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闷热而漫长。
公社大院角落里那间属于诛皎的办公室兼宿舍,窗户大开,却透不进一丝凉风,只有恼人的蚊虫绕着昏黄的煤油灯飞舞。
诛皎独自坐在桌前,赤着上身,肩膀上搭着一条湿毛巾,额头上沁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摊开在桌面的信纸和几张皱巴巴的报纸上。
信,是伊万诺夫最新的来信。
报纸,是近期省报和《参考消息》上一些关于国际形势的报道和评论员文章。
煤油灯的光晕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映在斑驳的土墙上,如同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绪。
伊万诺夫的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简短,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欲言又止的压抑和前所未有的疏离感。
信中不再有以往那种对技术交流的热忱探讨,也没有了对官僚作风的抱怨,只剩下几句干巴巴的问候。
以及一句含糊的提及——“……近期工作调动频繁,许多既定的交流计划可能面临调整,未来通信或许会不太方便,望你保重……”
“工作调动频繁”、“交流计划调整”、“通信不便”……
这些看似平常的词汇,组合在一起,落在诛皎眼中,却如同一声声惊雷!
他猛地站起身,抓起旁边那几张《参考消息》。
上面的文章,措辞依旧保持着“兄弟党”、“社会主义阵营”的基调,但细品之下,却能察觉到一丝微妙的变化。
对一些国际事件的评论,不再像过去那样与苏联完全同步,隐约有了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判断。
在提及苏联对某些地区的政策时,用词也变得谨慎而保留,甚至在某些不起眼的角落,出现了对“大国沙文主义”的隐晦批评。
这些迹象,普通民众或许毫无察觉,甚至许多基层干部也未必在意。
但诛皎不同!
他拥有着超越这个时代近七十年的先知!
他清楚地知道,就在不久之后,那看似牢不可破的“兄弟”关系将出现巨大的裂痕,最终走向彻底破裂!
援华专家将大规模撤离,成千上万份合同和项目将被单方面撕毁,关键的技术资料和设备供应将被骤然掐断!
那将是一场对襁褓中的新中国工业体系的致命打击,许多刚刚起步的重大项目将陷入瘫痪,许多领域的技术发展将因此停滞十几年!
前世,他只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只能在异国他乡从报纸上零星的报道中,感受到祖国的阵痛和艰难。
而这一世,他身在其中,他亲眼看到了伊万诺夫这样的普通专家对技术交流的真诚,也预见到了那即将到来的、冰冷无情的断崖式切割!
“快了……就快了……”诛皎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夜空,只有远处村庄零星的几点灯火,在闷热的夜色中顽强地闪烁。
一股巨大的紧迫感,如同这夏夜的闷热一样,死死地包裹着他,几乎让他窒息。
他知道历史的走向,他知道那扇曾经短暂打开的、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的窗口,正在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关闭。
留给中国,留给他可以利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必须做点什么!
绝不能坐视这一切发生,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再次被技术封锁的枷锁困住!
可是,他能做什么?
他只是一个公社的副社长,人微言轻。
直接向上级预警?且不说会不会被当成危言耸听,甚至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烦躁地在狭小的房间里踱步,汗水顺着脊梁沟流下,湿透了裤腰。
目光无意间扫过桌上伊万诺夫的信,又掠过那些报纸。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他的脑海。
窗口期!最后的窗口期!
在关系彻底破裂之前,在对方彻底收紧技术出口和资料交流之前,还存在一个短暂而模糊的缓冲期!
这个时期,一些非核心的、民用的技术资料,或许还能通过某些渠道获取。
一些像伊万诺夫这样对华友好、或者对技术本身抱有执着信念的专家,或许还愿意进行一些私下的、有限的交流。
这就是机会!
一个利用私人关系和国家尚未完全破裂的表面文章,为国家抢救、储备一些关键技术和资料的最后机会!
他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
他想到了桃园空间里那些浩如烟海的技术资料。
那些东西太超前,不能直接拿出来。
但是,他可以凭借对那些资料的理解,结合这个时代的需求,精准地判断出哪些是苏联拥有、而中国急需且即将被封锁的“卡脖子”技术!
然后,利用伊万诺夫这条线,利用这最后的窗口期,想办法把它们弄到手!
轻工业设备图纸?农业机械改进技术?甚至是一些基础性的材料科学、精密加工方面的入门资料?
这些东西,在苏联或许不算最顶尖的机密,但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每一份都可能是点燃技术突破的火种!
思路一旦打开,各种想法便纷至沓来。
他重新坐回桌前,铺开纸张,拿起笔,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飞快地记录。
他列出了一个初步的清单,上面写着他能想到的、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可能通过非官方渠道获取、并且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资料类别。
他的字迹因为激动而略显潦草,但思路却无比清晰。
这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前世的遗憾,不仅仅是为了兑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守护誓言。
这更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恩怨和乡土情怀的、更为宏大的责任与使命。
他或许无法改变历史的大势,但他可以在这大势之下,利用自己重生的优势和桃园空间的辅助,为国家,为这个他深爱的、正在艰难崛起的民族,尽可能多地储备一些“粮食”,一些足以支撑其在未来风雨中走下去的技术“粮食”!
夜,更深了。
蚊虫依旧在不知疲倦地飞舞。
但诛皎心中的烦躁和闷热,却已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坚定所取代。
他感知到了那即将到来的剧变。
他也找到了自己在这场剧变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这注定是一条充满风险、遍布荆棘的隐秘之路。
但他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