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的战事进展得很顺利——魏延率军攻打雍州的西大门,当地百姓因为曹魏赋税重,纷纷响应,不少人还主动给季汉军队带路;陈到在荆州牵制曹魏援军,让他们没法去支援雍州;张嶷的粮运也很顺畅,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不到一个月,魏延就拿下了雍州的三座县城。
消息传到洛阳时,刘成(刘备)和诸葛亮正在丞相府和马谡商议后续的治理计划。诸葛亮看着奏报,笑着对马谡说:“幼常,你之前建议的‘攻心’和‘军屯’很管用,现在拿下了三座县城,你拟个治理章程,比如怎么安抚百姓、怎么开展军屯、怎么设置官员,将来雍州全境拿下后,就能直接用了。”
马谡点点头,立刻拿出纸笔,开始写章程。刘成看着诸葛亮,发现他最近有意把很多事务都交给马谡处理,比如雍州的治理、北伐的粮草调度,甚至连西域的商道事务,都让马谡牵头,诸葛亮只在旁边指点。
等马谡写完章程,诸葛亮看了看,只改了几个小地方,就说:“很好,这个章程可以发下去,让魏延和当地官员按章程办。幼常,以后雍州的治理就交给你负责,有什么事直接跟陛下汇报,不用再经过我了。”
马谡愣了一下:“丞相,这……这太重要了,我怕我做不好。”
诸葛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交州的流民安置、西域的商道调解、北伐的粮草调度,你都处理得很妥当。雍州的治理虽然重要,但你肯定能应付得来。我老了,以后这些事,就得靠你们年轻人了。”
刘成也笑着说:“幼常,丞相是想让你多担担子,你就放心去做,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我和丞相。”
马谡看着诸葛亮和刘成信任的眼神,心里一阵温暖,连忙领命:“臣遵旨!一定把雍州的治理做好!”
接下来的几个月,马谡果然没让人失望——他派人去雍州的三座县城,按章程安抚百姓,给流民分土地、送种子;组织士兵开展军屯,不到两个月,就开垦了两千亩荒地;还在县城里设立了学校,教百姓们学汉话、学中原的农事技术。
诸葛亮偶尔会去雍州视察,看到县城里百姓安居乐业,军屯的庄稼长势良好,学校里传来读书声,心里很是欣慰。他对刘成说:“陛下,幼常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将来我要是不在了,季汉的政务交给他,我也能放心了。”
刘成知道诸葛亮是在为将来做打算,心里虽然有些担心诸葛亮的身体,但也为马谡的成长感到开心。他说:“孔明,你别想太多,咱们还要一起看幼常把季汉治理得更好,一起看北伐成功,一统天下呢。”
那天晚上,丞相府的书房里,诸葛亮和马谡又聊到很晚。诸葛亮把自己珍藏的《兵法》和《政务纪要》都交给了马谡,说:“这两本书是我一辈子的心血,里面记了我处理军务和政务的经验,你拿去好好看,将来肯定用得上。”
马谡双手接过书,眼眶有些发红:“丞相,您放心,晚辈一定好好学,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刘成站在书房外,看着里面的灯火,心里一阵安稳。他知道,诸葛亮正在平稳地把权力交给马谡,季汉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因为诸葛亮的去世而陷入混乱。而书房里的马谡,正借着烛光,认真地翻看《兵法》,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虽然越来越重,但也越来越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