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星辉与印记
徐卓远带回的那叠泛着旧纸张特有气味的文献,其价值远超封瑶最初的预期。它不像楚河那蜻蜓点水般的“提示”那样零散且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而是如同一把结构精密、齿纹清晰的钥匙,系统地为她打开了通往电磁兼容性深层理论殿堂的大门。文献中记载的经典案例模型,虽然年代稍远,但其对复杂工业环境下电磁干扰产生、传播及耦合机制的剖析,其内在逻辑与楚河指出的电机电流波动影响隐隐契合,却提供了一个更底层、更完备的理论框架。
封瑶如饥似渴地沉浸其中,仿佛在迷雾中跋涉许久,终于看到了标示清晰的地图。她将文献精髓与沈哲之前进行的系统复杂度评估报告相互印证,再结合林朗清洗后近乎完美的纯净数据集,开始了新一轮的、目标明确的算法攻坚。
这一次,她感觉自己真正掌握了主动权。她不再是被动地接收、验证楚河抛来的谜题,而是主动地将这些外部信息——无论是楚河的“提示”,还是徐卓远的文献——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消化、吸收、批判与超越。她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一行行代码,一道道公式,如同织锦般在她手中逐渐成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她逐渐拨开了笼罩在“幽灵”噪声之上的最后一层薄纱。楚河所指出的“耦合关联”确实存在,但那更像是结果而非根源。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星耀设备为了实现极致性能而采用的高度集成化设计。内部多个功能模块拥有各自独立的时钟源,这些时钟域信号在同步时产生了极其细微的“时序抖动”。这种抖动在常规状态下微不足道,但在特定功率负载条件下,会被急剧放大,并与电机运行时的电磁噪声产生复杂的非线性叠加效应,最终形成了那种时隐时现、难以捕捉的“幽灵”噪声。
实验室里,键盘清脆的敲击声、书页快速的翻动声以及服务器机箱低沉的运行声,构成了奋斗的主旋律。封瑶时而凝眉紧锁,盯着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陷入沉思;时而抓起旁边的草稿纸,飞快地推演着数学公式,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时而在调试界面果断地修改参数,观察着模拟波形的每一次细微变化。
徐卓远就坐在她斜对面,大部分时间都沉默着处理自己的事情,或是阅读文献,或是编写代码。但他的存在感却无比强烈。他像一座沉静而可靠的山,无需言语,便已为她隔绝了外界不必要的纷扰。他的目光似乎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封瑶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或是算法模拟中出现的异常波动。每当这时,他或是会默不作声地递上一份相关的、往往能切中要害的参考资料;或是在封瑶提出疑问时,言简意赅地指出某个被忽略的边界条件,或是数据关联中可能存在陷阱的环节。
这种默契的守护,尤其体现在应对楚河时。楚河后来又来过两次,一次是借口与陈教授沟通项目阶段性进展,目光却总是不经意地扫向封瑶的电脑屏幕;一次是带来了星耀内部一份非涉密的通用技术文档,美其名曰“资源共享”,实则仍想试探封瑶算法的核心思路。每一次,他都试图将话题引向封瑶的具体实现细节,但徐卓远总能恰到好处地介入,用“算法核心部分仍在验证优化,细节尚不成熟,不便展示”或“这部分思路涉及团队整体设计,需要保密”等理由,态度谦和却立场坚定地挡了回去,滴水不漏。
封瑶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被徐卓远不动声色构筑起来的保护层。这让她得以全身心沉浸在技术的海洋中,不必分心应对楚河那带着探究与算计的过度关注。这种被默默守护、被全然信任的感觉,如同涓涓暖流,悄然浸润着她心底那片因重生而始终绷紧、带着些许戒备与不安的角落,让它渐渐变得柔软、安定。
这天下午,经过连续数日的奋战,一个至关重要的自适应滤波与特征增强联合算法模块终于调试通过。当封瑶最后一次敲下回车键,屏幕上,原本被随机噪声干扰得模糊不清、如同蒙尘宝石的特征波形,在经过优化算法处理后,瞬间变得清晰、稳定,边缘锐利,特征点熠熠生辉。旁边的性能指标显示,有效特征提取率较之前提升了惊人的三十个百分点!
