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斤见了,马上跑去传达室,了解情况。
问了门卫才知道,今年2月,北京俄语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学院合并,成立了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
留苏预备部,仍然在这里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梁九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道:“差一点,我就认不得自己的学校了。”
宗且示听了好笑,同时,希望他有时间,陪着众人去见冷双显。
于是,笑道:“认得学校不算本事。
有本事,你报到以后,还能再出学校来。”
梁九斤一心想着报到的事,一时之间,没明白他的话中话,问是什么意思。
秦关意也与宗且示 存了一样的心思。
马上对着梁九斤,笑道:“且示是想,让你和我们一起去双显叔叔家!”
梁九斤听了,恍然大悟,说道:“那就试试看吧!”
说完,带着众人,拎着行李,进了校门。
刚进校门,眼前的一切,让所有的人都惊叹不已。
宽敞的校园里,矗立着整整七座高大巍峨、气势恢弘的大楼。
迎面伫立的,是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五层教学楼。
建筑整体呈“凹”字形展开,如同张开的巨大的臂膀,拥抱来自远方的学子。
教学楼的两侧,是同样风格、对称排开的六幢高楼。
其中的五幢,标记着学生宿舍楼。
另外一幢,标记着外国专家楼。
楼群的中央,有一个宽敞平坦的大操场,是学生们日常体育锻炼的地方。
梁九斤去报到台,办好了相关手续回来,笑道:“且示,这下你开心了。
把行李安置好了,我就可以离开学校。
只要在20日之前,赶回来就可以。”
宗且示听了,笑着问秦关意:“关意阿姨,这下你开心了吧?”
秦关意听了,打了他一下,含笑不答。
接着,众人来到一号学生宿舍楼,去看梁九斤的宿舍。
梁九斤住在宿舍楼一楼。
楼内长长的走廊里,对称地分布着一个个独立的房间。
每个房间里,都放着四张床,还有一个共用的写字桌和四个小方凳。
进了梁九斤的宿舍,里面的四张床,两两拼接在了一起。
把行李放上写字桌,梁九斤说道:“学校知道我块头大,特地安排,我和另外一个大块头同学住在一起。”
秦关意点头,和冯念初一起,帮梁九斤整理起铺位。
秦关意一边整理,一边观察,说道:“这里的学习条件,比南京大学要好不少。
特别是校园环境,已经可以用震撼来形容了!”
梁九斤点头,想了想说:“留苏预备部,不论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教学水平上,在北京乃至全国的高校中,都是一流的。
报到的时候,我了解了一下。
学院合并的原因,是中苏两国关系趋冷。
目前,俄语学院和留苏预备部的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减少。
经教育部安排,就与一街之隔的北京俄语学院,进行了合并。”
整理好写字桌上的东西,让众人坐下,他接着说:“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过来报到的情景。
当时,留苏预备部的办学规模,非常之大。
因俄语老师严重不足,学校还想方设法,特地聘请了一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苏联语言专家,到学校来代课。
后来,俄语老师不足的情况,长时间得不到缓解。
学校迫不得已,又从当时在北京工作的苏联技术专家的家属中,聘请了一部分人过来,这才解决了问题。”
蒙不迟听了,边想边问:“当时,俄语学院的毕业生,不可以过来帮忙吗?”
梁九斤点头,笑道:“的确如此。
当时中方的俄语教员,来自于全国各大院校俄文系刚毕业的学生。
其中,来的最多的,就是北京俄语学院的学生。
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昨天还是课堂上的学生,今天就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他一边擦着窗台,一边又说:“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预备部的学员们,掌握尽可能多的俄语知识,对于这些新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了。
他们的辛苦和紧张,丝毫不亚于我们这些学生。”
众人听着,频频点头。
看着窗外,他接着说:“每天,教师们的工作日程,全都安排得满满的。
除了白天讲课,下班以后,还要备课、准备教案、与学生谈话。
他们总是忙到深夜,才能休息。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对面的教师宿舍楼,家家户户的灯光,在夜里12点以前,就没有熄灭过。”
宗且示看着窗外,说道:“早知道,就让章奶奶过来,教你们俄语了!”
梁有余在宿舍里,已经坐不住。
嫌宗且示又扯出无关紧要的话题,耽误了出去玩。
于是,摇头笑道:“现在,已经是学生少、老师多了。
说这些废话,还有什么用?
再说,我儿子是复读生。
这次过来,也不用上俄语课!”
宗且示听了梁有余的话,觉得他的态度,变得非常突兀,不知道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又见梁有余的神色飘忽不定,边说边看着门外,宗且示马上明白过来。
看着梁有余,他笑了笑,便不再多说什么。
梁九斤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蒙不迟施展读心术,知道了两人的心思,故意笑道:“梁爷爷真聪明!
