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京城,鹅毛大雪纷飞,将朱墙金瓦覆盖成一片纯净的琉璃世界。昭阳宫的暖阁却温暖如春,地龙烧得旺旺的,空气中弥漫着炭火暖意和淡淡的奶香。四个小家伙穿着厚实柔软的棉袄,像四个圆滚滚的小团子,正围坐在厚厚的绒毯上,听苏妩讲着“雪孩子”的故事。
“……雪孩子为了救小兔子,融化成了一朵美丽的云……”苏妩的声音温柔,带着一丝感伤。
明萱听得眼圈微红,小嘴扁着,扑进苏妩怀里:“母后,雪孩子……不要化!”
承睿也安静地靠过来,小手紧紧抓着苏妩的衣角。
承烨小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为什么雪孩子一定要化掉。
只有明玥,眨巴着大眼睛,指着窗外:“云云!雪孩子!飞飞!”她倒是很乐观。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熟悉的、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夹杂着拍打积雪的簌簌声。
“父皇!”四个小脑袋齐刷刷转向门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听到了最动听的召唤!
厚重的殿门被推开,裹挟着凛冽寒气与雪花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顾衡身着玄色大氅,肩头、发梢都落满了晶莹的雪花,带着一身风霜仆仆的气息。他刚结束与几位重臣在风雪中的巡视归来,脸颊和鼻尖冻得微红,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在看到暖阁内等待他的妻儿时,瞬间被暖意点亮,如同寒夜中燃起的篝火。
“父皇!”明玥反应最快,像颗小炮弹一样从绒毯上弹起来,摇摇晃晃地冲向门口,张开小手臂:“抱抱!冷!”
承烨也站起身,小大人似的走过去,学着宫人的样子,伸出小手想帮父皇拍掉大氅上的雪。
承睿和明萱也紧随其后,围拢过来。
顾衡的心瞬间被这四团小小的暖意填满。他蹲下身,任由明玥扑进怀里,冰凉的脸颊贴上女儿温热软嫩的小脸,那刺骨的寒意仿佛瞬间被驱散。他一手稳稳抱着明玥,另一只手伸开,将另外三个小家伙也拢入怀中。四个小脑袋挤在他宽阔的胸前,像四只归巢的雏鸟。
“父皇冷吗?”明萱伸出暖烘烘的小手,捂住顾衡冻得微红的耳朵,奶声奶气地问。
“父皇,雪,大!”承烨指着门外,小脸严肃地汇报“军情”。
承睿则安静地依偎着,用自己温暖的小身体贴着父皇的腿。
明玥在顾衡怀里扭了扭,找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小脸满足地蹭着父皇带着寒气的衣襟。
“父皇不冷。”顾衡的声音带着笑意,低沉而温柔,“看到你们,父皇的心比火炉还暖。”他抱着明玥站起身,承烨立刻懂事地牵住他的大氅一角。一家五口(苏妩含笑站在一旁看着)就这样簇拥着,从寒气逼人的门口走向暖阁中央温暖的绒毯。
苏妩早已吩咐宫人备好了热腾腾的姜茶和顾衡爱吃的点心。她走上前,替顾衡解下被雪浸湿的大氅,又递上温热的湿帕子让他擦脸。顾衡抱着明玥坐在软榻上,承烨紧挨着他坐下,承睿和明萱则依偎在苏妩怀里。
“今日巡视如何?雪这般大,城中可安稳?”苏妩一边喂承睿吃一小块软糯的桂花糕,一边轻声问。
“无碍。各处都安排妥当了,炭火充足,粥棚也开了几处。”顾衡喝了口姜茶,暖流顺着喉咙直达四肢百骸,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气。他看着怀里正试图把他杯子里姜茶的小勺往自己嘴里送的明玥,无奈地笑着阻止,又看向正襟危坐、似乎在思考国家大事的承烨,和安静吃着糕点的承睿、明萱,只觉得满身的疲惫都被这温馨的画面熨帖平整。
“父皇,听故事!”明玥吃饱喝足(舔了点姜茶),开始提要求。
“好,听故事。”顾衡放下茶杯,将明玥调整了个舒服的姿势,又示意承烨坐近些。承睿和明萱也立刻从母后怀里爬出来,挤到父皇身边。
顾衡清了清嗓子,低沉的声音在温暖的暖阁内流淌,不再是朝堂上的杀伐决断,而是带着一种奇妙的、引人入胜的磁性:“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方的雪原深处,住着一位勇敢的雪狼王……”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小脸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紧张,时而欢笑。窗外风雪呼啸,殿内却暖意融融,灯光温柔,映照着帝后与四个孩子依偎的身影,构成一幅风雪夜中最动人的“归家图”。
春风拂过御花园,万物复苏。昭阳宫的小膳房也迎来了几位兴致勃勃的“小帮厨”。