“成功了!”封瑶忍不住从椅子上跳起来,低呼一声,连日来积累的疲惫与紧张仿佛在这一刻被巨大的成就感彻底冲刷干净,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如同星辰般耀眼的光彩。
沈哲和林朗闻声立刻围了过来。看到屏幕上那堪称惊艳的对比结果,沈大力士兴奋地用力一拍封瑶的肩膀,力道大得让她踉跄了一下:“好家伙!小学妹,你这算法神了!立竿见影啊!”
林朗也推了推眼镜,常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清晰的笑容,语气带着一丝自豪:“看来,我清洗的数据总算没有明珠暗投。算法的强大,离不开纯净数据的支撑。”
封瑶笑着揉了揉被拍得发麻的肩膀,目光却下意识地在实验室里寻找那个沉默的身影。徐卓远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她身后,正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他那双总是清澈而冷静的眼眸里,此刻映照着屏幕跳动的微光,似乎也染上了一丝极淡的、却真实存在的赞许。
“思路正确,实现也很干净。”他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低沉,但封瑶却从中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份对她能力和成果的肯定。
一股混合着巨大成就感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悸动的暖流,汹涌地漫上心头。她想起前世,自己也曾无数次在实验室挑灯夜战,独自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但每一次成功的背后,伴随的往往是更深的疲惫与孤独,以及导师永无止境的苛责与新一轮的索取。从未有人像此刻这样,与她并肩作战,与她共享这份突破的喜悦,给予她如此纯粹而坚定的认可。
“是徐师兄提供的文献给了我关键的启发。”封瑶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真诚地说道。她的笑容不再带有前世的阴郁和勉强,而是如同雨后天晴的栀子花,清新而温暖,带着发自内心的感激与一点点不易察觉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完全明了的依赖。
徐卓远的目光在她粲然的笑容上停留了一瞬,随即微微移开,落在了窗外的暮色上,只轻轻“嗯”了一声作为回应。然而,封瑶却敏锐地注意到,他线条优美的耳根,似乎泛起了一抹极淡的红晕,在实验室明亮的灯光下几乎难以察觉。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个穿着浅蓝色连衣裙、气质温婉娴静的女生探进头来,她手里抱着一个文件夹,目光在实验室里转了一圈,最终精准地落在了徐卓远身上。
“徐师兄,打扰了。”女生的声音轻柔悦耳,笑容得体大方,“秦教授让我把这个资料送过来,说是你之前找他借阅的,他刚整理出来。”
封瑶认得她,是物理系大二的苏晚晴,不仅成绩优异,性格温和,在学生会也担任职务,举止得体,是校园里不少男生倾慕的“白月光”。看到苏晚晴出现,封瑶心中微微一动,一段几乎被尘封的前世记忆碎片浮上心头——前世的徐卓远,似乎与这位苏晚晴师姐有过一些交集,据传两人曾因一个跨学科的合作项目走得很近,无论是家世、外貌还是才华,在旁人眼中都堪称“金童玉女”,甚至一度有小道消息流传两人关系暧昧。虽然后来不知为何不了了之,但这件事,曾让前世的封瑶在角落里暗自神伤了很久,那种自卑与遥不可及的感觉,深刻烙印在她敏感的心里。
徐卓远走过去,从苏晚晴手中接过资料,语气疏离而礼貌:“谢谢,麻烦你专门跑一趟。”
苏晚晴浅浅一笑,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站在徐卓远身旁不远的封瑶,看到她与徐卓远之间那种自然而亲近的氛围,以及实验台上那明显刚经历过激烈讨论的痕迹,她眼神几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了无可挑剔的得体笑容:“不麻烦。看来你们项目进展很顺利呢,我就不打扰了。”说完,便姿态优雅地翩然离去,留下一缕淡淡的馨香。
