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基本工资,还有年终奖。”
“小桥镇那边的年终奖很丰厚,今年预计会在一万到两万之间。”
“也就是说,他们的年收入大概在两万到三万之间。”
高育良满脸不可思议:“有这么高?”
钟小艾笑了笑:“丰收集团整体薪资水平差不多,小桥科技和农机厂也没拉开太大差距。”
郝文来了兴趣:“贵公司哪些岗位的薪资最高?”
这个问题高育良也很想知道。
钟小艾回答:“最高的是各类专家。”
“像薛向阳这样的人,工资是最高的。”
“他一年大概能拿到十万左右吧。”
郝文听得震惊不已,差点脱口而出:你们还招人吗?
“其次是一线工人和技术员,他们的收入基本持平。”
“年收入大概在一两万。”
“再往下就是行政办公室的职员,工资最低,大概八九千的样子。”
郝文有些疑惑:“行政岗位最低?”
祁同伟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然呢?”
“他们就是处理点文书数据而已。”
“真正辛苦的,还是一线工人和那些专家。”
郝文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高育良轻轻点头:“这样是对的。”
“我们以前也是这么做的。”
那还是他年轻时的事了。
以技术为先,谁干的活技术含量高、任务重,谁就能拿高收入。
当然那时候工资固定,没法拉开太大差距。
但荣誉都是他们的。
工人们也心服口服。
后来就变了味。
高育良看着祁同伟,眼神复杂,不知道他是继承了这种传统,还是经济规律本就如此。
祁同伟哪能想到高育良心里这么多想法?
“相比起纯种的农民,进厂务工的工人收入确实要高不少。”
“他们的工作强度也比农民大很多。”
这不是在辩解,这是事实。
“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就得走特色农业这条路。”
高育良轻叹一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祁同伟点头附和:“是不容易,所以才需要我们来想办法。”
高育良和郝文都被这话震住了。
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祁同伟,只见他神色镇定,仿佛胸有成竹。
祁同伟笑了笑:“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是光靠在地里种点东西就能搞起来的。”
“关键是要把那些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变成更有价值的商品。”
高育良急忙问道:“那具体该怎么做?”
“高附加值”这个词在当时可是个新潮的概念。
祁同伟思索片刻,说道:“比如说苎麻。”
郝文皱眉道:“咱们汉东的麻衣在古时候倒是挺有名,还是进贡的物品。”
“可到了现在,纺织业发展起来了,麻衣早就没人穿了。”
“说实话,麻衣穿着确实不怎么舒服。”
高育良点点头,表示赞同。
祁同伟却摇了摇头:“话不能这么说。”
“鹰酱有位心理学家叫马斯洛,他提出了人的五种需求层次。”
“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还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些需求是递进的,先满足了最基础的,才会追求更高级的。”
“当然,不同的人对需求的理解也不同。”
“像我们吕州的农民,他们最迫切的还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这些需求很实在,比如吃饭、喝水、呼吸、睡觉,还有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吃饱饭,而不是别的什么。”
高育良与郝文连连点头。
祁同伟继续说道:“但在国外那些发达地区,情况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基础需求早就满足了,现在追求的是更高质量的生活。”
“健康和安全是他们的基本标准。”
“所以嘛……天然、无污染的麻衣、棉衣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奢侈品。”
郝文愣住了:“麻衣这种东西还能当高档货卖?”
祁同伟反问:“为什么不能?”
郝文瞪大了眼睛:“真……真能卖高价?”
祁同伟认真地说:“麻衣经过技术处理,舒适度并不比其他面料差。”
“更关键的是,它看起来朴素自然,反而显得很有品位。”
“要是能出口到国外,价格不翻个几十上百倍,都对不起它这身份!”
高育良有些坐不住了:“出口?”
祁同伟双手一摊:“不然呢?”
“您总不会以为国内市场会买这个吧?”
“别开玩笑了,我们现在连吃饱穿暖的问题都还没彻底解决,谁会去关注麻衣?”
“但发达国家就不一样了。”
“他们追求的是品质生活。”
“只要产品健康、安全、有格调,他们愿意花大价钱买!”
