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城内的粮仓前,百姓们排着长队,手里拿着空粮袋,脸上满是期待。邓艾站在粮仓门口,亲自给百姓们分粮,每袋粮都装得满满的。“老丈,您家有五口人,这是三石粮,够吃两个月了。”邓艾把粮袋递给李老汉,笑着说。
李老汉接过粮袋,激动得直发抖:“邓大人,谢谢您!谢谢您!司马懿在的时候,咱们连粥都喝不上,现在终于能吃饱饭了。”
邓艾拍了拍他的肩:“老丈,这是朝廷应该做的。以后咱们还要分地,教大家种新的粮种,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百姓们纷纷叫好,队伍里的气氛越来越热闹。有个年轻的妇人抱着孩子,走到邓艾面前,跪下磕头:“邓大人,求您救救我的丈夫吧!他被司马懿抓去当壮丁,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
邓艾连忙扶起她:“大嫂,你别着急,我们已经派人去查了,只要找到你丈夫,就会立刻送他回来。你先带着孩子去屯子住下,那里有吃的,有住的,还能照顾孩子。”
妇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忙道谢。邓艾让人把她送到永乐屯,还安排了个农妇帮她照顾孩子。
接下来的几天,邓艾忙着做三件事:一是清查陈仓城内的司马懿残余势力,凡是主动归顺的,一律既往不咎;二是统计流民数量,安排他们去周边的屯子住下,分给他们土地和种子;三是修复城内的房屋和农田,让百姓们尽快恢复生产。
赵广则忙着整顿陈仓的城防,他把投降的司马懿士兵编进队伍,教他们操练,还派人去长安请旨,请求朝廷给他们分地,让他们安心服役。有个投降的士兵叫周平,对赵广说:“将军,俺们早就不想打仗了,要是能有块地,俺们愿意一辈子跟着朝廷,守护陈仓。”
赵广点头:“放心,朝廷不会亏待你们。只要你们好好打仗,好好种地,将来还能把家人接来,在这里安家落户。”
士兵们听了,都很开心,操练起来也格外卖力。陈仓的城防,渐渐恢复了元气。
而长安的马谡,接到邓艾和赵广的奏折后,立刻上书刘成,请求朝廷在雍州推行“新均田制”——凡是归顺的流民和投降的士兵,都能分到八亩地,还能免三年赋税。刘成很快就批准了,还下旨,让邓艾担任雍州刺史,赵广担任雍州将军,共同治理雍州。
邓艾和赵广接到圣旨后,立刻在雍州各城张贴《新均田制告示》。百姓们看到告示,都很开心,纷纷去官府登记,领取土地和种子。永乐屯的李老汉,分到了八亩地,还领到了新的粮种,他对邓艾说:“邓大人,俺这辈子都没想过能有自己的地,您放心,俺一定好好种,多打粮,支援朝廷!”
邓艾笑着说:“老丈,这地是朝廷给你的,也是你自己的。只要好好种,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就在雍州渐渐恢复秩序的时候,漠北传来消息——司马昭在轲罗延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两千人的骑兵,开始袭扰凉州边境。马岱接到消息后,立刻率军迎敌。他对副将说:“司马昭这是想报仇,咱们不能让他得逞。这次一定要打疼他,让他再也不敢来袭扰。”
副将点头,和马岱一起率军出发。他们在凉州的武威郡设下埋伏,等司马昭的骑兵进入埋伏圈,就发起进攻。司马昭的骑兵虽然勇猛,却不是马岱的对手,没一会儿就被击溃了。司马昭带着几百残兵,逃回漠北。
马岱看着远去的司马昭,心里满是不屑:“就这点本事,还想报仇?”他让人加强凉州边境的防御,还派人去漠北联络乌孙、月氏,让他们协助监视司马昭的动向。
消息传到雍州,邓艾对赵广说:“司马昭虽然败了,但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加强雍州和凉州的联系,互相支援,防止他再来袭扰。”
赵广点头:“放心,我已经派人去凉州了,和马将军约定,一旦有动静,就互相通报。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不怕司马昭搞小动作。”
邓艾看着雍州的田野,心里满是欣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雍州的百姓们终于能安居乐业了,农田里长出了新的庄稼,城墙上的旌旗迎风飘扬,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诸葛亮的遗策,离不开朝廷的支持,更离不开百姓的信任。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雍州,守护好季汉的江山,不让百姓们再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