起因是明萱看到苏妩亲手给孩子们做他们最爱吃的奶香小馒头。小家伙们立刻对那白白胖胖、散发着香甜气息的面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帮忙”。
于是,在苏妩的指挥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御膳房亲子活动”开始了。
顾衡也被拉来“督战”。
四张特制的小矮桌旁,四个小家伙系着苏妩用锦缎缝制的、绣着各自生肖的小围兜,排排坐好。
每人面前是一小团柔软的面团和几样简单的工具。
“母后,这样?”明萱最认真,小手费力地擀着面前的面团,试图把它压扁,小脸憋得通红,面团却不太听话。
“对,萱萱真棒,慢慢擀。”苏妩在一旁鼓励。
承烨则目标明确——做“大馒头”!他用力揉捏着面团,试图把它搓成一个圆球,可惜力度不均,搓出来的更像一个歪歪扭扭的土豆。
“烨烨,大!”他还不满意,继续努力。
承睿最安静,也最有巧思。他不用模具,而是用小手一点点捏着面团,似乎想捏出个小动物。虽然最终成果抽象难辨,但他自己很满意,小脸上带着专注的微笑。
明玥则是“破坏大王”。她抓起面团,胡乱揉捏,又拿起小模具东戳一下西按一下,弄得满脸满手都是面粉,还咯咯笑着把面粉往旁边承睿脸上抹。承睿也不恼,只是无奈地笑着躲闪。
顾衡坐在一旁,看着这“硝烟弥漫”的战场,忍俊不禁。他挽起袖子,走到孩子们中间。
“来,父皇教你们。”他拿起一团面,手法娴熟地揉搓、擀平,然后用小兔子模具轻轻一压,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馒头就出现了!
“哇!”孩子们齐声惊叹,崇拜地看着父皇。
在顾衡的示范和苏妩的帮助下,小家伙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明萱的“小圆饼”,承烨的“超级大土豆”,承睿的“抽象派小鹿”,明玥的……一堆沾满面粉的“不明物体”。
蒸笼热气腾腾。当蒸好的小馒头被端出来时,孩子们兴奋极了,争相寻找自己的“杰作”。
“父皇!吃!”承烨踮着脚,将自己那个最大的、有点硬的“土豆”馒头努力举到顾衡嘴边,眼神充满期待。
顾衡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毫不犹豫地低头,大大地咬了一口,嚼了嚼(嗯,有点实心),然后竖起大拇指,表情无比真诚:“嗯!烨烨做的馒头,真香!有劲道!好吃!”
承烨小脸顿时笑开了花,充满了成就感。
其他孩子也纷纷献宝。顾衡来者不拒,将女儿们做的形状各异、味道普通的馒头都一一品尝,并给予高度评价:“萱萱做的甜!”“睿儿做的……有创意!”“玥玥做的……嗯,有特色!”逗得苏妩在一旁掩嘴直笑,心中暗叹陛下为了哄孩子真是“豁出去了”。
小小的膳房里,充满了面粉的香气、孩子们满足的笑声和帝后相视而笑的温情。这顿由“小帮厨”们参与制作的午膳,滋味或许普通,但那份亲手参与的快乐和父皇毫无保留的“捧场”,却成了孩子们记忆中最香甜的味道。
日子就在这样琐碎而甜蜜的日常中悄然滑过。
承烨开始跟着顾衡在御书房“见习”的时间越来越长,虽然大部分时候还是玩他的小玉玺(仿制)和“批阅”涂鸦,但他听父皇讲解朝务时那专注的小眼神,已初显储君风范。
承睿迷上了画画,苏妩专门为他辟了一间小画室,他的笔下,有御花园的花鸟,有父皇母后的侧影,也有弟弟妹妹嬉闹的场景,笔触稚嫩却充满灵气。
明萱则展现了在音律上的天赋,喜欢听苏妩弹琴,自己也能咿咿呀呀哼出不成调的曲子,苏妩正打算为她寻一位开蒙的琴师。
明玥依旧是那个风风火火的小太阳,爬树(矮的)、追鸟(追不上)、跟哥哥姐姐们玩打仗游戏,精力旺盛得让宫人们叫苦不迭,却也给昭阳宫带来了无尽的欢笑。
顾衡和苏妩,在繁忙的朝务与宫务之余,最大的乐趣便是看着这四个性格迥异、却同样鲜活可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他们一起在春日放纸鸢,夏日泛舟采莲,秋日收集落叶做画,冬日围炉讲故事、堆雪人。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每一次进步时的鼓励,每一次童言稚语带来的欢笑,都如同细密的丝线,将一家六口的心紧紧缠绕在一起。
昭阳宫的灯火,总是亮得最早,熄得最晚。那里不再仅仅是权力的中心,更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奶香味、嬉闹声和深沉爱意的家。顾衡批阅奏折的间隙,抬头便能看见妻子温柔教导孩子的侧影;苏妩为孩子们缝制小衣时,抬头便能望见丈夫凝视孩子们的柔和目光。无需言语,一个眼神的交汇,便已诉尽千言万语。
岁月静好,莫过如此。帝国的未来在太子的眉宇间日渐清晰,其他孩子们的天赋与个性也在自由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