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拂晓未明,长安的天像一幅湿墨的绢,渭水上白雾翻卷,城头旌旗在薄风里微微颤动。未央宫东偏校场,号角未起,甲光已先亮了一片。

吕布披甲而立,肩上黑貂压住晨寒,掌中方天画戟于地一顿,铁锋入土三寸。高顺、张辽立于两旁,陷阵营与并州旧部成列排开,步卒齐齿而息,马队静如雕塑,只偶有鼻声,吐出一口白气,像在这冷清的天里点了极淡的一盏火。

“今日之训,第一条——静。”吕布开口,声音不高,却像沿着甲片一片片传了下去,“长安城内,诸曹空谈。城外,余孽窥伺。你们若乱,天下就乱。”

“诺!”万甲同应,声潮拍在城墙上,又从黛色的女墙间落回校场,沉入泥土,像一颗颗钉子钉牢在地脉里。

吕布抬手,袖甲作响:“张辽,调百骑为市巡,遇军中醉闹者,先鞭后杖,屡教不改,斩。高顺,陷阵营分两翼入城,护二市与五门。‘鸩’的人与军法司同行,遇假使节、假符信,先夺后缉,不问出身。”

“诺!”

号角终起,一声长,一声短,像两道锋利的笔划在天边画出新的行军线。队列如潮而动,步点齐于鼓上,甲片交叠如鱼鳞,反射出日光的第一缕银。百姓躲在门后看,木栓缝里露出一双双眼,既惧,又奇异地安静。昨日还流言四起,说“董相已死,朝廷要变,兵祸将至”;而今看见这一片铁与静,心里像被一只稳妥的手按住了。

校场外的东市口,铺子刚刚推开半阖的门闩,蒸笼冒着气,卖饼的老婆子皱纹里全是盐霜一样的白。她手忙脚乱,见持刀的军士走来,连忙低头避开,嘴里喃喃:“官军莫闹,莫闹,家里只有两个饼……”

军士止步,抽刀背“铛”地一挫地:“市面照常开张,军中不许取民一物。”他转头对同列低声道,“谁伸手,谁的手先掉。”

老婆子怔了怔,抬起头,见那军士脸上刀疤斜过,却不凶,眼白里有一星软光。她吞一口唾沫,递出饼:“将军,吃。”

军士摆手,取自包里的一小袋碎银,放在案上:“我们吃军饷。”他顿了顿,又低声道,“家里男人若在军中,拿着这碎银去校场东角找‘军法司’,报个名,查起来。”他走远时,背影很直,像一面窄旗。

东市的动静,一条街一条街地铺开。并州兵不说话,刀背明晃晃地挂着,忽有人扯着嗓子吵,立刻就有军士过去,先按住他的肩,再将他拉到街角,使了两鞭。鞭声清脆,落在地上也落在众人的心上,诡谲的浮躁便散了。市井渐渐热起来,讨价还价混在蒸汽和油香里,像一锅开了的小粥,这城才像城。

与此同时,未央宫里却是另一番气象。

金銮殿前,百官列班,乌纱压得额角发痛。玉陛之上,幼帝端坐,脸色蜡白,手里握着一枚小小的玉玦,指节明显发青。几名中常侍斜立,袖中藏着人心最轻的那点风。殿中香烟袅袅,缭绕在额头与眉心之间,像一层看不见的网,让人呼吸不畅。

尚书台派来的清客开口,声音清爽,带着几分自得:“臣以为,当今之务,在‘定名分’。董逆既诛,天地清明,当以礼乐正邦本。军旅之事,兵者不祥之器,不可久居京师……且将军位高权重,举天下之兵权,畏惧者众,怨望者亦众。今当遴选忠良,以为中枢之辅,收诸军符,归之天子,以示天下。”

“说得好,说得好!”下首几个素来工于辞藻的士子连连颔首,衣袖一拂,仿佛拂了满袖的经义,“当此时,最忌‘以武犯礼’。夫礼者,国之干也。”

“礼者,国之干。”另一人接道,“然兵在手,礼不立。请吕将军解甲入朝,奉诏护驾,于洛阳、弘农之间择地营宫,徐图迁都。都一迁,则人心定,天下乃定。”

一时殿上“礼”、“乐”、“名分”、“大义”四字飞来飞去,像纸鸢在风中,飘飘欲仙。有人提议禁军统于光禄勋,有人提议太尉复职,有人提议以议郎充军中监,凡事奏闻。说到兴处,甚至有人扬声吟起《礼记》中的句子,声音清亮,绕梁三匝,满殿尽是雅音。

“诸公所言,皆善。”陈宫自班列中出,拱手一步,嗓音不疾不徐,“不过臣有二问。”

“讲。”

“其一,董逆死于昨日,李傕、郭汜部众尚未尽归,城外连营数处,弩炮未撤。诸公以为,当以何人率军,向其示威,使其不敢妄动?”

