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州城,终究非是江南水乡的温婉格局。
许清安自南门而入,扑面而来的并非临安坊市的脂粉香风,亦非江淮驿道的稻花清气。
白鹤遨游山间好不自在。
而是一股混杂着汗味、牲畜膻气、皮革鞣制之味、药材苦香、以及隐隐兵戈铁锈气的、属于边城的粗粝气息。
城墙厚重,门洞深长,阳光透过垛口斜射而入,在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斑。
守城的兵卒眼神警惕,带着久戍边关特有的审慎与疲惫,对入城之人细细打量。
目光在许清安那身过于洁净的青衫和略显奇特的药箱上多停留了片刻,却也未加阻拦。
城内街道不算宽阔,两旁屋舍多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材质亦杂,既有灰瓦木楼。
亦有夯土石屋,甚至偶有以竹篾为墙、茅草覆顶的简陋棚户挤占巷隅。
行人摩肩接踵,服饰各异。
有裹着头巾、匆匆而过的本地百姓;有身着短褐、背负货物的脚夫挑夫;
有腰挎弯刀、面色黧黑的羌人蕃商;亦有少数衣着体面、但眉宇间总带着几分精明与谨慎的行栈掌柜或账房先生。
市声鼎沸, 唱谱声、吆喝声、驼铃马嘶声、孩童嬉闹声,交织成一曲喧嚣而充满生命力的边城交响。
空气中,除了那固有的混杂气味,确实如那老丈所言,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却无比执着的药香。
许清安缓步而行,灵台清明,神识如微风般徐徐拂过周遭。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这熟悉的药气,并非虚浮于表,而是源自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药材行栈。
源自那些敞开或半掩的门店内堆积如山的麻袋、箩筐、药柜抽屉。
更源自穿行其间、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呼吸着药味的药商、伙计、郎中、乃至采药人。
他看见有赤膊的力夫,喊着粗犷的号子,将一捆捆还带着湿泥的粗壮根茎从骡车上卸下;
看见须发皆白的老药工,戴着水晶目镜,于店门口就着天光,小心翼翼地用银刀分割一块珍贵的麝香;
看见穿着不同地域服饰的采药人,背着硕大的背篓,篓中草药千奇百怪,正与行栈掌柜争得面红耳赤;
也看见一两个神色倨傲、身着绸衫的“朝奉”,手持放大镜,对着一匣子晒干的虫草或灵芝,评头品足,压价极狠。
更有趣的是,他甚至能感知到,一些看似寻常的民居院落内,亦支着小小的药碾、铡刀。
或有妇孺围坐,熟练地分拣着晾晒的草药,显然是将此作为贴补家计的副业。
真真是“户户有药香,人人通药性”。
“果然是一处妙地。”许清安心中暗赞。此地药气之浓郁,品类之繁杂,流通之旺盛,远超他一路所经的任何城镇。
对于他这般修行《神农百草经》,需穷究万物药性、以医入道之人而言,此处无异于一座天然的宝库、一所无墙的学院。
他依着入城时打听的方位,向着城内相对清静些的西城区域行去。
越往西,地势渐高,商铺渐稀,民居院落增多,那喧嚣的市声也仿佛被一层层过滤,变得隐约朦胧起来。
空气中的药香虽淡了些,却似乎更为纯粹悠远。
途经一条僻静小巷时,他见一老妪坐于门槛上,对着面前一簸箕颜色晦暗、形态干瘪的菌子唉声叹气。
许清安目光一扫,便知那是采集不当或晾晒失误而近乎废掉的药材,价值大跌。老妪愁苦的面容刻满了生活的艰辛。
