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之间时值清明,雨丝如织密密麻麻。
连绵的春雨滋润着临安城,运河水位渐涨,两岸垂柳新绿如烟。
保安堂檐下的燕子也已归来,衔泥筑巢,呢喃声声。
许清安晨起推门,见细雨蒙蒙中,已有病患撑伞等候。
为首的是一位老妪,搀扶着个面色苍白的少年。
“许郎中,救救我家孙儿...”
老妪声音哽咽,“咳了半月不止,近日竟咳出血来...”
许清安忙将二人让进室内。
细诊之下,发现少年肺脉浮数而芤,如按葱管,显然是肺痨初起之象。
再观面色恍白,颧部潮红,更是痨瘵的典型症状。
“可是午后发热,夜间盗汗?”许清安温声问。
少年虚弱点头:“还...还消瘦得厉害...”
许清安从容颌首,肺上的病最难医治。
乃是大多郎中的公认,上次玄真老道便是如此,但这少年与之相比,症状要轻太多。
何况如今他的医术已今非昔比,此等症状亦可手到擒来。
他依旧以百合固金汤为主方,也加了川贝、百部等润肺止咳之药,但药性更佳更对症。
施针时,许清安运转《神农百草经》心法更为娴熟,指尖银针轻颤,竟能隐约“看”到少年肺中那团痨虫的黑气。
针尖所至,如阳光破云,渐渐化开那团阴霾。
“三日后再来复诊。”
许清安嘱咐道,“切记静养,莫要劳累。”
送走祖孙二人,许清安独坐堂前,望雨沉思。
肺里之症,耗医者心力,于他而言,有灵力辅助事半功倍。
雨连下了数日,求诊的病患却不见少。
多是春日易发的咳喘、湿痹之症。
许清安日日忙碌,却觉得内心越发宁静。
每诊治一个病患,每解开一桩疑难,都对《神农百草经》多一分领悟。
这日午后,雨暂歇息。
许清安正在整理药材,忽听门外传来急促马蹄声。
一个锦衣汉子翻身下马,怀中抱着个昏迷不醒的孩童。
“郎中救命!”
汉子声音焦急,“小儿从马上摔下,昏迷不醒...”
许清安细看孩童,面色青白,呼吸微弱。
诊脉时,指下脉象沉细欲绝,如蛛丝般难以捉摸。
这分明是颅脑受损,危在旦夕。
他立即取出银针,刺人中、十宣等穴。
又让竹茹取来麝香、冰片等开窍之药。
但最关键的,是需要以灵气度穴,护住心脉。
许清安闭目凝神,运转《神农百经》心法。
指尖银针轻颤,将一丝微弱灵气渡入孩童体内。
这一刻,孩童颅内瘀血的位置,一团黑雾被灵力包围缠绕。
“取三七、丹参来!”
许清安急道,“要最快!”
竹茹飞奔取药,许清安继续施针,额角渗出细汗。
这般以气度穴最耗心神,但他顾不得许多。
服药施针后,那团黑雾也被灵力渐渐消融,不到半天孩童面色渐转红润,呼吸也平稳下来。
汉子喜极而泣,连连叩谢:“多谢郎中救命之恩!”
许清安却道:“瘀血未净,三日内还需密切观察。若有呕吐、头痛,立即来诊。”
是夜,许清安独坐院中调息。
春雨又至,淅沥声声。
他运转《神农百草经》心法,感受着天地间的灵气如细雨般丝丝渗入体内。
这一次,修炼的感觉与往日不同。
灵气流转更加顺畅,对天地万物的感知也越发清晰。
他能“听”到雨中草木抽芽的声音,能“闻”到泥土中药材生长的气息。
恍惚间,他仿佛与这春雨融为一体。
雨润万物,如医泽众生;
生生不息,如道法自然。
忽然,胸前的玉佩剧烈发热。
他取出观看,只见玉佩上的古朴纹路散发出柔和的青光,青光流转间,一股磅礴的信息涌入脑海:
“功德圆满,灵性苏醒。感气境圆满,寿三百载。”
许清安怔在原地。
感气境圆满?
他竟在这不知不觉中突破了瓶颈?
细察体内,果然气海充盈,经脉畅通。
灵气运转如江河奔流,与天地共鸣。
最奇妙的是,他对周遭药材的感知达到了全新高度——闭目凝神,竟能“听”到每一味药材的“低语”。
甘草诉说大地的甘醇,黄连倾诉苦寒的清高,当归细语补血的温润...…
这些声音并非真实的语言,而是一种直觉性的认知,仿佛药材在用独特的方式与他交流。
他走到院中药圃前,伸手轻触一株薄荷。
顿时,一股清凉气息涌入心田,伴随着薄荷的“诉说”:喜阳光,畏积水,叶可疏散风热,梗能理气宽中...
又触到一株丹参,感受到它的“心意”:根宜秋季采挖,洗净切片,酒炙可增强活血之力...
这般体验,玄妙难言。
……
又是一天,雨渐歇息。
许清安推开店门,只觉天地焕然一新。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每一声鸟鸣、每一缕花香都清晰可辨。
第一个病患是前日那个肺痨少年。
复诊时,气色已明显好转,咳嗽大减。
许清安细诊之下,发现痨虫之势已被遏制。
他重新调整方剂,甚至能根据少年体质的变化,微调君臣佐使之配。
少年服药后,不过一个时辰,面色就泛起红润。
老妪喜极而泣:“许郎中真乃华佗再世!”
许清安却道:“是孩子自身正气已复,药石不过助其一臂之力。”
此后数日,许清安的医术突飞猛进。
凭着对药性的直觉感知,他用药更加精准,往往能灵光一闪,做出恰到好处的加减。
更神奇的是,他开始能通过感知判断药材的最佳采集时节。
一批新到的枸杞,药铺伙计说是宁夏产的上等货,许清安一触便知采摘过早,药性未足。
药铺掌柜闻讯赶来,查验后果然如此,不禁对这位年轻郎中刮目相看。
春雨绵绵中,保安堂的名声越发响亮。
不仅左邻右舍前来求诊,连城外农户也慕名而来。
许清安一如既往,对贫苦患者少收诊金。
奇怪的是,他越是如此,修炼进境反而越稳。
感气境圆满的境界日益巩固,对草木药性的感知也越发精深。
这日月夜,许清安在院中打坐。
雨后初晴,月华如水。
他闭目凝神,能清晰感知到每一味药材在月光下呼吸吐纳,吸收着天地精华。
他心有所感,取来纸笔,将突破境界后的体会细细记录:
“医道如春雨,润物无声;修炼如草木,生生不息。感气圆满,始知天地广阔;通晓药性,方明医道精深。”
写至此处,他停下笔,望向夜空。
那里繁星点点,如无数眼睛俯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