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朝两人摆摆手,从容地转身离开。
侯亮平愣住了:“还要动手?!”
梁璐也一脸惊讶:“原来这‘打成一片’里的‘打’,还真是动词啊!”
他们哪里真正了解基层工作的辛酸?
该说的话祁同伟都已经说了,能不能领悟,那就不是他的责任了。
他刚要出门,就碰上了陈阳。
陈阳神色复杂地看着他:“你回来了,也不来看看我?”
“难道是怕小艾误会?”
祁同伟淡然一笑:“小艾跟你一样,都不是会为这种事吃醋的人。”
陈阳有些局促:“我……我跟我爸闹翻了。”
祁同伟正色道:“陈阳,那始终是你父亲。”
“你们父女因为我一个外人起争执,不值得。”
“说到底,我们俩没走到一起,是因为彼此背景差异太大。”
“那不是你父亲的错。”
祁同伟对陈岩石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厌恶。
只是个不熟的老人罢了。
但他对陈阳的感情却始终难以割舍,毕竟,她曾是他心里最纯粹的念想。
前世如此,今生亦然。
只是命中注定,他们有缘无分。
祁同伟不希望她沉溺于过往,一个女孩子,还是应该活得轻松自在些。
只是他没意识到,他越是这样克制,陈阳就越难放下。
毕竟当初他对待她,是真的全心全意,对其他女孩的示好全都拒之门外。即便是与钟小艾相识,那也是他们分手之后的事。
陈阳忽然开始怨恨自己的出身。
如果祁同伟真是个品行不端、能力不足的人,被父亲否决,她也认了。
可陈岩石反对的理由,只是因为陈海比不过他。
呵,拿弟弟的命去跟祁同伟比?
她陈阳看上的人,怎么可能会比自己的弟弟差?
真是荒唐!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她预料的那样。
《明朝那些事儿》一出版就掀起了一股全民读史的风潮。
原本热衷于国外哲学、文学的年轻人,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本国的历史。
《史记》《明史》等书一时间洛阳纸贵!
连她父亲陈岩石都一本不落地买了回来,还看得津津有味。
陈阳看到这场景,真不知该作何感想。
她一直默默关注着祁同伟,渐渐察觉到钟小艾的身份也并不简单。
她的心更痛了!
祁同伟的优秀有目共睹,当初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陈阳见过多少人投来艳羡又嫉妒的眼神。
但最终,他们还是败给了家庭背景。
让她心碎的是,钟小艾的家世也并不普通,想必祁同伟也会像对她那样坦诚相待。
可他们却能走到一起,显然钟小艾的家人是认可祁同伟的能力的。
相比之下,陈阳如何能不动容?
祁同伟微笑着说:“陈阳,我现在在吕州流水县二王村工作,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人生还长,我们都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希望下次再见时,你也能过得很开心。”
他说完,轻轻挥了挥手,转身离开。
京州的事已经处理完毕,该回去忙二王村的工作了。
祁同伟步伐坚定,一步也没回头。
他不知道的是,直到他彻底消失在视野中,陈阳仍站在原地,神情恍惚。
“我这辈子最爱的人走了,怀里还抱着别人。”
“你还说我会幸福?”
“呵!”
陈阳只觉得心中一片酸涩。
难道这就是命运吗?
高育良怀着几分忐忑走进了随园。
随园是个新园子,虽不如东园、愚园有名,但作为私房菜馆已绰绰有余。
在山水庄园兴起之前,这里曾是京州最有名的酒楼。
刘新建早已在门口等候:“高教授,老板已经在了!”
高育良心头一紧:“赵书记什么时候到的?”
刘新建低声安慰:“别紧张,老板难得有空,一大早就来了。”
高育良终于松了口气。
在官场中,最忌讳的就是让领导等你。这会让人觉得你比领导还忙,容易引起误会,甚至惹祸上身。
他随着刘新建走进院子,看见赵立春正坐在那里看书,还是用手抄本。
赵立春一点官架子都没有,抬了抬手中的稿子:“这是同伟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三册的内容。”
高育良有些惊讶:“不是说第三册还没写完吗?”
