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问援军符后忧军情
慈宁宫的烛火彻夜未熄,符太后送走最后一位大臣后,便独自坐在窗边,手里攥着那封从济州送来的急奏。月光透过窗纱洒进来,在奏疏上投下淡淡的阴影,那些关于“粮尽”“城破”“战死”的字句,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小皇帝早已被太监送回寝宫歇息,殿内只剩下她和几个守在角落的宫女,空气里满是压抑的沉默。
“太后,夜深了,您歇会儿吧?”贴身宫女端着一碗温热的参汤走过来,轻声劝道,“明日还要盯着援军出发,您要是累垮了,可怎么好?”
符太后摇摇头,接过参汤却没喝,目光依旧落在窗外漆黑的夜空上。她想起妹妹符将军小时候的模样,两人一起在府里练剑,妹妹总说“将来要像父亲一样,守着后周的土地”,如今却……她用力闭了闭眼,把涌到眼眶的眼泪逼回去,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去把兵部侍郎叫来,朕有话要问他。”
宫女不敢耽搁,立刻转身去传旨。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兵部侍郎就急匆匆地赶来,身上的朝服还没来得及换下,见符太后坐在窗边,连忙躬身行礼:“臣参见太后,不知太后深夜召臣,有何要事?”
“起来吧,”符太后抬手示意他起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镇国将军明日一早出发,五千京畿卫加三千禁军,算下来有八千兵力,可从洛阳到济州,最快也要走五日,这五日里,济州要是撑不住怎么办?”
兵部侍郎心里一紧,他知道太后是在担心济州的安危,连忙回道:“太后放心,臣已经让驿站备好快马,沿途各州府都会安排粮草补给,援军定能日夜兼程,尽快赶到济州。而且臣还传了密令,让济州周边的驿站密切关注战况,一旦有新消息,立刻飞马传报洛阳。”
“密切关注?”符太后放下参汤,目光落在兵部侍郎身上,“若是济州在援军到之前就破了,这些‘密切关注’又有什么用?”她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急切,“朕问你,现在离济州最近的部队,除了镇国将军带的援军,还有谁?能不能让他们先去支援,缓解一下济州的压力?”
兵部侍郎愣了一下,连忙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这是他白天整理的济州周边兵力部署图,上面记着各州府的驻军情况。他翻开册子,手指在上面快速滑动,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回太后,济州位于咱们后周东北部,周边最近的是沂州和兖州,沂州有驻军三千,兖州有驻军两千,可这两支队伍都是地方卫所兵,战斗力远不如京畿卫和禁军,而且沂州守将上个月刚递交了奏折,说当地闹了蝗灾,兵力大多被派去赈灾了,能调动的恐怕只有一千人左右。”
“一千人也好,两百人也罢,总比什么都没有强!”符太后猛地站起身,走到兵部侍郎身边,指着册子上的沂州,“立刻传朕的旨意,让沂州守将不管灾情多严重,都要抽调至少一千兵力,星夜赶往济州,哪怕只是在济州城外牵制一下辽人的兵力,也能给城里的守军多争取些时间!”
“臣遵旨!”兵部侍郎连忙点头,又指着册子上的另一处,“太后,除了沂州和兖州,济州南边的徐州还有一支骑兵,大约一千五百人,是去年刚组建的,虽然兵力不多,但骑兵速度快,若是让他们从南边绕过去,说不定能比镇国将军的援军先到济州。”
“徐州骑兵?”符太后眼睛一亮,她记得这支骑兵的统领是苏烈,当年跟着先帝打过仗,虽然年纪不大,但骁勇善战,是个可用之才。“苏烈现在在徐州吗?能不能让他立刻带兵出发?”
“臣不清楚苏统领的具体位置,”兵部侍郎有些为难,“不过臣可以立刻派人去徐州传旨,让苏统领接到旨意后,不用等粮草补给,直接带着骑兵轻装出发,先去济州支援,粮草后续由驿站补给。”
“好!”符太后点点头,声音里多了几分坚定,“就这么办!沂州的一千人,徐州的一千五百骑兵,再加上镇国将军的八千人,三支部队分三路去济州,就算辽人兵力再强,也能给他们造成些麻烦。”她看着兵部侍郎,语气严肃,“这些旨意,你今晚就派人送出去,不能耽搁一刻,若是有人敢拖延,朕定不轻饶!”
