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二年的春节,脚步渐近。
一场纷纷扬扬的瑞雪,将百家镇装点得银装素裹,也给忙碌了一年的农人们带来了难得的休憩和准备过年的闲暇。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被一阵由远及近的锣鼓声和喧哗声打破。
“来了!来了!送光荣匾的队伍来了!”
不知是谁在村口喊了一嗓子,整个诛家村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沸腾起来。
村民们纷纷从温暖的屋子里探出头,裹紧棉袄,趿拉着鞋,兴奋地涌向村中的主干道。
诛皎正和陈兰兰在自家院里清扫积雪,闻声也放下了扫帚。
陈兰兰脸上浮现出激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思念,她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
诛皎握住她冰凉的手,温声道:“走,我们也去看看。”
村道上,一支由镇干部、民兵和少先队员组成的队伍,正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走来。
队伍最前方,两人小心翼翼地抬着一块用红绸覆盖的长方形物事,在白雪的映衬下,那红色显得格外鲜艳夺目。
村长早已穿戴整齐,带着村委干部们迎了上去,脸上笑开了花。
镇里的宣传干事站在磨盘上,拿着铁皮喇叭,声音洪亮:
“乡亲们!静一静!今天,咱们代表政府,代表部队,来给咱们诛家村的军属们,送‘光荣之家’牌匾来了!”
“咱们诛家村的子弟,在前线英勇杀敌,保家卫国,是咱们全村的光荣!他们的家人,默默支持,无私奉献,同样光荣!”
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瞬间响起,震得树梢上的积雪簌簌落下。
“下面,念到名字的军属,请上前接受牌匾!”
干事拿出名单,大声念诵:
“陈大壮家!”
陈父陈母在人群的簇拥和注视下,激动得手脚都有些不知该往哪里放。
陈母更是眼圈泛红,用袖子不住地擦拭眼角。
两名少先队员上前,恭敬地行了个队礼,然后小心翼翼地揭开红绸。
一块漆黑的木匾显露出来,上面用遒劲的金色字体刻着四个大字——“光荣之家”,右下角还有落款和日期。
牌匾被郑重地交到陈父陈母手中。
老两口颤抖着手接过这沉甸甸的荣誉,嘴唇哆嗦着,连声说着:“谢谢政府!谢谢领导!”
“铁柱家!”
“二牛家!”
……
一声声点名,一块块牌匾,被送到了一户户军属手中。
每一户军属接过牌匾时,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光荣,还有对远方亲人的深深牵挂。
周围的村民们无不投以敬佩和羡慕的目光。
“光荣之家”,在这个年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军属家庭在社会上备受尊崇的象征。
授匾仪式结束后,军属们捧着牌匾,在村民的祝贺声中,欢天喜地地回家,准备将牌匾悬挂在自家大门最显眼的位置。
热闹渐渐散去,但诛皎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他深知,荣誉背后,是军属家庭实际面临的困难。
壮劳力参军,家里的田地、重活,都压在了老人、妇女和半大孩子身上。
光有荣誉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帮扶。
第二天一早,诛皎就找到了村长。
“村长,光荣匾挂上了,是喜事。但铁柱他们家的地,开春了谁去翻?大壮家的屋顶,去年就说有点漏雨,得趁雪停了修一修。咱们不能光让军属光荣,也得让他们家里的事不落下。”
村长连连点头:“是这么个理!皎子,你说咋办?”
“组织个帮工队吧。”诛皎早有打算,“咱们村里的青壮年,轮流去军属家帮忙,干些力气活。我带头。”
说干就干。
诛皎立刻召集了村里一批和他关系好、又有力气的年轻人,说明了想法。
大家一听是帮军属,都没有二话,积极响应。
于是,在年关前的这段日子里,诛家村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诛皎带着他的帮工队,今天出现在陈大壮家,帮着陈父将院墙加固,把水缸挑满。
明天又出现在铁柱家,帮着铁柱娘将地窖里的红薯收拾整齐,把过年要用的柴火劈好。
后天,他们又扛着梯子,拿着工具,去给二牛家修补漏雨的屋顶。
诛皎心思细腻,不仅干重活,还会留意军属家的其他难处。
看到孙家奶奶眼神不好,纳鞋底费劲,他便让陈兰兰组织妇女们轮流去帮忙。
得知李家婶子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忙得脚不沾地,他便安排人时常过去帮着照看孩子,让她能喘口气。
他做的这一切,并非为了表现,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那些军属们,捧着“光荣之家”的牌匾,看着诛皎带着人忙前忙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
陈母拉着诛皎的手,老泪纵横:“皎子,多亏了你啊!大壮不在家,家里这些事,要不是你……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咋办……”
铁柱爹拍着诛皎的肩膀,声音哽咽:“好孩子!铁柱有你这样的兄弟,是他的福气!他在前线也能安心了!”
其他军属也纷纷表达着谢意,看向诛皎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信赖。
诛皎只是憨厚地笑笑:“叔,婶,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铁柱、大壮他们在前线流血牺牲,咱们在后方,帮把手是应该的。咱们是一家人。”
朴实的话语,却暖透了军属们的心。
村里其他人看到这一幕,也对诛皎更加敬佩。
这个年轻人,有本事,有担当,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村庄里年味渐浓。
家家户户门上开始贴春联、挂灯笼。
而那些悬挂着“光荣之家”牌匾的门楣,在红彤彤的春联和灯笼映衬下,显得更加庄严、夺目。
那不仅是一块木匾,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责任的体现,以及一个村庄,对保家卫国者及其家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温暖的守护。
诛皎站在村中,看着那一块块闪耀的“光荣之家”,心中充满了平静的力量。
守护,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