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春意渐深。
这日清晨,许清安嘱咐竹茹照看医馆,自己背起药篓,信步出城。
突破感气境圆满已半月余,他对草木药性的感知越发敏锐,便起了寻药之念。
临安城南郊有座青芝山,林木葱郁,药材丰富。山路蜿蜒,溪水淙淙,春鸟啼鸣其间,更显幽静。
许清安沿着小径徐行,感受着山中灵气。修炼《神农百草经》近两年,他首次如此清晰地感知到天地间的生机流转。
每一株草木都在呼吸,每一缕清风都在低语。胸前的玉佩微微发热,与这山野灵气共鸣。
行至半山腰,忽见几位药农正在采药。为首的老人见许清安药篓在背,笑问:“郎中也来采药?”
许清安拱手:“晚辈许清安见过老丈,来山中见识些药材。”
老人眼睛一亮:“可是保安堂许郎中?老朽村里邻居的痨疾,多亏郎中救治!”
原来老人姓秦,世代采药为生。得知许清安身份后,秦老热情地邀他同行:“这青芝山的一草一木,没有老朽不认识的。”
许清安欣然应允。
秦老果然对山中药材了如指掌,何处生三七,何处长黄精,如数家珍。更难得的是,他熟知每味药材的最佳采集时节和炮制方法。
“采药如用兵,贵在知时。”秦老指着一株刚开花的黄连道,“此时采之,苦寒之性未足;待秋后采挖,药性方醇。”
许清安细细聆听,只觉得这些经验之谈,当他手指轻触黄连叶片时,更清晰地感知到其中苦寒之气的生长节奏。
中午时分,众人在溪边歇息。秦老取出干粮分食,又采来些野菜烹煮。山肴野蔌,别有风味。
用饭时,秦老叹道:“如今好的采药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嫌辛苦,都往城里跑。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本事,怕是要失传了。”
许清安心中一动:“老人家可愿将这些经验传授于人?保安堂正需要好的药材。”
秦老眼睛一亮:“郎中若有意,老朽愿将所知倾囊相授。”
饭后,秦老带许清安去看几处特殊的药材生长地。在一处背阴的岩壁上,生着几株罕见的石斛。在溪水畔,有着品质极佳的半夏。
最让许清安惊喜的是,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中,竟生着一小片紫灵芝。这些灵芝色泽紫润,灵气充盈,一看便知不是凡品。
“这紫灵芝可遇不可求。”秦老低声道,“老朽采药五十年,也只见过三回。”
许清安轻轻触摸灵芝,顿时感受到其中磅礴的灵气。胸前的玉佩剧烈发热,那些古朴纹路再次显现神农氏图案。
恍惚间,他仿佛“听”到灵芝的“低语”:生于戊寅年谷雨,吸天地精华,聚五行之气,最补五脏虚损...
这般体验,玄妙难言。许清安知道,这是感气境圆满后,“通草木之语”能力的体现。
日落时分,众人下山。
许清安药篓中满是新鲜药材,心中更是收获颇丰。与秦老约定,三日后再来学习采药之术。
回到保安堂,许清安立即处理采集的药材。
凭着新得的感知力,他对每味药的炮制更加得心应手。哪些该阴干,哪些需曝晒,哪些宜酒炙,皆了然于心。
特别是那几朵紫灵芝,他依着感知到的信息,用特殊方法炮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中的灵气。
三日后,许清安如约再上青芝山。这次他带了纸笔,将秦老传授的经验一一记录。从药材辨识到采集时节,从炮制方法到储存要点,无所不包。
秦老见他有心,教得更加尽心。甚至将一些祖传的秘法也倾囊相授,如何用寻常药材配制金疮药,如何用野果酿制药酒。
许清安也将自己对药性的理解与秦老分享。二人一个重实践,一个通医理,相得益彰。
往往秦老说出一个经验,许清安便能从医理上解释;许清安提出一个见解,秦老又能用实例印证。
如是旬日,许清安对药材的理解达到了全新高度。
如今他闭目凝神,能清晰感知到药柜中每一味药材的“状态”:哪些药性正足,哪些需及时使用,哪些宜继续陈化。
这日,一位疑难病患前来求诊。是个中年妇人,自称心悸失眠,多方求治无效。许清安细诊之下,发现脉象弦细而数,如按琴弦。
更奇特的是,当他运转心法感知时,发现妇人体内有股异常气息流转,似是误服了什么不当之物。
细问之下,妇人才道出实情:原来她听说灵芝补身,自行上山采了种“红灵芝”服用。
许清安心头一紧。所谓“红灵芝”,实是毒菇之类,久服伤肝。他立即开出解毒养肝的方剂,又特意加了新采的紫灵芝,以解毒保肝。
妇人服药后,症状立减。三日后复诊,脉象已平和许多。
“多谢郎中救命之恩!”妇人泣谢,“日后再不敢乱用药了。”
许清安温言道:“用药如用兵,贵在辨证。同样的药,用对了是良药,用错了便是毒药。”
此事让他深思,寻常百姓多不通医理,往往误听偏方,乱用药物。若能编撰一本通俗的药性指南,或可避免许多悲剧。
于是,他开始将秦老所授的药材知识与自己所得,整理成篇。从辨识到性味,从功效到禁忌,一一注明文字浅白,配以图示,务使寻常百姓也能看懂。
秦老得知后,大为赞赏,又补充了许多民间用药经验。许清安还请来太学的陈墨,帮忙绘制药材图谱。
如是月余,《百草通俗指南》乃成。许清安自费刊印数百册,分赠邻里。百姓得之,如获至宝,纷纷按图索骥,再不敢误用药材。
这日月夜,许清安独坐院中。春风和暖,药香浮动。他轻抚琴弦,琴音与草木呼吸相和。
忽然,他心有所感,取来那几朵紫灵芝。在月光下,灵芝泛着淡淡的紫光,灵气氤氲。
他闭目凝神,尝试与灵芝“对话”。这一次,感知更加清晰:不仅知其所含灵气,更知其生长历程,所受天地滋养。
恍惚间,他仿佛化作一株灵芝,扎根岩壁,沐浴雨露,吸收日月精华...这种与草木融为一体的体验,玄妙难言。
晨熹时,他睁开双眼,只觉气海中的灵气更加精纯。虽未突破境界,但对天地自然的理解更深一层。
推开店门,春风拂面。几个药农早已等候在外,捧着新采的药材请他鉴定。
许清安一一细看,精准指出每味药的品质优劣,最佳用法。药农们心服口服,都说许郎中是“药仙转世”。
但他心中明白,这不过是《神农百草经》的皮毛。
医道无涯,唯勤求不已,方能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