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夜晚,月色朦胧。司马昭独自一人,来到城外的一处破庙,里面早已等候着几个人——都是他父亲司马懿的旧部,如今分散在幽州各地任职。
“公子,咱们什么时候动手?”一个旧部急切地问,“现在中原遭遇蝗灾,轲比能又在草原蠢蠢欲动,正是咱们起兵的好机会!”
司马昭摇摇头,眼神深邃:“现在还不是时候。赵云的大军就在幽州,咱们的兵力太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而且,父亲还在洛阳被软禁,咱们要是起兵,父亲肯定会有危险。”
另一个旧部问:“那咱们就一直等下去吗?季汉的势力越来越强,再等下去,咱们就更没有机会了!”
“不用急。”司马昭说,“我已经在暗中联络中原和凉州的曹魏旧部,只要咱们能聚集足够的兵力,再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刘备、诸葛亮去世,或者季汉遭遇更大的危机,咱们就能一举起兵,恢复曹魏的江山。”
他顿了顿,又道:“你们继续在幽州任职,暗中发展势力,收集赵云的军情;我则会想办法回到洛阳,接近父亲,保护他的安全。咱们各司其职,等待时机。”
旧部们点点头,纷纷离去。司马昭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知道,只要这些旧部还在,他的希望就还在。
可司马昭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诸葛亮派来的密探看在眼里。密探连夜写了密信,送往洛阳。诸葛亮接到密信后,脸色凝重——他早就怀疑司马昭心怀不轨,如今终于证实了。
“陛下,司马昭暗中联络曹魏旧部,野心不小啊!”诸葛亮对刘备说,“咱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防止他叛乱。”
刘备皱着眉问:“那咱们该怎么办?把他召回洛阳软禁起来?还是直接杀了他?”
“都不行。”诸葛亮说,“司马昭现在在幽州表现良好,深得赵云信任,若是咱们贸然软禁或杀了他,会引起曹魏旧部的恐慌,甚至可能逼他们提前叛乱。咱们不如先将他召回洛阳,任命他为光禄勋,留在京城任职——这样既能监视他的动向,又能让他远离幽州的旧部,断了他的臂膀。”
刘备点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传朕旨意,召司马昭回洛阳,任光禄勋,协助处理朝政。”
司马昭接到圣旨后,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诸葛亮肯定发现了自己的小动作,这是要将他调回洛阳监视起来,他不能就此答应,这样他就失去了赵云的保护。可他没有理由拒绝,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赵云,前往洛阳。
回到洛阳后,司马昭表面上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暗地里却更加谨慎地联络旧部。他知道,诸葛亮在盯着他,他不能再露出破绽,要表现得已经完全归顺刘备,不能再让任何人看出他有二心,因此他必须更加小心,才能等待到合适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