这个小插曲并未在实验室引起太多波澜,沈哲和林朗很快又投入了自己的工作。但封瑶的心绪,却不可避免地泛起了一丝微澜。她看着徐卓远沉默走回的背影,前世那些关于他和苏晚晴的模糊传闻如同幽灵般在脑海中回响,一种微妙的、带着酸涩的情绪悄然滋生。这是她重生后,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徐卓远的世界广阔而深邃,可能并不只有实验室和她。那种源自前世的遗憾与潜藏的自卑感,如同试图反扑的阴影,想要再次攫住她。
“怎么了?”徐卓远似乎拥有探测她情绪变化的特殊雷达,他转过头,看向她,目光带着询问。
封瑶迅速收敛心神,将那一丝突如其来的慌乱与酸涩压下,摇了摇头,扯出一个尽量自然的笑容:“没什么,刚刚就是在想,下一个模块的优化方向,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信号处理里的……”她迅速找了个技术话题搪塞过去。她不能,也绝不会让前世的阴影影响到现在来之不易的一切。这一世,她拥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拥有了更通透的心态、更坚定的目标和更扎实的能力,她应该更勇敢地去争取,去珍惜眼前触手可及的星光。
徐卓远深邃的眸子看了她片刻,没有追问,只是将手中刚接过的、还带着秦教授书房特有墨香和苏晚晴指尖余温的文件夹,自然而然地递到了封瑶面前:“这是秦教授收藏的一些关于信号处理前沿应用的论文集,内部资料,市面上找不到。里面有几篇关于非线性系统辨识和模型泛化的,可能对你接下来构建更通用的噪声模型有帮助。”
他的举动是如此自然,仿佛刚才苏晚晴的出现和那份资料的转交,都只是寻常公事,并未在他心中留下任何特殊的痕迹。封瑶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夹,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他指尖传来的、令人安心的温度。心中那点莫名的酸涩,忽然就被一种更坚定、更温暖的力量驱散了。她重生的意义,不仅仅是弥补前世的遗憾,更是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新的、更美好的记忆。她想要站在他身边,不是作为一个需要被时时庇护的弱者,而是作为一个可以与他并肩前行、相互辉映的,光芒万丈的存在。
“谢谢徐师兄。”她握紧了文件夹,仿佛从中汲取了力量,笑容重新变得明亮而坚定,如同淬炼后的金石,“我会认真研读的。”
夜幕悄然降临,华灯初上。封瑶和徐卓远作为最后离开的人,并肩走在静谧的校园小径上。晚风拂面,带着初夏特有的暖意和道路两旁花草的清新香气。
“楚河那边,你不必过多理会。”徐卓远忽然开口,声音在静谧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他的关注点,更多在于星耀的技术壁垒和潜在商业价值,而非纯粹的学术探究。保持距离,专注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才是根本。”
封瑶点了点头,感受着晚风的轻抚:“我明白。”她顿了顿,侧过头,在朦胧的夜色中看向他线条冷峻却此刻显得格外柔和的侧脸,“徐师兄,谢谢你。”
谢谢你在实验室里无声的守护,谢谢你在我迷茫时给予的关键指引,谢谢你对我能力的信任与肯定,也谢谢你这盏沉默却始终亮着的灯,坚定不移地照亮我重生后前行的每一步路。
徐卓远没有看她,目光依旧望着前方路灯下摇曳的、光暗交织的树影,只是脚下的步伐微微放缓,始终与她保持着并肩而行的节奏。皎洁的月光与昏黄的路灯光辉交织在一起,将两人的影子在身后拉长,偶尔随着步伐移动而交汇在一起,紧密难分,仿佛某种无声却坚定的承诺。
“嗯。”他低低地应了一声,一如往常的简洁。
但这一次,借着朦胧的月色与灯光,封瑶清晰地看到了,他冷峻侧脸上那抹不易察觉的柔和线条,以及唇角边一丝几不可见的、上扬的弧度。暗流或许仍在未知的角落涌动,前世遗憾的印记或许仍需时间与努力来彻底抚平,但此刻,星辉满天,夜风温柔,前路可期。她心中那轮由知识、勇气和新生希望汇聚成的曙光,正与身边这颗沉默却熠熠生辉的星辰,交相辉映,共同照亮彼此成长与靠近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