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天气彻底转暖,连风都带着股懒洋洋的劲儿。地里的麦苗铆足了劲往上窜,绿油油一片,总算让饱受春荒折磨的社员们心里多了点踏实感。技术小组的工作也在磕磕绊绊中推进,有了【因地制宜饲料优化】技能的辅助,三号试验圈的猪崽们肉眼可见地精神了不少,死亡率那根顽固的线,终于开始向着系统要求的15%缓慢而坚定地移动。
就在廖奎以为能稍微喘口气的时候,脑子里那个从不让人消停的系统,又“叮”的一声来了幺蛾子。
【趣味支线任务发布:【手艺的文艺亮相】】
【任务描述:一门扎根土地的手艺,不应只存在于圈舍与刀锋。请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将宿主掌握的核心技艺(包括但不限于劁猪、分解、兽医等)在公社集体活动中进行展示,提升手艺的知名度与亲和力。】
【任务要求:节目需包含至少一项核心技艺元素,获得现场观众普遍好评(好评率需超过70%)。】
【任务奖励:经验值,系统货币,特殊技能碎片x2,解锁【群体情绪微弱感染】被动技能。】
【失败惩罚:无(但将错失一次宝贵的文化露脸机会,并可能被李主任认为“缺乏集体荣誉感”)。】
文艺表演?展示劁猪手艺?廖奎看着系统界面,感觉自己的头风又要发作了。这系统是不是对“文艺”和“趣味”有什么误解?难不成让他上台表演个“徒手速劁小猪”,或者来段“庖丁解猪颂”?
还没等他从这离谱的任务中缓过神,公社的通知就下来了。为庆祝春耕基本结束,鼓舞士气,公社决定在五月初举办一场“红星公社春耕生产总结暨文艺汇演”!
李主任亲自点名:“技术小组最近成绩突出,这次汇演,必须出个节目!要体现出咱们公社社员战天斗地、钻研技术的精气神!”得,这下想躲都躲不掉了。
消息传来,技术小组内部顿时炸了锅。
老王头第一个跳出来,摩拳擦掌,兴奋得像是要上台领奖:“好事儿啊!露大脸的机会!咱们就演个《技术小组智斗猪瘟》,我演那个智勇双全的外联员!”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台上被掌声包围的场景。
刘寡妇则下意识地捋了捋头发,眼神往廖奎身上飘,声音带着点扭捏:“演节目啊……那……那得好好编排编排……”她心里琢磨着,这可是和廖奎同台演出的好机会,说不定能借着排练,缓和一下之前尴尬的关系,甚至……她脸上悄悄飞起两朵红云。
赵小深扶了扶眼镜,一脸“我早有准备”的表情:“文艺汇演,重在内涵!我们可以排一个反映科学养猪与封建迷信作斗争的小话剧!台词我来写!”他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将自己“理论顾问”的形象高大化了。
唯一靠谱点的陈卫红,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提议道:“单纯的表演技术动作可能太枯燥,是否可以考虑用秧歌或者快板的形式,把技术要点编成唱词?这样既通俗易懂,又有文艺性。”
廖奎听着组员们七嘴八舌、越说越不靠谱的提议,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让他动刀子行,让他上台扭秧歌、念快板?还不如让他再去跟十头虚拟病猪死磕。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系统的虚拟训练场界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悄然亮起了一个新的选项——“文艺形式辅助模拟(初级)”。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廖奎将意识沉入其中。下一刻,他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虚拟的舞台上,台下是模糊的、模拟出的观众。系统提供了几种基础的表演形式模板:快板、三句半、简易秧歌剧。他可以选择一种,然后系统会根据他输入的技术要点,自动生成粗糙的唱词或台词,并模拟排练效果。
廖奎尝试着选择了“三句半”这种形式,输入了“劁猪好处多”、“饲料要科学”、“猪崽成活高”几个关键词。系统立刻生成了一段磕磕绊绊、毫无文采可言的台词,并有一个虚拟的、面无表情的“廖奎”在台上僵硬地表演了一遍。
效果……惨不忍睹。但至少有了个方向。
从虚拟空间退出,廖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对还在争论的组员们说:“别争了。就演个‘三句半’,名字叫……《夸夸咱们的技术员》。”他把系统生成的那段粗糙台词大概说了说。
众人一听,虽然觉得这形式有点土,但好歹算个方案。陈卫红立刻发挥她的组织能力,开始分配角色:“三句半需要四个人,廖奎同志肯定要上,他是核心。王富贵同志活泼,可以负责逗趣的部分。赵小深同志有文化,负责最后那‘半句’画龙点睛。还差一个……”
她的目光扫过刘寡妇,刘寡妇立刻挺直了腰板,眼神充满期待。
“还差一个,需要有点表演基础的。”陈卫红沉吟着,“我们知青点的小王,以前在学校参加过文艺宣传队,可以请他过来帮忙。”
刘寡妇那刚刚亮起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委屈地撅起了嘴。
排练地点就设在打谷场旁边,借着傍晚收工后的时间。第一次排练,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廖奎就不用说了,让他念台词比让他分解一头猪还难,声音干巴巴的,毫无感情,眼神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全程盯着自己的脚指头。
老王头倒是放得开,可惜过于放飞自我,动作夸张得像耍猴戏,还总爱给自己加戏,把原本的台词改得面目全非,逗得偶尔路过看热闹的社员哈哈大笑,但跟节目主题完全不搭边。
赵小深负责最后那关键的“半句”,总是把握不好节奏,要么接早了,要么接晚了,或者一本正经地念出些文绉绉、让人听不懂的词,效果全无。
唯一专业的知青小王,被这三个“猪队友”搞得欲哭无泪,一遍遍地纠正他们的站位、语气、动作,感觉自己不是在排节目,而是在驯服三头野性未泯的牲口。
“廖组长!抬头!挺胸!眼神要看向观众,要有交流!”
