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烛火摇晃,康熙的身影映在墙上。他摩挲着孝庄太后留下的和田玉扳指,内侧满文若隐若现。
“皇上,三更了。”李德全小声提醒。
康熙没理会,目光落在奏折上:“明日祭奠皇祖母,朕亲自去。”
“这……”李德全犹豫,“按例不用……”
“朕说亲自去。”康熙语气坚定,指尖轻敲桌面。半月前那封匿名信浮现脑海——蓝泉有毒,勿忘母训。
次日清晨,康熙素服来到奉先殿。檀香中,他看向孝庄牌位。“皇祖母,孙儿有惑未解。”他对内务府总管道,“开启皇祖母私库,取些旧物。”
总管面露难色:“皇上,按祖制……”
“朕以孝道为名,有何不可?莫非私库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康熙眼神锐利。
总管忙跪下:“奴才不敢,这就去取钥匙。”
沉重的檀木箱被抬到康熙面前,他心悸不已。铜锁生锈,多年未开。康熙亲手开锁,秘密即将揭晓。
最先看到的是泛黄信笺,康熙拿起一封,脸色骤变。“臣朱三顿首,恭请孝庄太后金安……”康熙手指发抖,快速翻阅,这些信记录了孝庄资助朱三太子反清复明之事。
殿内寂静,康熙强自镇定,继续翻找。底层一个紫檀木匣引起注意,打开后一张泛黄纸条飘落。“吾儿勿饮蓝泉”,康熙认出是母后笔迹,胸口如遭重击。蓝泉是什么?为何母后如此警告?
康熙检查木匣,发现内壁有字,借烛光细看,“双龙会成员名录”。名单上朝中大臣名字密密麻麻,汉臣占七成,索额图、明珠等皆在其中。康熙震惊不已。
想起三日前早朝,李光地呈上的蓝泉甘露,当时因军报搁置,康熙背后冷汗直冒。
“皇上……”李德全上前,康熙抬手制止。
“今日所见所闻,若有泄露……”
康熙走出奉先殿,阳光刺眼。他眯起眼睛,心中思绪万千。这朝廷,这权力,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他感觉自己像个棋子,在别人布好的局里挣扎。
回到乾清宫,康熙坐在龙椅上,双手交叉撑着下巴。李德全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李德全,你觉得朕是个好皇帝吗?”康熙突然问。
李德全一愣,忙答:“皇上英明神武,自然是千古一帝。”
康熙苦笑:“可朕现在却觉得自己像个傻子,这么多年,竟然被蒙在鼓里。”
李德全不知如何作答,只能低头。
康熙站起身,在殿内踱步。“从今日起,你要更加小心谨慎,暗中查探这些人的动向,但切不可打草惊蛇。”
“是,皇上。”李德全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康熙表面上依旧如常处理朝政,心中却已开始谋划。他要揪出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守护这大清江山。
翌日早朝,康熙看着下面的大臣们,心中五味杂陈。这些人中,有多少是双龙会的人?他不能轻易相信任何人了。
退朝后,康熙召见了几个心腹大臣,试探他们的态度。有些人神色慌张,有些人则表现得极为镇定。康熙一一记在心里。
夜晚,康熙再次来到奉先殿。他对着孝庄太后的牌位,眼中充满复杂。“皇祖母,您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您不爱这大清江山吗?”
月光洒在牌位上,仿佛在无声回应。康熙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随着时间推移,康熙逐渐掌握了一些线索。他发现双龙会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江南一带,而且与当地的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康熙决定微服私访江南。他带着少数几个亲信,乔装打扮,踏上南下的路程。
江南的风光与京城截然不同,康熙看着眼前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分。这里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在一家茶馆里,康熙听到几个盐商在谈论蓝泉。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听说最近蓝泉的产量增加了不少。”一个盐商说道。
“是啊,上面有人关照,咱们也得小心点。”另一个盐商附和。
康熙心中一动,看来蓝泉不仅仅是饮品那么简单。他继续在江南暗中调查,收集更多证据。
一天晚上,康熙正在客栈休息,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他悄悄走到窗边,看到几个黑影闪过。
康熙示意亲信们小心,然后跟着那些黑影。他们来到了一处废弃的仓库,里面传来低沉的谈话声。
康熙透过缝隙往里看,只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中间放着一张地图。
“这次行动一定要成功,不然我们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一个人说道。
“放心,上面已经安排好了,只等时机成熟。”另一个人回答。
康熙听出了他们的计划,心中有了计较。他悄悄返回客栈,开始制定应对策略。
回到京城后,康熙召集可靠的大臣,将自己在江南的发现告诉他们。
“诸位爱卿,朕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关系到我大清的安危。”康熙严肃地说。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康熙将双龙会的事情详细说明,并拿出自己收集的证据。“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铲除这个隐患。”
大臣们纷纷表态,愿意为皇帝效力。康熙点点头,开始部署行动。
一张针对双龙会的大网悄然张开,康熙亲自坐镇指挥。他要让那些背叛大清的人付出代价。
行动开始后,一批双龙会成员被抓捕,证据确凿。康熙看着那些曾经熟悉的脸庞如今成为阶下囚,心中没有一丝怜悯。
“你们背叛朝廷,罪该万死。”康熙冷冷地说。
双龙会的势力被连根拔起,朝廷恢复了平静。康熙站在乾清宫前,望着远方。
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但康熙知道,朝廷内部的隐患并未完全消除。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皇上,您辛苦了。”李德全上前说道。
康熙摇摇头:“为了大清,这些都是值得的。”
从此以后,康熙更加勤于政务,励精图治。他要让大清在他的治理下繁荣昌盛,不再给任何阴谋可乘之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康熙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篇章。在权力的旋涡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扞卫着大清的尊严。
岁月流转,康熙的威名传遍天下。他的故事成为后人口中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不息。
而在那深宫之中,康熙偶尔也会想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他知道,正是那些艰难险阻,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帝王,一个无愧于历史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