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布商的倒台,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帝国的各个角落。其在西域的代理人及附庸势力,或树倒猢狲散,或急于洗白转向,原本铁板一块的旧利益链条,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长安,武英殿侧殿。李琮正与几位心腹重臣商议后续。
“陛下,三大商行虽已查抄,但其空出的市场份额、遗留的工匠、乃至部分销售渠道,需尽快填补,以免市场动荡,民生受损。”户部尚书进言。
“更重要的是,需防止新的垄断形成。”谢知非补充道,她刚从江南回来,对当地情况了然于胸,“许多中小商户虽得喘息之机,但资本薄弱,难堪大任。”
李琮指尖划过江南舆图,最终落在几处格物所标注的、拥有良好水力条件的地点:“传旨:由朝廷牵头,户部与工部协办,在江南选址设立三处‘官督商办’织造工坊。朝廷以查没的部分资产入股,占三成,不参与具体经营,但需遵守朝廷章程与质量标准。其余股份,向所有合乎资格的商户开放认购,尤其优先原三大商行下的熟练工匠及有信誉的中小商户。”
这是一着妙棋。朝廷以最小成本掌控了关键节点,避免了与民争利的指责,又将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引入了格物所的新技术和统一管理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了重回老路的可能。
旨意传出,江南商界为之震动。
原本惴惴不安的中小商户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纷纷筹措资金,踊跃参股。许多原本依附于三大商行的顶尖工匠,也被“官督商办”工坊提供的稳定待遇、技术支持和尊重所吸引,纷纷携技来投。
与此同时,一道来自西域的奏章放在了李琮案头。奏章是萧煜与阿依努尔联名所上,详细陈述了西域棉布在西行商路上面临的竞争与机遇,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请求:请朝廷准许,由西域都护府担保,试行一种面向商队的“飞钱汇兑”业务,以减少长途携带大量金银的风险与成本,促进更大规模的贸易。
李琮看着奏章,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这已不仅仅是关于布匹的生意,而是触及到了金融与信用的层面,这正是繁荣商业不可或缺的血液。
“准奏。命户部选派精干吏员,携相关律例章程,赴敦煌协助萧煜办理此事。先在官营商队及几家大商户间试行,务必稳妥。”
数月后,敦煌。
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江南织造分号,在敦煌正式挂牌。它带来的不仅是江南的丝绸精品,更有融入西域特色纹样的新式绸缎,与本地棉布形成了错位竞争与互补。来自江南的工匠与西域的工匠开始在同一屋檐下交流技艺。
而“飞钱汇兑”的试行,更是让往来商队眼前一亮。一支准备前往波斯大食的大型商队,首次尝试将在敦煌存入的金银,换成轻便的官印汇票,到了于阗分号即可凭票兑付。此举大大提升了商队的安全性与效率,吸引了更多商人加入官营商路体系。
萧煜看着日渐繁华、秩序井然的敦煌市场,对阿依努尔感叹:“陛下此举,不仅是给了我们新的武器,更是送来了新的援军和更通畅的粮道。”
阿依努尔正清点着一批由江南新工坊出产、却融合了西域图案的绸缎样本,闻言笑道:“更重要的是,它让东西变成了一个整体。江南的技术、西域的物产、朝廷的信用,如今被陛下用利益和规则牢牢绑在了一起。柳玄当年梦想用武力和阴谋构建的前朝西域,陛下正在用商业与规则将其变为现实,而且更加稳固。”
长安,格物所。
李琮视察了基于波斯丝帛研究改进的新式提花机试验。看着更加复杂精美的图案被快速织出,他对身旁的官员道:“技术无界限,唯有不断交流、改进,方能始终领先。传令下去,格物所设立‘格物奖学金’,鼓励天下工匠、学子,无论出身,但凡在机巧、算学、农工等方面有创新者,皆可申报,经核定,给予资助与褒奖。”
消息传出,天下为之侧目。这意味着,一条新的、凭借才智技艺便可脱颖而出的道路,正在向所有阶层的人敞开。
谢知非在宫中听闻此事,对贴身女官微笑道:“陛下这是在为帝国,积蓄最宝贵的财富——人才。”
旧势力的瓦解,带来的不是混乱,而是一个更具活力、也更加依赖中央朝廷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