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粮仓里,刘备正蹲在麦堆前,手里拿着一把麦子,跟老农张大爷聊得热火朝天。“张大爷,您看这麦子,颗粒饱满,是不是今年的收成特别好?”
张大爷捋着胡子,笑着说:“陛下,今年风调雨顺,麦子收成确实好。不过要想磨出好面粉,还得选这种颗粒大、颜色黄的麦子,您手里拿的就是最好的。”
刘备赶紧把麦子收好,还掏出个小本子记下来:“朕知道了,回头跟孔明说,让他前线的士兵多吃点好面粉,补充体力。”
旁边的蒋琬看着这场景,有点哭笑不得——自从上次处理了贪污的官员,刘备就天天来粮仓,跟老农学怎么选粮食,怎么储存,活脱脱成了个“农业顾问”。
“陛下,运粮的队伍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您下令出发了,”蒋琬递过一份名单,“这次有五千民夫,还有两百辆木牛流马,能运三万石粮食到潼关。”
刘备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麦粉,笑着说:“好!让民夫们路上小心,多带点干粮和水,别让他们饿着肚子赶路。对了,给孔明写封信,告诉他怎么选好麦子,让他也尝尝成都的好面粉。”
蒋琬忍不住笑:“陛下,丞相是读书人,说不定还不知道怎么选麦子呢,您这封信正好帮了他。”
刘备哈哈一笑:“朕这也是跟张大爷学的,活到老学到老嘛!对了,棉衣赶制得怎么样了?快入冬了,前线的士兵们肯定冷。”
“已经赶制了一万件,”蒋琬回答,“还特意给羌兵做了加厚的,他们习惯了暖和,怕受不了北方的冬天。不过羌兵的个子高,衣服得做得大一点,裁缝们还在加班赶工。”
刘备点点头,又想起一件事:“对了,让工匠们多做几个小木牛流马,给前线的士兵们当玩具,他们想家的时候,看看小木牛,就跟看见家人一样。”
蒋琬赶紧应下:“陛下放心,已经在做了,还会在木牛上刻上‘汉’字,让士兵们知道,咱们是为了大汉打仗。”
正说着,甘皇后派人来送点心——是她亲手做的麦饼,还夹了点芝麻,特别香。刘备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说:“皇后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你们也尝尝,这比宫里的点心还好吃。”
蒋琬接过麦饼,尝了一口,确实好吃:“陛下,皇后娘娘真是贤淑,还惦记着前线的士兵和运粮的民夫。”
“朕跟皇后都惦记着他们,”刘备的语气严肃起来,“前线的士兵在打仗,后方的咱们就得把后勤做好,别让他们分心。等拿下洛阳,咱们就不用再打仗了,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张大爷在旁边听着,激动地说:“陛下,俺们都相信您!等您统一天下,俺们就安安心心种庄稼,再也不用怕打仗了!”
刘备握着张大爷的手,认真地说:“张大爷,您放心,朕一定会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当天下午,运粮队伍就出发了,民夫们扛着粮食,推着木牛流马,浩浩荡荡地往潼关方向走。有个民夫说:“陛下都这么关心咱们,咱们一定把粮食安全送到前线,让士兵们好好打仗!”
成都的城楼上,刘备看着运粮队伍远去的背影,心里琢磨着:孔明,你在前线好好打仗,朕在后方给你当后盾,咱们一起努力,早日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