“王富贵同志!你的动作幅度小一点!我们是夸技术员,不是演山大王!”
“赵小深同志!最后那半句要干脆利落,要有力!别拖腔拉调的!”
陈卫红在一旁看着,又是好笑又是着急,时不时上前亲自示范。刘寡妇则坐在远处的石磙上,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眼神幽怨地看着排练现场,尤其是那个取代了她位置的知青小王,心里酸溜溜的。
就在这一片鸡飞狗跳、廖奎几乎想要放弃这坑爹任务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在打谷场边缘的草垛后面,一个纤细的身影悄悄躲在那里,已经看了好一会儿。是刚从外婆家回来的张小花。她看着台上那个笨拙地念着台词、与平日杀伐果断截然不同的廖奎,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心里那点因为流言和离别而产生的芥蒂,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一些。她还是喜欢看这样鲜活、甚至有些可爱的廖奎哥,虽然……是在演这么个傻乎乎的节目。
排练在磕绊中持续着。廖奎硬着头皮,把每次排练都当成系统任务来完成,甚至晚上还会偷偷进入虚拟训练场,在那个“文艺形式辅助模拟”里反复练习。渐渐地,他的台词顺了些,眼神也敢偶尔瞟一眼台下(的虚拟观众)了。
而一场围绕着这台“三句半”的文艺汇演,正伴随着初夏的微风,悄然临近。
文艺汇演的日子,定在了一个晴朗的周末傍晚。天空澄澈如洗,西边的晚霞烧得正旺,给公社打谷场临时搭建的土台子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边。锣鼓家伙早就敲得震天响,激昂的旋律把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吸引了过来。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兴奋地尖叫;大人们则搬着自家的小马扎、长条凳,互相打着招呼,寻找最佳观看位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过年般的热闹气息。
后台(其实就是用几块旧幕布围起来的一小块地方),则是一片兵荒马乱。即将上台的演员们还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对词、整理行头。有演《白毛女》片段的女知青在咿咿呀呀地开嗓,有准备唱《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壮汉在清着喉咙,还有一群半大孩子扮演的“小民兵”在互相整理腰间的武装带。
在这片混乱中,技术小组的四人显得格外……突兀。
廖奎穿着一件洗得发白、勉强算是干净的旧褂子,下面是条打着补丁的裤子,脸上没有任何妆容(他坚决拒绝往脸上抹红),站在那里像根木桩,只有微微抿紧的嘴唇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他感觉比第一次面对县食品站马站长考核时压力还大。
老王头则兴奋得过了头,不知从哪儿弄来顶皱巴巴的八角帽歪戴着,脸上被负责化妆的女知青强行抹了两团夸张的红晕,看起来活像年画上偷吃了贡品的灶王爷。他不停地搓着手,伸着脖子往台下张望,嘴里念念有词:“好家伙,这人可真不少!李主任坐在第一排呢!瞧见没?”
赵小深倒是穿得挺像样,一身半旧的蓝色学生装,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手里还拿着那张写有台词的、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纸,口中反复默念着那最后半句,试图找到最“有力”的语调。
知青小王作为专业指导,正忙着做最后的总动员:“大家别紧张!就跟我们排练时一样!记住节奏!注意配合!廖组长,你开场一定要稳住!王大爷,您收着点,收着点!赵干事,最后那句,看我手势!”