看着高育良和郝文眼神的变化,祁同伟知道,两人已经被打动了。那是种由衷的羡慕。
高育良感慨地说:“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钟小艾笑着说:“快了。”
“这事儿,我们有证据!”
高育良惊讶:“还有例证?”
钟小艾郑重地点头:“当然有。”
“就说农机厂的工人吧,他们进厂快一年了,现在吃饭的花样跟刚进厂时完全不一样。”
“新来的工人吃得是大鱼大肉,老员工就不一样了。”
“他们吃肉少了,更多是吃蔬菜。”
“要知道,厂里饭菜都是免费的。”
高育良一脸疑惑:“这能说明什么?”
钟小艾耸耸肩:“说明生活条件变好了呗!”
“只有家里平时也吃肉,而且吃得多了,才不会在厂里猛吃。”
“一线工人的工资高,是因为他们的劳动强度大,在单位时间里要完成大量任务,必须补充体力。”
“油脂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不会因为不好意思就不吃肉,那样会影响工作进度。”
“我们到村里走访时,也能看到村民们日常饮食很丰富。”
“家常菜里也有肉吃。”
“小孩子最真诚,不会掩饰,对肉类的需求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
高育良有些惊讶地问:“你们已经把二王村发展成这样了?”
钟小艾掩嘴一笑:“师兄还觉得不够呢!”
高育良无言片刻:“同伟,我理解你的干劲,但有时候也得现实一点。”
祁同伟却不这么认为:“目标定得高一些,才有动力去实现。”
“现在不过是一个村子住上了小楼房。”
“我的计划是,三年内让整个示范区的农民都搬进小别墅!”
高育良听得哭笑不得:“要是真能实现,干脆让吕州市正府都搬过去算了!”
祁同伟听后哈哈一笑。
过了一会儿,他才收住情绪,说:
“我们还是谈正事吧。”
“苎麻是可以出口的。”
“只要宣传到位,打造一个高端品牌,潜力非常大。”
“做成一个亿的产业根本不是问题。”
高育良睁大眼睛:“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祁同伟神情自若:“一个亿也就是一千五百万美金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高育良一时语塞。
要是换作别人说这种话,他早就忍不住反驳了。
可说这话的是祁同伟,他就没法说什么了。
毕竟高育良是少数知道祁同伟真正身家的人之一。人家几个月前就轻轻松松赚到了三千亿美元。
相比之下,一千五百万还真不算什么。
祁同伟思索片刻,继续说道:“等这段时间忙完,我打算挨个村子走一遍,看看有没有可以挖掘的传统技艺。”
郝文听得有些困惑:“传统技艺?”
祁同伟很自然地解释:“比如我刚才说的苎麻纺织、手工编织这些,都是有特色的资源。”
“我们可以好好利用。”
郝文忍不住提出疑问:“祁主任,您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出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我们现在主要出口的还是粮食和面粉。”
祁同伟语气平静:“你知道玉米棒子,就是剥完玉米剩下的那根芯,一根能卖一块钱吗?”
郝文愣住了:“您说的是玉米芯?不是完整的玉米?”
祁同伟点点头:“没错,就是玉米芯。”
郝文一脸不解:“那东西除了烧火,还能干啥?”
祁同伟耸耸肩:“有人吃它,当成食物。”
郝文瞪大了眼睛:“您说真的?”
祁同伟笑了笑:“我还不至于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咱们邻国那边,就把它当传统美食。”
郝文一脸狐疑:“哪个国家会吃这个……”
祁同伟直接说道:“南棒。”
郝文吃了一惊:“他们不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吗?”
“您不是在逗我吧?”
祁同伟笑着摇头:“当然不是。”
“他们是真的把这当美味。”
郝文左右看看,一脸疑惑:“这东西怎么吃啊?”
祁同伟笑着说:“他们拿来煲汤,或者蒸熟了撒点辣椒面……”
郝文忍不住吐槽:“这也算发达国家?”
祁同伟笑了笑:“发达不发达,不只是看Gdp,还得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
“当然,我们现在还不富裕,很多地方还穷,也没资格评论别人。”
“我们只要知道,这些玉米芯能卖钱就行。”
郝文眼睛一亮:“那咱们赶紧出口啊!”
祁同伟点头:“倒是可以,关键是有渠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