赵立春露出几分得意:“他说得没错,第三册的确还没整理好,但这是三分之二的内容。”
“我这是先看了个痛快。”
高育良笑着说:“我不少老朋友和同事都喜欢这本书,他们还催我问了好几次。”
“只是同伟现在基层工作太忙了,不像以前在学校那样,能抽出时间安心写作。”
赵立春点头:“说得对。”
他忽然换了话题:“其实比起这书,我更喜欢看同伟的工作笔记,那才叫有意思。”
高育良一愣:“工作笔记?他还写笔记?”
赵立春微微一笑:“他自己是不写的。”
“不过我儿子现在在跟着他做事,每天把他做的事记下来。”
“时间久了,自然就成了笔记。”
“我看下来,还挺有意思的。”
嘶!
高育良心中顿时掀起惊涛骇浪。
赵大人的公子,居然在祁同伟手下做事?!
而且是赵立春亲口说的,绝对不是开玩笑。
在官场中,领导的话哪是随便讲的?东大系统出身的官员,说话都有个特点——慢条斯理、稳稳当当,每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绝不出错。
赵立春是汉东省的布政使,“不出错”已经成了他的本能。
他说的话,不会有假。
高育良瞬间就明白了,祁同伟和赵家的关系非同一般!
甚至很可能,祁同伟就是赵立春亲自安排的人!
他突然想起祁同伟今天来时带的那包茶叶。祁同伟说那是从赵立春办公室拿的,说是布政使的私藏。
当时他还以为是句玩笑,心想你一个小年轻哪能进得了赵大人的办公室?
现在看来,这根本不是玩笑!
高育良连忙笑道:“大人觉得有意思,那一定值得我好好学一学,改天还请您让我看看。”
一念通达,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谁不想往上走?
以前没机会,只能老老实实教书。
现在机会来了,当然要牢牢抓住!
赵立春摆摆手:“我是看同伟的笔记,想起我年轻时候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高育良顺势道:“那我更要学了,我一直在学校,对基层的情况了解不多。”
“我正打算好好走一走、看一看,免得眼高手低,耽误了正事。”
赵立春满意地点头:“你能有这个想法就很好。”
他顿了顿,神情略显凝重:
“吕州那边,出了一点状况……”
他缓缓讲起吕州的事,讲完后问:“你怎么看?”
高育良听得背后发凉:“不能拖!”
“这种事越快解决越好。”
“如果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问题不大。”
“但吕州本身就穷,一旦爆雷,后果不堪设想。”
赵立春欣慰地说:“你能有这个判断,很好。”
高育良试探地问:“布政使大人,那我是不是该去吕州,先查查宁府尹那边?”
赵立春摇头:“不,你去吕州,是去做收尾工作的。”
“你的资历也够了,到吕州之后,把那起民间融资案彻底查清。”
“至于宁府尹,不需要你来操心。”
高育良一时没明白:“可这案子的关键就是宁府尹啊,他不处理,我怎么开展工作?”
赵立春笑了笑:“我刚才可能没说清楚,你是去处理吕州整体问题的。”
“你已经是吕州的新任知府了。”
嘶!
高育良震惊不已:“新任知府?”
赵立春语气平静:“是同伟推荐了你。我想,育良同志,是值得信任的吧?”
高育良立刻起身,恭敬地说:“育良一定全力配合大人安排。”
赵立春轻笑一声,摆摆手:“坐下吧,又不是外人,站起来做什么呢?”
高育良这才重新落座。
赵立春继续说道:“你这次调任吕州,照例要有专人陪同前往,这次会和你同行的是梁群峰同志。”高育良听后心头一震。
梁群峰虽非组织系统出身,但在省政府中的排位却位列第五,分量极重。
自己这次赴任的规格,可谓不低。
高育良顿时感受到背后有靠山的底气。
赵立春语气一沉:“一方面是你履新吕州,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梁群峰同志的监督下完成交接。”
“省里已经决定,将宁浩调任监察岗位——这只是个过渡,他迟早会被处理。”
“所以,你们那边要抓紧时间,尽早行动。”
高育良请示道:“大人,关于吕州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赵立春语气淡然:“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处理事情要快、要狠、要准,不能掀起太大的风波。”
“你应该清楚,一千万在吕州是什么级别的分量。”
高育良心下了然:“请大人放心,我一上任就着手处理宁家。”
宁家想要体面?
别做梦了!
真要讲体面,干什么不好,偏偏搞民间融资……还不是看中这行来钱快?
赵立春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同伟的日记倒是挺有意思。”
他起身站定,笑着说道:
“偷得浮生半日清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