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的葬礼过后,长安的政务重心渐渐向诸葛亮和马谡倾斜。司马懿则带着司马昭前往雍州赴任,他的“雍州别驾”虽无兵权,却掌管着曹魏旧部的登记与安置——这个职位看似普通,却是收拢人心的关键。
雍州太守府的偏厅里,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满桌的旧部名册上。司马懿手指拂过“王基”“夏侯和”“邓艾”等名字,眉头微蹙:“这些人都是曹爽旧部,归降后虽未被清算,却因‘降将’身份被边缘化,有的甚至连俸禄都不够养家,难怪王基能轻易煽动他们。”
司马昭站在一旁,递过一杯热茶,补充道:“父亲,我昨日整理名册时发现,这些旧部中,有三成懂粮道管理,四成熟悉军务,还有两成擅长水利——季汉正缺这类人才,若能妥善安置,不仅能稳定雍州,还能为季汉所用。”
司马懿接过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观察得很仔细。季汉官员虽懂仁政,却对曹魏旧部的专长不了解,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帮他们解决难题,让他们知道,跟着咱们,比跟着季汉的官员更有出路。”
第二天一早,司马懿就在太守府外设了“旧部接待处”,门前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凡曹魏旧部,无论官职高低,皆可申诉困难,共谋安置”。消息传开,第一个来的是夏侯和——他曾是曹爽的参军,归降后只得了个“中郎”的闲职,家里有老母亲和五个孩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司马大人,”夏侯和躬身行礼,语气局促,“在下想求个差事,哪怕是管粮仓、抄文书也行,只要能让家人吃饱饭。”
司马懿连忙扶起他,笑着说:“夏侯兄不必多礼。你当年在曹爽麾下掌管军中文书,心思缜密,正好雍州需要人整理旧部档案,这个差事就交给你,俸禄按‘参军’标准发放,每月再加两石粟米,够你家用了。”
夏侯和又惊又喜,眼泪都快掉下来:“多谢司马大人!在下定当尽心尽力,绝不辜负您的信任!”
接下来几日,旧部们纷纷前来,司马懿都一一妥善安置:王基熟悉粮道,让他协助管理雍州军屯粮仓;邓艾懂水利,派去监督水渠挖掘;会打仗的,则编入预备役,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俸禄比之前提高了三成。
司马昭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记录旧部的需求与专长,整理成《雍州旧部人才册》。有一次,邓艾来申诉,说自己提出的“梯田种植法”被季汉农师驳回,司马懿让司马昭把“梯田法”详细记录下来,亲自带着去见雍州太守:“邓艾的方法虽新,却适合雍州山地,不如让他在陈仓附近试种,若收成好,再推广不迟。”
太守同意后,邓艾果然不负所望,试种的梯田粟米产量比普通农田高了两成。邓艾特意带着新收的粟米来感谢司马懿,语气激动:“司马大人,若不是您,我的法子永远没人肯试!您放心,以后我一定好好推广梯田,让雍州百姓多收粮!”
司马懿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是你自己的本事,我只是帮你递了句话。以后有好法子,尽管提,我帮你引荐。”
看着父亲轻松拢住人心,司马昭心里渐渐明白:想要让人信服,不仅要给好处,还要懂得尊重他们的才干。他把这些感悟记在册子上,末尾加了一句:“用人者,当知其长,予其位,信其能,方得人死力。”
而长安的诸葛亮,自从蒋琬去世后,便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政务与南征筹备上。他常常熬夜修改《南征方略》,有时趴在案上就睡着了,醒来后揉了揉眼睛,又继续动笔。马谡看在眼里,多次劝他休息,诸葛亮却总说:“南征事关一统天下,不能耽误。我还撑得住。”
这天,诸葛亮正在书房修改东吴兵力分布图,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他急忙用手帕捂住嘴,拿开时,手帕上已溅了点点暗红的血。侍从见状,吓得连忙去请医匠,诸葛亮却摆了摆手:“别声张,免得陛下担心。把幼常叫来,我有话跟他说。”
马谡赶来时,看到诸葛亮苍白的脸色和案上的血帕,心里一阵发酸:“丞相,您都咳血了,还不休息!南征的事,有我和陛下呢,您放心养病!”
诸葛亮笑着摇头,从案上拿起《南征方略》,递给马谡:“我这身体,自己清楚。这方略里记了东吴的粮道弱点——他们的粮草主要靠长江水运,咱们可以派水师在赤壁附近设伏,截断他们的粮道。另外,东吴的武陵郡有五溪蛮,他们不满孙皓的压迫,你派使者去联络,许他们‘免三年赋税’,让他们在东吴后方作乱,牵制兵力。”
他顿了顿,又指着“荆州出兵”一栏说:“魏延勇猛,但有时过于急躁,你要多提醒他,不可冒进。交州的陈到熟悉水战,让他从海路进攻广州,与荆州军形成夹击之势。”
马谡接过方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丞相,您放心,臣一定按您的吩咐办,绝不会出任何差错!您好好养病,等南征成功,臣亲自把捷报送来给您看!”
诸葛亮点头,闭上眼睛,缓缓靠在椅背上:“好……我等着……季汉一统天下的那天……”
刘成得知诸葛亮咳血后,立刻赶来丞相府。看到诸葛亮疲惫的样子,刘成心里一阵刺痛:“孔明,你别再硬撑了!南征可以缓一缓,你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诸葛亮睁开眼,看着刘成,语气坚定:“陛下,南征不能缓。孙皓残暴,东吴百姓早已不满,这是最好的时机。我若倒下,还有幼常,还有赵云、魏延……季汉的根基不会动摇。但若是错过了时机,再想一统天下,就难了。”
刘成知道劝不动他,只好让人每天送些滋补的汤药,又下令让马谡多分担政务,尽量让诸葛亮少熬夜。可诸葛亮依旧坚持每天查看南征筹备进度,有时还亲自去军营视察士兵训练。
赵云从雍州赶回长安时,特意去看望诸葛亮。看到老战友憔悴的样子,赵云心里很不是滋味:“孔明,你放心,南征时我愿率军为先锋,定能攻破东吴的城门,早日完成一统大业!”
诸葛亮笑着点头:“子龙,有你在,我放心。只是你也要注意身体,别像我一样,老了才知道后悔。”
赵云重重点头,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平定东吴,让诸葛亮能安心养病,看到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
而雍州的司马懿,很快就得知了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他站在窗前,望着长安的方向,眼神深邃。司马昭走进来,轻声问:“父亲,诸葛亮病重,南征或许会推迟,咱们要不要加快收拢旧部的速度?”
司马懿摇头,语气沉稳:“不急。季汉根基未稳,咱们现在羽翼未丰,若操之过急,只会引火烧身。等南征开始,朝廷注意力都在东吴,咱们再慢慢壮大——记住,隐忍方能成事。”
司马昭点头,把手中的《雍州旧部人才册》递给父亲:“父亲,这是最新整理的册子,已有五百余名旧部愿意追随咱们,其中不乏懂军务、善谋略之人。”
司马懿接过册子,指尖在名字上轻轻划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长安的风,吹过雍州的麦田,吹过诸葛亮的书房,也吹过司马父子的偏厅——季汉的南征即将拉开序幕,而曹魏旧部的势力,也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