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集团在荆南的急速扩张,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传到了江东。
柴桑,孙权府邸。
周瑜站在堂下,脸色因愤怒和伤势(他在攻打南郡时中箭)而显得有些苍白,语气激动:“主公!刘备,织席贩屦之徒,侥幸借我东风,得破曹操,方能存身!如今竟趁我军与曹仁在江陵血战之际,不费吹灰之力,尽收荆南四郡,坐享其成!其地已广,其势已成,若再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鲁肃在一旁,面露忧色,却持不同意见:“公瑾此言差矣。曹操虽败,实力犹存,仍是头号大敌。若此时与刘备反目,则曹操必卷土重来,我江东危矣!孙刘联盟,乃是抗曹根本,不可轻毁。且刘皇叔乃汉室宗亲,取荆州之地,名正言顺。”
张昭等文臣则大多倾向于周瑜的观点,纷纷进言:“刘备枭雄也,有关、张、赵、黄之勇,今又得诸葛亮、高顺等为谋,若据有荆州,如虎添翼,他日必为我江东之患!”
“当初借荆州之地与他容身,已是仁至义尽,如今其竟欲尽吞荆州,贪得无厌!”
孙权高坐其上,碧眼微眯,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心中权衡利弊,难以决断。他既忌惮刘备坐大,又深知曹操的威胁未除,更需要刘备在西线牵制曹军。更重要的是,当初“借荆州”之说,更多是鲁肃为了联合刘备而提出的策略,实际上荆州大部当时在曹操或刘表旧部手中,并非江东固有领土。如今刘备自己打下荆南,若强行索取,于理有亏,且可能引发战争。
“好了。”孙权终于开口,压下堂下的争论,“刘备虽得荆南,然北面南郡、襄阳等要地尚在曹仁手中,其势未稳。当务之急,是催促进兵,尽快攻克江陵,将曹操势力彻底逐出南郡!至于刘备……子敬,你可再去一趟,一则贺其得荆南,二则……重申盟好,并商议荆州之事,探其口风。”
孙权的决定,暂时压下了江东内部的激进声音,但猜忌的种子已经埋下。
与此同时,荆州襄阳。曹仁在江陵苦苦支撑,抵挡周瑜的猛攻,同时不断向许都求援。
许昌,丞相府。曹操的头风病稍愈,看着荆州送来的战报和求援信,脸色阴沉。赤壁之败的耻辱犹在眼前,如今刘备趁机坐大,更让他如鲠在喉。
谋士程昱道:“丞相,刘备据有荆南,又与东吴联盟,其势已成。若再令其稳固,则难制矣。当速派援军,助子孝(曹仁)守住南郡,同时……”他压低了声音,“或可遣密使,设法离间孙、刘。此二人,联盟本就脆弱,各有算计,只需稍加撩拨,必生隙罅!”
曹操眼中寒光一闪,点了点头:“仲德之言,正合吾意。援军要派,离间之计,亦要行!绝不能让刘备与孙权安稳下去!” 他看向南方,冷冷道,“刘玄德,汝这织席贩履之辈,也配与吾鼎足?待我缓过气来,必报赤壁之仇!”
北方的曹操,东方的孙权,都将目光投向了荆州,投向了那个刚刚站稳脚跟的刘备集团。表面的平静之下,政治与军事的暗流,已开始疯狂涌动。一场围绕荆州归属的更大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刘备与诸葛亮,又将如何应对这错综复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