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周韵母子的来访像一阵短暂而新奇的风,吹皱了实验室一贯平静的池水。封瑶送走他们后,站在实验室门口若有所思。周屿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让她想起前世的自己——对未知充满渴望,却又因缺乏引导而在迷雾中摸索。
“他们走了?”徐卓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封瑶转身,看见他站在走廊的阴影处,手中拿着两份刚打印出来的文献。
“嗯,周屿对神经科学很感兴趣,问了不少问题。”封瑶接过他递来的文献,指尖不经意相触,这一次,她没有像从前那样迅速缩回手。
徐卓远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你的报告,秦教授刚才发邮件了,希望能在研讨会前再做一次预演。”
封瑶的心微微一沉。前世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她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成了她心中久久不能愈合的伤口。
“不用担心。”徐卓远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
回到实验室,封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研讨会报告的打磨中。徐卓远的建议精准而有效,他不仅指出了报告中逻辑不够严密的地方,还分享了他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的经验。
“在这个数据可视化部分,可以考虑用动态图表来展示时间序列的变化。”徐卓远指着屏幕上的图表说,“我上周写了个小工具,应该可以帮上忙。”
封瑶惊讶地看着他调出一个简洁的界面,“你什么时候做的?”
“昨晚。”他轻描淡写地说,手指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屏幕上立刻呈现出更加清晰直观的动态图表。
前世的封瑶一定会将这样的帮助视为施舍,但此刻,她真诚地说:“谢谢,这真的很棒。”
每当她遇到瓶颈,或是因长时间专注而精神疲惫时,手边总会适时地出现一杯温度刚好的茶水,有时是桂圆红枣,有时是清润的菊花枸杞,旁边照例压着那张熟悉字迹的便签,言简意赅地提醒她休息。
这种无声的关怀,如同细密的春雨,润物无声,一点点渗透进她曾经干涸龟裂的心田。前世,她像一只被困在琥珀里的昆虫,敏感地感知着外界的一切,却因自卑和恐惧而将所有的靠近都视为威胁,尤其是来自徐卓远的——他太过优秀,他的光芒让她自惭形秽,他的关心在她扭曲的解读下变成了施舍与怜悯。她用尖刻的言语和冷漠的态度,亲手将他推开,也将自己锁死在孤独与悔恨的牢笼里。
重活一世,她终于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接纳这份善意。她不再怀疑其背后的动机,而是珍视这份守护所带来的安宁与力量。她开始懂得,真正的强大,不是浑身带刺的抗拒,而是敢于接纳温暖,并有能力回馈以同样的温度。
这天深夜,封瑶终于将修改好的报告发给了秦教授,并抄送了徐卓远。做完这一切,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巨大的疲惫感席卷而来,但精神却异常亢奋。她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和远处零星的灯火,内心充满了踏实与期待。
“发过去了?”徐卓远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不知何时也合上了书本,正静静地看着她。
“嗯。”封瑶转过头,对他露出一个带着倦意却无比明亮的笑容,“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使命,轻松多了。”
徐卓远看着她眼下的淡淡青黑,微微蹙眉:“回去好好休息,明天早上可以晚点来。”
“知道啦,徐‘管家’。”封瑶难得地开了个玩笑,语气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亲昵。她站起身,开始收拾东西,动作间,目光不经意扫过徐卓远桌上那本摊开的、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英文专着,心中一动。
前世的她,只看到他在学术上的游刃有余和令人仰望的成就,却从未想过,这份光芒背后,是同样甚至更多的专注与付出。他并非天生就站在云端,他只是比任何人都更早地明确了方向,并为之付出了极致的努力。
“徐卓远,”她轻声问,带着一丝探究,“你好像……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从来没有迷茫过吗?”