“这……”众人对视。一个黄门清声道,“自然有禁军——”

“禁军?”陈宫不笑也不冷,只将目光稍稍下压,像看一行小字,“禁军昨夜点骑三百,吏卒多不齐,马羸甲敝,弓弩皆不合式。陈某夜巡东市,亲眼所见。”他第二指缓缓伸出,“其二,迁都之议,今日举,明日行?迁谁?迁到何处?道里几何?粮台所至几何?护驾之军几何?护粮之军几何?谁来主其事?谁来背其责?诸公可有一纸策定?”

纸鸢被一把无形的刀从线根割断,齐齐掉下。殿上安静了一瞬,有人咳嗽,有人别过脸,看起来仍旧温雅,袖中却各自捏了一把汗。

陈宫拱手向帝,再向百官:“臣以为,礼与兵,并行而不悖。今朝廷气脉未复,诸曹未整,军心可用。臣愿代将军请命,暂出关外,节制三辅,扫清余孽,护陇右、安关中,朝廷择日移跸,不驻京师。其后,军政分离,兵权自交。此为权宜,不为久计。”

“节制三辅?”一个资深的中书令眉头倏地一挑,目光里有警惕也有轻蔑,“权宜之计,往往拖而为常。今日说暂,明日便久。军出关,若不回如何?”

“回。”陈宫答得很快,“以诏书为约,以天下为证。诏书上书天子亲笔,言‘节制三辅,清剿余孽,俟三月后,班师复命’,我军自当奉之,如违此约,天下共诛。”

“呵。”那中书令笑了一声,笑里有骨刺,“谁敢共诛?”

“在座诸公。”陈宫微微一礼,“以及长安百姓。臣更谨以一策保诸公心安——诏书起草,交由尚书台;我军只在最后一行落笔,书一‘谨奉诏命’。自此之后,所有军政之令,皆由尚书台下,臣以军令承行,绝不自专。”

一句“绝不自专”,像一颗被刀削得极薄的糖片,甜,薄,入口即化。殿上一些原本持疑的人脸色缓和,窃窃而语,似觉可行。

“不可!”站在客列中的一个儒冠霍然出班,袖摆一扬,几乎扫到身边人的膝,“不可再纵兵。吕某人勇冠天下,这是事实;但天下之祸,往往起于‘勇冠天下’之人。今天下疲敝,民不聊生,正当‘息兵养民’。岂可更以兵求安?夫兵者,凶器也,非圣人不得用。臣以为,当以礼义感诸部,以诏书招抚李郭,不战而屈人之兵,此王道也!”

“王道?”殿角,有个沉重低哑的声音笑了笑。声音并不大,却沉得像一块铁,落在众人耳里。众目随声而动,见高顺不知何时立在殿阶外的阴影里。阴影将他脸上的棱角吞了一半,只留下一双安静的眼,不怒自威,“臣无知,只知军里有个词,叫‘先杀再教’。诸公若要以礼义感化敌人,须先有礼义立得住——礼义要立,先要有人在。人不在,哪来的礼义?”

这话粗,却正。殿上有人冷哼,有人憋红了脸,一时无以应答。幼帝抬了抬眼,像被这句话惊了一下,抓着玉玦的手更紧,指节下的青暂时褪了一点。

陈宫趁势进半步,长揖:“请天子裁。”

中常侍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人快步上前,俯身在龙座旁低语。幼帝迟疑,目光从陈宫移到殿侧,那里有鹰扬之将的影,白日里也像火。半晌,他轻轻点头。

“宣尚书台,草诏。”中常侍扬声,“言:董卓既诛,军心未靖,命骁骑将军吕布领并州与郿坞诸军,出关节制三辅,期三月,清剿余孽,毋扰百姓,敢有违令者,军法从事。三月后,班师复命。其出入敕命,皆由尚书台下。”

一石落水,殿中波澜四起。有人欲言又止,有人暗暗咬牙,更多的人在打算——三月,很短;三月,很长。短到可观望,长到可布局。发言不必太激烈,反正三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空谈的好处是,永远有下一次。

