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自皇宫出来,并未立刻回府,而是先去了三皇子府邸述职——毕竟他名义上还是三皇子府的文学侍从。
三皇子赵泓早已得知消息,亲自在府门迎接,执手相谈,言语间满是激赏与倚重,又叮嘱他好生休整,日后常来走动。
贾环恭敬应下,言谈间分寸拿捏得极好,既不失臣属之礼,又透着几分亲近,令赵泓十分受用。
辞别三皇子,马车才辘辘驶向荣国府。待到府门前,已是夕阳西下时分。
早有眼尖的小厮飞奔入内通报:“三爷回来了!三爷回来了!”
一时间,整个荣国府都似活了过来。贾环甫一下车,便见黑压压一群人已候在二门外。贾母被鸳鸯搀着,站在最前,
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李纨、赵姨娘等紧随其后,再后面便是宝玉、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等一众姊妹并丫鬟仆妇,人人脸上皆带着或激动、或好奇、或与有荣焉的神色。
贾环忙快步上前,撩袍便欲行大礼:“不肖孙儿归来,给老祖宗请安!”
“快起来!快起来!!”贾母未等他跪下,便一把拉住,上下打量,
见他虽清减了些,但眉宇间更多了几分沉稳坚毅之气,“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些日子…可苦了你了!”
王夫人亦上前,语气复杂,:“环哥儿辛苦了,瞧着…倒是更精神了。”
贾环一一与各位长辈见礼,态度恭谨,并无半分骄矜之色。
轮到宝玉时,宝玉早已按捺不住,上前拉住他的手,又喜又叹:“环兄弟!你可算回来了!听说你在南边…真是…真是…”
他一时不知如何形容,只用力拍着贾环的肩膀。
贾环微笑:“二哥哥,我回来了。家中…一切可好?”
“好!都好!”宝玉连连点头。
叙话间,贾环的目光才似不经意般,扫过站在姊妹群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
黛玉今日穿着一件月白绣竹梅的夹袄,外面罩着浅青缎面对襟坎肩,那双含情目在触到贾环目光的瞬间,似有秋水掠过,波光潋滟,随即又迅速垂下,
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耳根悄悄漫上一层薄红。
宝钗则是一身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雍容端庄,见贾环看来,
她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温婉笑容,目光沉静如水,却比往日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深邃与关切。
二人皆未言语,然那瞬间的眼神交汇,已胜过千言万语。贾环心中微暖,亦向她们微微颔首示意,一切尽在不言中。眼下人多眼杂,实在不是叙话的时候。
贾母拉着贾环的手,又问了些南边征战的事,虽已从捷报中知晓大概,但听贾环亲口道来,自是另一番感受。
贾环只拣些不太凶险的经历说了,轻描淡写,却更显其胆识谋略,听得众人时而惊叹,时而唏嘘。
正说着,贾政、贾赦、贾琏等男丁也从前院过来,又是一番见礼寒暄。
贾政看着这个越发挺拔出众的儿子,心中百感交集,既有欣慰,亦有几分难以言表的复杂,只沉声道:“回来便好,日后…当更加勤勉谨慎,不负皇恩。”
“儿子谨记父亲教诲。”贾环躬身应道。
因贾环长途跋涉归来,贾母便命先摆饭,为他接风洗尘。席间自是热闹非凡,觥筹交错,众人纷纷向贾环敬酒道贺。贾环应对得体,既不冷落任何人,亦不过分张扬。
趁席间稍歇的间隙,贾环坐到宝玉身边,低声问道:“二哥哥,你那‘文萃报’近来如何?可还顺利?”
宝玉见问及他心爱之事,顿时眉飞色舞:“好!好得很!如今在京中已是小有名气,不少读书人都爱投稿!连…连北静王爷都夸过几句呢!”
他顿了顿,略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刊印、纸张花费甚大,有时…周转有些难处…”
贾环点头:“报馆初立,难免如此。我离京前交代若烟,若有难处,可让他从我的份例中支取一些,助你周转,二哥哥可曾寻他?”
宝玉恍然:“原来是你!我说若烟那小子怎地那般爽快!环兄弟,真是…多谢你了!”
贾环笑道:“自家兄弟,何须言谢。报馆乃清流喉舌,将来或有大用,二哥哥用心经营便是。”
他又问,“嫂子和苓姐儿身子可好?我明日便去探望。”
宝玉道:“都好!云妹妹恢复得不错,苓儿也壮实!
贾环在于宝玉谈话中,心中一动,目光不由又向黛玉那边瞥了一眼,恰巧黛玉也正悄悄望来,四目相对,
黛玉迅速别开脸,颊上飞起两朵红云。贾环嘴角微不可察地弯了弯。
宝钗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垂眸抿了一口茶。
宴席直至亥时方散。贾环被贾母留着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得以回到久违的“韬略斋”。
若烟早已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烧好了热水,备好了干净衣物。见贾环回来,激动得眼圈发红,忙前忙后伺候。
贾环沐浴更衣毕,挥退左右,独坐窗前。窗外月色如水,府中渐渐安静下来。
今日归家的热闹与温情犹在眼前,但他心中清楚,那御前求娶的惊世之请,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涟漪…很快便会扩散开来。
明日…朝会之后,他便不再是白身。而那桩关乎他终身、也牵动无数人心的婚事…又将走向何方?
【叮!贾环‘荣府归省’剧情完成!与家人‘温馨团聚’!与宝玉‘兄弟情深’!与黛玉、宝钗‘眼神传情’!‘报馆’‘史湘云’支线推进!铺垫‘明日朝会宣布官职’!‘平妻之请’悬念持续!氛围‘温情中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