徐卓远正在关电脑的动作微微一顿,似乎没料到她会问这个问题。他沉默了片刻,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投向窗外深沉的夜色,仿佛在回溯一段久远的记忆。
“也有过。”他的声音比平时更低沉了几分,“很小的时候,父母忙于事业,常年不在身边。家里很大,但很空。那时候,觉得世界很大,自己很渺小,找不到存在的支点。”
封瑶的心微微一颤。这是她第一次听他说起自己的事,而且是如此私人化、带着一丝脆弱感的事情。她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十岁生日那天,”他的声音平静,但封瑶能听出其中深藏的孤寂,“他们答应回来陪我过生日,我等到晚上十点,最后只等来了助理送来的礼物和一张便条,说有个重要会议不能缺席。”
封瑶的呼吸微微一滞。她想起前世,自己也曾因为父母的忽视而倍感痛苦,但至少,她的父母还在身边。
“后来,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无意中打开了父亲书架上的一本编程入门。”徐卓远的语气渐渐变得柔和,“那个晚上,我写出了人生中第一个程序——一个会在屏幕上显示生日祝福的小动画。虽然很简单,但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的。”
他继续说着,语调平缓,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后来,接触到了更复杂的编程,再后来,是神经科学。发现当你沉浸在这些逻辑与奥秘构建的世界里时,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空寂都会被暂时屏蔽。那种通过思考和推导,一点点接近问题核心,甚至创造出新东西的感觉……很踏实,能让你清晰地感觉到‘我’的存在和价值。”
他转过头,看向封瑶,目光深邃:“所以,不是没有迷茫过。只是幸运地找到了一个可以对抗迷茫的锚点。”
封瑶怔住了。她从未想过,在徐卓远这座看似万年不化的冰山下,流淌着的,是同样经历过孤独与寻找的暖流。他的强大,并非源于无忧无虑的天赋,而是源于在孤独中早熟地找到了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这与她前世的挣扎何其相似,却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她因孤独而封闭自我,坠入深渊;他却将孤独转化为向内探索的动力,筑起了坚固的城池。
“所以,”徐卓远看着她,语气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你不用觉得任何人有资格让你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锚点。你找到了,并且坚定地走了回来,这本身就比很多人都要勇敢和强大。”
他的话,像一把精准的钥匙,轻轻叩开了封瑶心底最后一道隐秘的锁。前世那些纠缠不休的自卑、自我否定,在这一刻,仿佛被温暖的阳光照彻,开始冰消雪融。原来,他一直都懂,懂她的敏感,懂她曾经的挣扎,也看到了她此刻的蜕变与坚韧。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和共鸣在她心中汹涌。她望着他,实验室冷白的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那双向来清冷的眼眸里,此刻清晰地映着她的倒影,带着一种全然的认可与……守护。
“我明白了。”封瑶的声音有些微哑,却充满了力量,“谢谢……谢谢你的‘锚点’理论,也谢谢你的肯定。”
这一次,她的感谢,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共鸣。
徐卓极轻地勾了一下唇角,那是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却瞬间柔和了他周身清冷的气质。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拿起她放在桌边的背包,递给她:“走吧,送你回宿舍。”
回宿舍的路上,夜风微凉,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并肩而行,沉默却不再令人尴尬,反而流淌着一种静谧而融洽的气息。
“其实,”封瑶突然开口,“我小时候也曾经很迷茫。那时候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聪明,不配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喜爱。”
徐卓远放缓了脚步,静静地听着。
“后来我开始用尖刻和冷漠来伪装自己,以为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她轻声说,“但现在我才明白,那不过是懦弱的表现。”
“不是懦弱,”徐卓远温和地纠正她,“那只是你在找到真正强大之前的自我保护。”
封瑶抬头看他,月光下,他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这一刻,她突然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寻找着与世界和解的途径。
就在快到宿舍楼下时,封瑶的手机又震动了一下。她以为是母亲,心头下意识一紧,拿出来一看,却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发来的短信:
「封瑶学姐你好,我是周屿。今天冒昧了,你的研究很有意思。我对你提到的SVd框架在特征提取上的应用有些别的想法,关于它在生成艺术中构建底层逻辑的可能性,不知你是否有兴趣有空聊聊?当然,在你忙完正事之后。」
封瑶看着这条短信,微微有些意外,随即笑了笑。这个周屿,果然如她所料,思维跳脱,不拘一格。她回复了一个简短的「好的,研讨会后联系。」
她抬起头,正对上徐卓远询问的目光,便晃了晃手机,解释道:“是周屿,他对算法有些艺术层面的想法,想之后交流一下。”
徐卓远点了点头,并未多问,只是淡淡提醒:“他想法比较天马行空,注意把握核心,别被带偏了研究方向。”
“放心。”封瑶莞尔,“我知道什么才是当前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研讨会,是她在学术道路上的坚实脚印,是身边这份沉静却强大的守护,以及,她内心日益清晰和坚定的自我。
站在宿舍楼下,她接过徐卓远递来的背包,轻声道:“晚安,徐卓远。”
“晚安。”他站在原地,目送着她,“好好休息。”
封瑶转身走进楼门,步伐轻快而坚定。她知道,新生的光芒,正在她前行的道路上,越照越亮。而曾经冰封的情感,也在这无声的守护与共同成长中,悄然融化,汇成温暖的溪流,流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回到宿舍,封瑶没有立即休息。她打开电脑,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水面之下藏着不为人知的寒冷与孤独。但只要有足够的勇气潜入深处,就会发现,在最冰冷的底层,其实流淌着温暖的洋流。今夜,我窥见了另一座冰山下的暖流,也终于与自己的和解。”
写完这些,她合上电脑,望向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明天,又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但这一次,她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