陈宫俯身请笔,一笔一划,稳妥地把“谨奉诏命”四字写得端正,其下留空,待将军亲笔。字刚落,外头忽有一阵嘈杂,像风翻过一片旗海,哗啦作响,随即是短促的角声。

高顺眉梢一动。陈宫与他互视,皆知:李傕、郭汜试针来了。

殿中百官还在争一字一句的细微,未央宫外,城门的影子被奔马踩碎。西阙门外,一队乱兵趁着市井初开,装作背柴的行脚人,背篓下藏短弩,踩着摊贩的菜水一路挤到门洞下。门洞阴冷,石缝里长着细青苔,有人低声数:“一、二、三。”第三声还未落,短弩齐发,羽矢穿过晨光,在雾里带出几条细白的线,直奔门楼上的守卒。

“护牌!”张辽一声暴喝,铜牌如雨,“当当当”一连串响,羽矢打在铜牌上,火星四溅。陷阵营的前列早已立于门洞两侧,短戟、藤牌一交,列成“囚笼”,把门洞截成三截。先入洞者还来不及回头,已被六根戟柄从不同角度齐齐插住,像在泥里插了六根柱子。刀光翻起,热的血“扑”地溅到石壁上,又迅速冷下去,像雨点落入冬水。

“别乱!别乱!”门楼上有人喊。张辽不喊,他腰下发力,整个人像一张拉满的弓,带着几名亲骑从侧门杀将出来,往门外那股未成形的乱兵心坎上狠狠一撞。马蹄把泥水踏成细碎的花,花里有血。十余息后,乱兵如被风掀翻的草,倒了一地。余者惊慌而散,被市巡兵一堵,或擒或斩。

城内的百姓又一次从门缝里看见了血。他们没发声,只是很快把门关得更慢一些——慢,是因为多看一眼,那片披甲之列,就像在丈夫未归时,替他们撑住了门。

未央宫里的争论也在血声里顿了一顿。中书令脸色微沉,像是被人当胸轻捶了一下。陈宫不看他,抬笔:“诸公,兵之可畏,诸位在殿中能闻其声,城外百姓能闻其心。”他将诏书递给中常侍,“请即刻下发。另请钤印。”

中常侍犹豫一瞬,转身入内。钤印之时,金印落在宣纸上,压出一个微微泛油的“受命之印”。那一刻,纸上的字像活了:它们将从这座殿里走出去,落在军营的旗上、驿站的墙上、三辅的庙堂里,成为一支看不见的军。

吕布踏着甲声入殿时,殿中气息像经历了一场无形的雨。他未更衣,只是将戟交给殿外亲卫,缓步上前。高顺在阶下抱拳,低声一句:“西阙小试,已平。”

吕布点头,目光淡淡掠过百官,像看一片微风里摇摆的芦苇。他在台下三步止住,躬身:“臣吕布,谨受陛下节制三辅之命。”

幼帝近看时更小,瞳仁里有水光,似怯却也像松了口气。他看着这个人——那一夜宫门喋血,他从屏风缝里看见过他。那条戟上淋下来过一条火一样的血,此刻却安安静静放在殿外的光里。他努力正声:“卿其勉之。毋扰百姓。”

“谨遵。”吕布直身,转首看向诸公,“三月后,我回。到时请诸公,把今日之言,再说一遍。”

这话清清冷冷,像一杯未加温的井水。有人不安,有人恼羞,有人装作没听见。陈宫垂目一笑,心中暗道:这便是“笔伤人心”的另一面——如若不留一点痛,空谈便永无止境。

礼毕出殿,日已高。殿阶外的石栏杆被风磨得很滑,扶上去,竟有一种凉到骨里的稳。张辽迎上来,低声道:“有两名逃兵混在乱兵里,被‘鸩’的人截下,口供里提到‘尚书曹’。”他把“曹”字咬得很轻,示意的是某一曹署,不是某个人,“疑有人暗通李郭,欲趁诏书未下而动。”

“诏书已下,他们就更要动。”陈宫转身看向城外,“我已让人将诏书以驿骑疾驰,送往三辅要处、三河诸县,同时将‘军纪十条’刻木于市门。‘十条’内第三条,‘军无故不得入市,市有争,先止后断’,第五条,‘军不夜宿民家,违者军法’,第十条,‘有奸人冒军扰民者,民可击之而无罪’。此三条出,心会定一半。”

“文臣误国空谈日,武将披甲独撑天——”张辽忽然笑了笑,笑里没喜没怒,“将军,这个标题,倒像今日的天。”

吕布抬头,天蓝了一层,薄云像被谁用手掌抹开。城楼上飘下几缕彩纸,是内侍在殿中庆贺“诏成”的粉屑,被风带出来。纸在风里打旋,落在吕布掌心,他抖了抖,纸屑从指缝滑下,像一把轻粉。