陈卫红作为组织者之一,忙前忙后,额角见了汗,但看到廖奎他们这勉强算是整齐的阵容,还是投来了鼓励的目光。
而在幕布的缝隙间,两道截然不同的目光,也正聚焦在后台。
一道来自刘寡妇。她今天特意换上了那件压箱底的红底小白花罩衫,头发梳得一丝不乱,挤在靠近后台的观众席侧面。她的目光几乎黏在廖奎身上,眼神火热,带着毫不掩饰的倾慕和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看到廖奎那略显僵硬的样子,她恨不得冲上去给他捋捋胸口顺顺气。
另一道目光,则来自远远站在人群最后面的张小花。她依旧是那身朴素的旧衣裳,默默地站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她没有像刘寡妇那样往前挤,只是安静地看着,看着台上那个即将表演的、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廖奎。她的心跳也有些快,手心微微出汗,是为廖奎紧张,也是为自己那份无法言说的心情。她从外婆家回来几天了,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跟廖奎说上话。
“下一个节目——”报幕员清脆的声音响起,“由公社‘生产队特别技术小组’,为大家带来三句半——《夸夸咱们的技术员》!大家欢迎!”
稀稀拉拉的掌声中,夹杂着些许好奇的议论。“技术小组?演节目?”“廖奎也上台?他能演啥?”“劁猪吗?哈哈!”
幕布拉开,四人按照排练好的位置站定。强烈的汽灯光打在脸上,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和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廖奎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脑子里一片空白,排练了无数遍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
关键时刻,站在他侧后方的老王头,用胳膊肘极其隐蔽地捅了他一下。廖奎一个激灵,几乎是凭着肌肉记忆,张开了嘴,那干巴巴、毫无平仄的声音响了起来:
“春耕生产忙又忙(廖奎),”
“猪崽健康不能忘(老王头,挤眉弄眼)。“
“技术小组有妙方(赵小深,推了推眼镜)。“
“——强!(小王,猛地敲了一下手里的响板)”
第一段磕磕巴巴地过去了。台下的反应平淡,甚至有人发出了低低的哄笑。
廖奎的脸有点发烫,但开了头,后面似乎就顺了一些。他强迫自己不去看台下,只盯着远处那棵老槐树的树冠,继续念:
“劁猪手艺快准轻(廖奎),”
“猪崽长膘好心情(老王头,做了个夸张的展翅动作)。“
“科学配料摸得清(赵小深,扬了扬手中的纸)。“
“——行!(小王,响板再敲)”
台下的哄笑声似乎小了点,有人开始认真听了。
随着节目进行,台词逐渐贴近社员们的实际生活,提到了如何识别猪病、如何配制代食品等等。廖奎的声音虽然依旧没什么感情,但那实实在在的内容,开始引起了一些老庄稼把式的共鸣。老王头虽然动作依旧滑稽,但那股子朴实的欢乐劲儿,也感染了不少人。赵小深那文绉绉的词,在小王恰到好处的节奏把控下,竟然也显出几分“点睛”的效果。
当念到“猪崽成活节节高,集体财产保得牢,社员心里乐淘淘”时,台下甚至响起了零星的叫好声和掌声!
廖奎感受到台下气氛的变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眼神也不自觉地往台下扫了一眼。就是这一眼,他恰好看到了站在人群最后面,那个安静的身影——张小花。她正看着他,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温柔的笑意。
那一刻,廖奎的心跳漏了一拍,原本干巴巴的台词,似乎也注入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生气。
最后一段,四人齐声:
“技术小组办法多(合),”
“全靠大家来支持(合)!”
“争取更大好成绩(合)!”
小王猛地一敲响板,气沉丹田,吼出最后半句:
“——前进!”
节目在一种算不上精彩,但足够朴实、甚至有点憨拙可爱的气氛中结束了。
短暂的寂静后,台下爆发出了一阵热烈而真诚的掌声!尤其是李主任,笑得见牙不见眼,带头用力鼓掌。这个节目,既有技术含量,又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还带着点乡土幽默,简直太符合他的心意了!
掌声中,廖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后背都被汗湿透了。他下意识地又看向张小花的方向,却发现她已经转过身,低着头,默默地消失在了人群外围。
刘寡妇则激动得满脸放光,拼命地鼓掌,仿佛刚才在台上大放异彩的是她自己。
【叮!检测到节目《夸夸咱们的技术员》获得现场观众普遍好评,好评率超过85%!】
【恭喜宿主完成趣味支线任务【手艺的文艺亮相】!】
【任务奖励发放:经验值,系统货币,特殊技能碎片x2,解锁被动技能【群体情绪微弱感染】!】
【技能说明:当宿主在进行公开性技术展示或宣讲时,此技能将被动激活,微弱提升听众对宿主所传达技术内容的接受度和信任感。】
成功了!廖奎看着系统提示,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虽然过程鸡飞狗跳,但这坑爹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他和其他组员一起,在掌声中鞠躬下台。老王头兴奋地搂着廖奎的肩膀:“奎子!瞧见没?咱们火了!以后咱技术小组就是公社的文化标杆了!”
赵小深也一脸兴奋:“没想到效果这么好!看来文艺宣传的力量确实强大!”
廖奎却没有太多喜悦,他的目光还在人群中搜寻着那个悄然离去的身影。这场文艺汇演,对于他,对于技术小组,似乎不仅仅是一次任务,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许多隐藏在日常生活下的微妙情感与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