难怪预备部要求,九斤哥哥在7月20日之前,过来报到。
我猜,应该是让九斤哥哥,提前来办出国手续。
然后,不过今天,就直接去苏联了。”
梁九斤点头说:“不错。
等到了莫斯科,再转火车去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在时间上,就临近秋季开学了。”
梁有余听了,不耐烦,开口催道:“带我们去学校转转,你们全都磨叽死了!”
宗且示趁机笑道:“预备部的食堂,最后再去转。
转饿了,正好去吃饭。”
梁九斤摇头,笑道:“只有留苏预备部的学生,才能在食堂里吃饭。”
梁有余听了,舔了舔嘴唇,问道:“为什么呢?
我们又不是,不交钱和粮票!”
梁九斤帮他整了整衣服,说道:“留苏预备部,有一个最让同学们开心的任务。
那就是,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周恩来总理发出过一个指示。
出国留学生,不能搞得面黄肌瘦。
国家再穷,也要保证他们的健康。”
看着众人,他又说:“所以,我们在食堂吃饭,不要钱,也不要粮票。
食堂的食品,敞开供应,吃饱为止。
早餐,是六必居咸菜、油炸花生米、烧饼、花卷、油条、棒子面粥、小米粥或大米稀饭。
午餐和晚餐,都有四个菜。
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重荤。
有时,还有大对虾。
食堂边上的条桌上,还放着一个大蒸笼。
蒸笼里面,是热腾腾的大米饭和馒头,随时都可以添加。”
梁有余听了,看着宗且示,耷拉下脑袋,可怜巴巴地说道:“我也要上留苏预备部。”
宗且示见了,有样学样,也笑着说:“我也是!”
冯念初看着两人好笑,说道:“光是羡慕,有什么用?!
所以,且示,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只有成了祖国的有用人才,才能来到这里,继续深造。”
梁九斤听了点头,看着宗且示沉默不语,想再加一把火,激发他学习的热情。
于是,又说:“还有更让人羡慕的地方。
这里不仅伙食好,留苏预备生出国的装备,也是免费的。
除了藏蓝色粗呢面的丝绵大衣,浅灰色薄呢子面料的夹大衣,每人还有两套西服、一件粗线毛衣、一顶冬天的御寒帽子、6双鞋子、4件布衬衣、4条内裤、4双短袜套……
此外,每人还有一床深米黄色中等厚度的羊毛毯,以及一件浅米黄色的雨衣。
男生有几根领带,女生有一小瓶香水、一盒面油。”
宗且示听了,一脸神往。
看了看他,梁九斤接着说:“当初,作为穷学生,我一下子,就获得了足够穿戴五六年的衣物。
就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
既体会到了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关爱之情,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重担。”
宗且示听了,想知道留学苏联的事情。
于是,也不管是不是耽误时间,忍不住问道:“九斤叔叔,你拿了那么多东西,没学多长时间,就休学了吧?”
梁九斤点头,继续说:“所以,休学回国后,我对有关苏联留学生的事情,就特别关心。
最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1957年11月。
当时,毛主席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祝活动,并出席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会议期间,他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全体留苏生。
毛主席在介绍了国内的形势以后,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说到这儿,他想了想,忍不住笑了一下,又说:“由于毛泽东是湖南口音,他说的‘世界’,听上去是‘四盖’。
有一些留学生没有听懂,他老人家就专门问清了‘世界’的俄语发音,又重复了一遍:‘米尔’是你们的。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礼堂里就发出一片欢呼声:‘毛主席万岁!’”
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梁九斤顿了顿,继续说道:“让我现在,去想象当时的画面,都激动不已!
当时,我要是在莫斯科,就能见到毛主席了。”
梁有余听了,一脸神往,也跟着说道:“我也想见毛主席!”
宗且示、冯念初、蒙不迟、秦关意看着他们,也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梁九斤见了点头,笑道:“那么,我们就一起努力,好好学习。
争取每个人,都能早日见到毛主席!”
众人边聊边笑,很快就收拾好了床铺。
接着,他们又在学校里转了一圈,才去了魏公村汽车站。
不一会儿,上了车,去了阜成路白堆子的香山慈幼院。
路上,秦关意给冯念初和宗且示,简单讲了慈幼院的情况。
接着,又介绍了冷双显的家人,让他们熟悉一下,以免见面的时候出错。
半个小时过一点,众人来到慈幼院的大门口,梁九斤跑去门卫室联系。
看着宽大的校门,秦关意笑道:“比起西安门大街26号的旧校址,新的慈幼院,真的漂亮多了!”
宗且示见了,却摇着头,自言自语道:“漂亮有什么用?
学校里的食堂,能给我们吃吗?”
梁有余想了想,笑着安慰他说:“不给去食堂,我们就去柔儿家吃。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做大饼炒面,你做面炒大饼。”
冯念初听了,大笑不已,问道:“梁爷爷,这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吗?”
梁有余听了,摇头笑道:“我也不知道!
管它呢,先做一次玩玩!”
众人听了都笑。
正在这时,梁九斤问好了门卫,走过来说道:“冷静马上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