“披甲独撑天,不是要撑一辈子。”他声音很平,“只是把天撑住,等能撑的人多了,再把甲脱了。”说完,他负手而行,步下台阶,忽而驻足,回看陈宫,“午时,你与我同入尚书台。‘最后一行’,我要亲写。”

午时,尚书台。

屋宇深,阶前梧桐影子被日光按得很浅。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执笔的重臣聚于案前,几张面孔在晨间的争辩后略显疲色,神情却仍旧清洁整肃。案上摆着刚刚钤过印的诏书,赤色印泥还未全干,边上另铺了一旁的白绫,待署“谨奉诏命”。

陈宫先行一礼,垂手退半步。吕布上前,不坐,只俯身执笔。毛笔沾墨,墨里浮着细细的一层光,他把四字写得端谨而有力,收笔时略带一钩,像把这一纸“命”钩牢在天下的皮上。

“诸公。”他将笔放下,转身,目光直视每一个人的眼,“我出关,诸公坐镇。我在外,有一事请诸公——不为我,为天下。”

“何事?”

“少说,多做。”他顿了顿,嘴角一丝讥,“不是为难诸公——实在是,长安的百姓,从昨日到今日,已经被诸公的‘说’吓过一次了。”

一阵冷风似乎从屋檐上掠过,把几缕墨香吹散。有人恼怒地抽了抽袖,刚要发作,却又看见门外甲光一闪——那不是威胁,是提醒:外头还有一片比嘴硬的东西在动。

出尚书台时,日头偏西,金乌渐低,市上更盛。陈宫与吕布并肩行,路旁摊贩吆喝之间带了几分谨慎的欢喜,孩子追着木车跑,木轮“嘎吱”,一声一声,像在提醒这城还活着。

“将军。”陈宫忽道,“李儒已出西门,‘鸩’的人报:第一封信出渭桥,第二封信出咸阳,第三封信留在他袖中尚未拆。”

“他会在什么时候拆?”吕布问。

“在他觉得自己快要死的时候。”陈宫淡淡回答,“那是一封托孤书——他曾经救过的一个族侄,现居扶风,册上有名。‘鸩’的人,会在他最怕的时候,放下这封信,再看他怎么活。”

吕布沉默,过了会儿,问:“你觉得他会活,还是会死?”

陈宫想了想:“他会活——因为他还有话要说。毒士的舌,从不浪费在死路上。”

他们并肩下台阶。台阶纹理被无数脚踩出一层细滑,阳光在上面浮成一片薄金。远处角楼上,号角突起,长长的一声,连第二声都没有——这是并州军内的“静号”:整军,收束,备行。

“启程前三件:第一,抚恤今日伤亡,重赏张辽门下四十骑;第二,把‘军纪十条’刻成大字榜,在东市、西市、五门都挂上;第三,把诏书刻印百份,交‘鸩’的人昼夜贴遍三辅。”吕布转身,目光掠过城的每一道线条,“把城安静,才走得不悖。”

黄昏前,城里果然安静了下来。东市的蒸汽变薄,西市的胡饼加了芝麻香。城门上的血印被水冲洗,淡了又淡,只在石缝里留下一点红。宫里的钟声敲了五下,像五个大步,迈过这一天。

夜,来得很快。风从渭水上吹过来,带了一点泥和水草的甜腥。吕布站在城楼上远望,城下火把如星,兵营里传出低低的歌声,是并州军里老的哼法,曲子不长,句句都短,像挥刀的节拍:

“披甲时,天重;脱甲时,天轻。”

他忽然想起貂蝉的那句话:“火会烧东西。”今日之火,烧到了该烧的,也烤热了不该冷的。他低头看掌心,掌纹里似有一条极细极细的黑线,若有若无——那是“魔星本源”的残痕。他合掌,将那条线压在掌纹下,像把一条不听话的小蛇按住。

“将军。”高顺的脚步声轻,却不藏,“明日卯时,营中可启。渭桥以西第一站,咸阳;再西,泾阳。‘鸩’的人已探,官道平,驿骑可通。”

“好。”吕布点头,“让兄弟们多睡半刻。明日要走路。”

高顺欲言又止。吕布看他一眼,笑了一下:“你想说‘文臣误国空谈日’?”