“臣明白!”兵部侍郎把册子收好,躬身行礼后,转身快步离开慈宁宫——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把旨意传出去,否则济州真的可能等不到援军。
殿内又恢复了安静,符太后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亮起来的天色,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她知道这三支队伍加起来也只有一万多人,而辽人有逾万兵力,还有联军相助,想要打赢这场仗并不容易,可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尽最大的努力,为济州争取时间。
“太后,您要不要再歇会儿?”宫女走过来,轻声问道,“天快亮了,再过两个时辰,镇国将军就要在城外校场点兵了。”
符太后摇摇头,走到梳妆台前,让宫女帮她整理头发和衣饰。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色有些苍白,眼下还有淡淡的青黑,可眼神却依旧坚定。“不用歇了,”她对宫女说,“去把小皇帝叫醒,今日镇国将军出发,朕要带着他去校场送行。”
宫女连忙点头,转身去叫醒小皇帝。不一会儿,小皇帝揉着眼睛走进来,身上还穿着睡衣,看到符太后,连忙跑过去:“母后,您一夜没睡吗?”
“没事,”符太后蹲下身,帮小皇帝整理好衣领,“今日镇国将军要带兵去济州救姨母,咱们去送送他们,好不好?”
小皇帝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好!朕要看着镇国将军把辽人赶跑,把姨母救回来!”
符太后笑了笑,牵着小皇帝的手走出慈宁宫。此时天已经亮了,宫门外的街道上,士兵们正扛着武器往城外的校场走去,百姓们也纷纷站在街道两旁,看着这支即将出征的队伍,脸上满是担忧和期待。
“母后,你看,好多士兵啊!”小皇帝指着街道上的士兵,兴奋地说道。
符太后点点头,目光落在那些士兵身上——他们大多年轻,脸上还带着稚气,可眼神却很坚定,手里的武器握得紧紧的。她知道,这些士兵都是后周的希望,他们带着洛阳百姓的期盼,带着她的嘱托,要去济州和辽人拼命。
“走吧,咱们去校场。”符太后牵着小皇帝的手,慢慢往前走。阳光渐渐升起,洒在街道上,给这支即将出征的队伍镀上了一层暖光。符太后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沂州的兵力能尽快赶到,希望苏烈的骑兵能顺利绕到济州,希望镇国将军能带领援军打赢这场仗,更希望……妹妹能等着他们,等着援军的到来。
而此时的沂州,守将接到符太后的旨意后,立刻召集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虽然当地闹了蝗灾,兵力紧张,但他知道济州的安危关乎整个后周的存亡,不敢有半分耽搁。“兄弟们,”守将站在士兵们面前,声音洪亮,“太后有旨,让咱们立刻赶往济州支援,虽然咱们只有一千人,但只要能多给济州争取些时间,就是死也值了!”
“愿随将军出征!”士兵们齐声喊道,声音里满是坚定。
守将点点头,大手一挥:“出发!”
一千名士兵立刻排着队伍,朝着济州的方向走去。他们没有粮草补给,身上只带了几天的干粮,可他们知道,时间不等人,他们必须尽快赶到济州,为城里的守军和百姓,多争取一丝希望。
与此同时,徐州的苏烈也接到了符太后的旨意。他正在徐州城外训练骑兵,接到旨意后,立刻召集所有骑兵,连马鞍都没来得及检查,就翻身上马:“兄弟们,太后让咱们去济州支援,轻装出发,不用等粮草,路上的补给由驿站负责,咱们要尽快赶到济州,不能让辽人把城破了!”
“遵命!”一千五百名骑兵齐声应道,随即跟着苏烈,朝着济州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踏过地面,扬起阵阵尘土,像是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了徐州的清晨。
洛阳城外的校场上,镇国将军已经集结好了兵力。八千名士兵整齐地站在校场上,手里握着武器,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符太后牵着小皇帝走到校场中央,看着这些士兵,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依旧坚定:“各位将士,济州现在危在旦夕,城里的百姓和守军都在等着你们。朕知道,这次出征路途遥远,战况凶险,可你们是后周的勇士,是洛阳百姓的希望,朕相信,你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把辽人赶出去,把济州的百姓救出来!”
“定不负太后所托!”士兵们齐声喊道,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校场上空。
镇国将军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臣定带领将士们,星夜驰援济州,守住济州,救出百姓,若是不能,臣愿以死谢罪!”
“起来吧,”符太后扶起镇国将军,“朕等你们的好消息,等你们凯旋归来,朕亲自为你们庆功!”
镇国将军点点头,翻身上马,抽出腰间的佩剑,指向济州的方向:“出发!”
八千名士兵立刻跟着镇国将军,朝着济州的方向走去。校场上的百姓们纷纷挥舞着手臂,喊着“保重”“打赢胜仗”,声音里满是期盼。符太后牵着小皇帝,站在校场上,看着这支队伍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里,才缓缓转过身。
“母后,他们会赢吗?”小皇帝看着符太后,眼里满是担忧。
符太后点点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又充满希望:“会的,他们一定会赢的。咱们等着,等着他们从济州回来的消息。”
阳光渐渐升高,洒在校场上,可符太后的心却依旧悬着。她知道,这三支队伍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还要处理洛阳的防务,还要关注济州的战况,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可她没有退路,只能咬牙撑下去,为了后周,为了百姓,也为了妹妹,她必须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