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一号”测试芯片的成功流片与基础操作系统的顺利运行,如同在“奇宇科技”内部投入了一颗精神原子弹。连续数月被全球生态链封杀所压抑的沉闷气氛为之一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土而出、看见阳光的振奋与决绝。
林小一并没有让团队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太久。在“火种”技术非公开展示会取得预期效果,成功凝聚了核心伙伴信心后的第二天,他就召集了所有核心骨干,召开了“基石计划”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会议。
会议室内,灯光明亮,气氛严肃而昂扬。林小一站在投影前,身形依旧略显单薄,但眼神中的沉静与力量,让所有人都不自觉地集中了精神。
“诸位,‘火种’已经点燃,证明了我们拥有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能力和骨气。”林小一的声音清晰而平稳,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水到渠成的笃定,“但这簇火苗还太微弱,一阵强风就可能将其吹灭。我们的目标,不是守着这微弱的火种取暖,而是要让其形成燎原之势,烧出一片属于我们‘奇点’,也属于所有愿意拥抱自主生态伙伴的新天地。”
他切换了ppt,屏幕上出现了新的战略路径图,核心标题是——“亮剑计划”。
“接下来,我们的核心任务,从‘求生’转向‘攻坚’。”林小一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李明、周文斌、赵磊等人,“‘亮剑计划’分为三把剑:技术之剑、市场之剑、生态之剑。”
“明哥,技术团队的任务最重。”林小一看向李明,“第一,优化‘火种一号’设计,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火种二号’的设计方案,性能功耗比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不是请求,是军令状。第二,操作系统团队,必须在两个月内,完成‘天工’核心AI助手、物联控制模块、安全加密模块向新系统的迁移和深度适配,确保核心功能体验不低于原ARm架构版本的百分之九十。有没有问题?”
李明推了推眼镜,脸上虽然带着连续熬夜的疲惫,但眼神锐利如刀:“没问题!流片成功给了团队极大的信心,现在大家士气正旺,别说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七十我们也敢想敢干!迁移适配工作已经同步展开,我们采用了模块化剥离的方案,进度比预期要快。”
“好!”林小一点头,目光转向周文斌,“文斌,你的市场之剑要出鞘了。我们不能一直待在‘保密’的温室里。我要求你,组建一个精干的‘灯塔项目组’,从国内对我们表达过支持,且业务非核心敏感领域的合作伙伴中,筛选出三到五家,进行深度绑定。我们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基于‘火种’架构和系统的轻量级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特定场景下的痛点,比如工业控制、特定领域的智能终端。我们要打造几个成功的‘灯塔案例’,让市场看到,脱离巨头的生态,我们一样能创造价值。”
周文斌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个任务的意义重大,这是在铁幕上开窗,难度极大。“我明白,林总。这会非常艰难,但也是打破市场疑虑的唯一途径。我会立刻着手,优先选择那些有强烈国产替代意愿,且对现有方案成本或灵活性不满的伙伴。”
“最后,赵磊,你的生态之剑。”林小一看向负责战略和公关的赵磊,“继续深化‘破晓’理念的传播,但策略要升级。从‘呼吁’转向‘赋能’。我们要建立一个面向特定开发者群体的‘火种社区’,初期采取邀请制。在社区里,逐步开放部分非核心的SdK、开发文档,甚至提供远程的‘火种一号’仿真测试环境。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那些对开源技术、对打破垄断有热情的独立开发者和中小团队。他们是未来生态的种子。”
赵磊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妙啊!林总!这样我们就能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生态。‘火种社区’一旦形成氛围,就能产生自下而上的创新力量,这比我们自己去推每一个应用要高效得多!我马上组织团队,搭建社区框架,制定内容策略和邀请机制。”
会议高效地明确了接下来的方向。散会后,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清晰的任务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快步离开会议室,投入新的战斗。
林小一独自留在会议室,揉了揉眉心。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即使以他重生后远超常人的精力,也感到了一丝疲惫。但他不能停下,他知道,“环宇科技”的封杀绝不会就此结束,对方一定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他必须抢时间,在对手下一次重拳到来之前,让“奇点”的根基扎得更深,让“火种”烧得更旺。
他拿起手机,看到了母亲发来的信息,问他晚上回不回家吃饭,说给他煲了汤。还有苏晚晴发来的一个链接,是学校里一个关于古典诗词的线上讲座通知,附言是:“感觉你会需要放松一下,这个讲座的老师讲得很有趣。”
看着这些简单而温暖的讯息,林小一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这就是他奋斗的意义,守护这些平凡的温暖,让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能生活在一个更自主、更有尊严的未来。
他回复母亲:“妈,我晚上回去喝汤。”然后点开苏晚晴的对话框,回复了两个字:“谢谢。”
放下手机,他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城市的天空下,无数看不见的数据洪流正在按照既有的规则奔涌,而他,正要带领“奇点”,在这洪流中,开辟一条新的航道。
技术已经亮剑,接下来的,将是更加残酷而精彩的市场与生态的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