探索东南,需从长计议,但路必须尽快打通,未知意味着风险,也可能意味着更大的机遇。
世界的格局因一场洪水而洗牌,汉部落下一步该如何落子,将决定它能否在这片重新布局的棋盘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第二百七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