他脚步未停,只经过时,袖袍似无意般轻轻一拂,一缕极细微、蕴含生机的灵力如春风拂过簸箕。
老妪并未察觉异样,仍自愁苦,殊不知那筐废药的内在品质已在无声无息间被稍稍挽回,虽不及佳品,却亦能售得些许铜钱,聊解无米之炊。
此等微末善举,于他不过举手之劳,心念动处,便已施为,如鸟行空中,不留痕迹。
在西城转了约莫半炷香时间,他相中了一处临河的小院。
院墙有些斑驳,门扉古旧,但位置甚合他意。
背靠着一面生有杂树苔藓的小山坡,颇为幽静,门前有一条石板小径通向不远处的白水江支流,水流潺潺,更添几分清趣。
最重要的是,他神念微动,便感知到院内并无繁杂人气,只有一位看似房东的老者,正坐在院中枣树下打盹。
叩响门环,老者惊醒,见来人气度不凡,虽是青衫布履,却自有种难言的沉静与超然,不敢怠慢。
听闻许清安欲租赁此院,言说需一清静之地研习医术、整理药典,老者自是欢迎。
略谈几句,租金亦算公道,便爽快取了钥匙交付。
小院不大,三间正屋,一间灶房,角落有口老井,院中那棵老枣树亭亭如盖,虽已深秋,犹有零星红果点缀枝头,平添生气。
屋内陈设简单,却洁净,稍作打扫便可入住。
安顿下来后,许清安掩上院门,外界喧嚣顿隔。
是夜,白鹤遨游尽兴,落于院中。
许清安有些好笑的看了它一眼,摇了摇头,便于院中青石上盘膝坐下。
缓缓阖上双目,内视己身。
气海之内,那枚鸽卵大小、浑圆无暇的金丹正静静悬浮,缓缓自转,散发出柔和而磅礴的金辉,将整个气海照耀得一片通明。
金丹之上,隐隐有四道细微却深刻的雷纹环绕,乃是昔日临安青芝山渡过四重天劫的印记。
然而此刻,这枚本应沉静如古井深潭的金丹,其表面却似有极其细微的涟漪在轻轻荡漾。
内里蕴藏的庞大灵雾,仿佛春潮将至未至之时,于冰封之下涌动的暗流。
一种沛然的生机与力量正在积累、酝酿,寻求着某种突破与升华的契机。
自离开临安城,这十载徒步,跋涉万里,遍历山河,见证民生。
看似未曾刻意修行,然则一路采药辨性,救人积善,观天地造化,察世情百态。
其心念神识无时无刻不在与这方天地交感,与万物共鸣。
《神农百草经》所载,岂止是药石方剂?
更是天地万物生克之理,宇宙生灵循环之道。
这十年,实则是以天地为炉,造化为工,世情为炭,将他的一颗道心、一身修为,重新淬炼了一番。
直至踏入这文州城,被那满城深沉药气一激,又于此清静小院中沉淀下来。
那积蓄已久的感悟与灵力,终于到了水到渠成、即将破境的边缘。
凝丹境中期。
此境并非简单的灵力积累,更在于对“丹”之本质的更深层次领悟。
在于金丹与天地灵气沟通的桥梁更为拓宽与稳固,在于灵力运转的精微操控更上一层楼。
一旦突破,其神通法力、神识感应,乃至延年益寿之效,都将有显着提升。
许清安缓缓睁开眼,眸中金芒一闪而逝,复归温润平和。
他抬头,透过枣树枝叶的缝隙,望向湛蓝高远的秋日晴空。
“突破在即,虽无天雷劫危,也非静心凝神不可为。此地药气浓郁,环境清幽,正是闭关潜修的上佳之所。需得布置一番,以防万一。”
他并未急于动手,而是静坐良久,细细体味着体内那如潮汐般缓缓上涨的灵力波动,把握着那玄之又玄的突破契机。
直至夕阳西下,将小院染上一层暖金色,远处市井的喧嚣渐渐沉淀为暮色中的模糊背景音,他才徐徐起身。
推开院门,再次融入文州城傍晚的人流之中。
他需要去采购一些布阵所需的普通玉石、朱砂、黄纸,以及……足够数量的、品质上乘的药材。
此次突破,或许需引动大量草木精气为辅,这满城的药行,正是他取之不尽的资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