高顺摇头:“属下只想说——今日若无他们之‘谈’,明日我们之‘走’,也未必走得这么顺。”他顿了顿,憨直的脸上居然浮出一点极薄的笑意,“天,要一起撑。有人说话,有人扛。”

吕布长长地吸了一口渭水边的风,风里有远处马队渡桥的声音,叮叮当当,像有人在夜里敲一串铜钱。那是李儒的第二声铁蹄,也是并州军的第一声远行。

“有人说话,有人扛。”他复述了一遍,向城外一握拳,掌背上的青筋在火光下显得分外清晰,“三月,我回来。到时,上殿,再谈。”

城下火光照天,城上风动旌旗。长安今夜无月,只有星在雾里时隐时现。星不问人间,只一闪一闪;人间却已定下了三月的时刻表:文臣再“谈”三月,武将去“扛”三月。

天,重得很。可有人披甲,于是它就不至于塌。\/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灵轩心动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傅同学,我知道你暗恋我恶魂觉醒后,全宗门哭着求我原谅太师祖在下,孽徒桀桀桀!穿越年代文:工具人拒绝剧情哼,老娘才不想当什么丘比特火行天下末世向导:四大哨兵争着宠霹出个天尊化神老祖作香童是认真的豪门奶爸开局,养个外挂小奶娃摸一摸就能修仙,还要脸干什么!国运:扮演张麒麟,我是女版小哥真千金驻岛开荒,嫁禁欲军官赢麻神卦狂妃又在撩人了世界与尔青云仙梦张悦的逆袭没错,我哥和我爹都是大佬末日重生:鬼观音她畸变成神抗战:从远征军开始小孕妻齁甜,被绝嗣大佬抱回家宠快穿之云华真君圆满之旅快穿:我家宿主超厉害的,嗷呜盗墓:修仙修到青铜门碎裂掌控被未婚夫送去和亲后,我把他刀了快穿之改变be世界一夜情后,穆总失控刑侦六组全家读我心后杀麻了,我负责吐槽原神:从摸鱼开始出轨爹,爱赌妈,重生我笑呵呵一吻唤醒前世爱人我在古代当开山大王60后婆婆与80后儿媳知否:心狠手辣如兰传!崩铁,从雅利洛开始的星际军阀要命!她马甲满级,你惹她干嘛依靠MC我在古代种田种成了女皇悍女重生:莫少的心尖宠快穿:成了绿茶炮灰女配穿成主角手中宝
品书中文搜藏榜:异兽迷城半相热恋快穿:我在异界客串路人甲家外火影世界的修士开局逃荒,女尊小混子她吃喝不愁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墓虎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穿越乱世,我有空间我怕谁秦老六的生活日常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全能站姐变爱豆后成顶流了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穿越知否之我是墨兰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我,AI凡人闯仙界首辅肥妻有空间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后妈恶毒后妈爽,后妈日子过得好陆爷的闪婚新妻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她是一池春水文昭皇后传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综漫:作品太刀,雪乃让我别写了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八零软妻人间清醒,首长别茶了!孤爱的哥哥居然是敌国皇亲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嫡女谋略:妖孽夫君请上门百字日记白日深诱职业魅魔,青梅校花不放过沈氏家族美人祭莫爷养的小公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方舟里的后勤官快穿之鼠鼠我呀,太上进了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皇后,你逃不掉的重生成草,我修妖也修仙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密统帝国寻龙纪:逆时追秦全职法师觉醒召唤系我靠神级地图挖矿闯秘境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白象猫的一千零一梦这个书生有杀气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死者热线:罪犯克星成警局团宠在仙界普及反诈APP都市魔尊:我的玉佩通神魔通天遗卷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混沌三脚神鼎陆方和他的小伙伴们我,嬴政,带领逆臣开创新世原始征途:从龙图腾开始我,酒吧老板,被迫营业捉鬼玄麟照夜这系统比我还老六?重生兵王归来:从士兵突击开始从成为妖道开始一个中年工地佬的重生日常西幻:我在异界打造最强军队栀兰和她的儿女们深海缉恋天幕:太子聊天室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人间微尘起波澜死亡骑士,无限序列我是陈默,竟然穿越成了李世明开局废柴,靠肌肉硬刚修仙界我的幸运值负亿点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凡人修仙之丹剑传奇荆棘中的常春藤废材逆天大小姐,她不讲武德暴君读心后,我靠崽躺赢乃翁,大唐中兴了!灵气复苏:第一个金丹修士不朽:重生镇万界再制裁,毒枭全变机枭了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清朝小说集消失的我女神族统治蓝星,我竟是她们的王快穿:心机宿主又在套路正缘万倍返利:开局收徒混沌道体我在后宫开冥途开局手搓金乌,这大明画风不对啊